文|魏芙蓉
编辑|王一然
摘要:拍摄制作一支广告,从策划、制作到呈现,谁能决定广告中的模特长什么样?
去年年底,中国本土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一则拍摄于近三年前的产品广告被挖掘出来,其中模特细长、上挑的眼睛妆容,被认为迎合西方刻板印象,故意丑化国人形象,甚至上升到“辱华”,品牌频繁被推上热搜,模特本人也被网暴。
由于历史原因,“眯眯眼”曾作为一种歧视亚裔的符号。去年以来,从清华美院某毕业设计,到陈漫为迪奥拍摄的艺术宣传,再到电影《雄狮少年》人物形象,都曾因“眼睛”惹出过争议。舆论不断发酵后,模特眼距、眼睛倾斜度、眼妆等都成为丑化与否的具体表征,模特、制作人、品牌方等等,不同程度上都成为受指摘对象。
为此,我们分别找到了模特、资深模特经纪人和广告导演。作为从业者,他们讲述了一个小眼模特从被选中到呈现在荧幕上会经历什么,以及在接连风波后,模特们的遭遇及行业的未来。
以下内容根据他们的讲述整理:
段雅萌|自由模特,从业两年
我唯一庆幸的是眼睛不是太小,还可以被画大
我算得上是“小眼睛”模特,也因为眼睛小被骂过。去年为一家汉服店拍摄,老板不想拍中规中矩的古风,说虽然我长了一张很东方的脸,但很酷。我当时没画什么妆,但有的照片里因为向下看的姿势,显得眼睛更小了。当时出了陈漫风波,一些网友、包括老板身边的朋友就说:你还敢用这模特,你不担心自己变成陈漫那样吗?没想到老板还挺刚的,他说:你们不要让我用非要用。后来又找我拍了两期。
我从小就生活在对小眼睛的嘲讽之下:我爸爸在出生记录本上形容我的长相:吊梢眼、扫把眉,朝天鼻。其实他一直想要男孩,所以我丑得一出生,他就看不顺眼,我爸那边的亲戚也鄙夷我的长相。
我爸妈很早就离婚了,妈妈一个人打三份工供我,小时候她给我看(出生记录本)控诉我爸爸的行为,导致我大概二三年级左右就对自己的长相有概念了。
小时候我在四川甘孜上了几年学,脸被紫外线长期晒过,有很明显的高原红加雀斑,后来回到成都,人又很胖,人家就叫我“段天麻”。我还记得当时有个男生画了幅地图,圈出一个区域写上我的外号,“麻子多嫖娼点”,意思我是长得很丑的妓女。
从小我就憎恨自己的模样,每天都在网上找变美教程,用勺子刮眼睛,天天捏鼻梁,想变大变挺拔。后来才知道,我为容貌自卑的时候,我妈也陷入重度焦虑,一直去医院拿药维持。她说那段时间经常看我的雀斑、鼻子哭,恨自己为什么把我生得这么丑,生的不是男孩。
出身、家庭、容貌让我不断否定自己的一切,高中阶段得了抑郁症,用牙签去一个个戳雀斑,满脸是血,伤口结痂雀斑又长回来。
上大学之后,一些朋友发现了我的自卑和焦虑,“你这个长相很高级,很有辨识度,你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女孩,不要被自己的容貌束缚住”。鼓励之下,我开始给编导生当模特拍作业,接触校外摄影师。2019年第一次拍创作,一组片磨磨蹭蹭拍一整天,因为我一直跟摄影师说,可不可以不要拍正面、特写,因为我脸很方,有雀斑。
摄影和化妆师就很认真盯着我看,说“你真的很美”,不然也不会选择一直拍脸。他们说其实大家审美已经改变了,不是单纯的大双眼皮、高鼻梁、瓜子脸,越自然自信的状态才是舒服高级的状态。后来,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说,“你就是浑然天成的东方美。”
这两年研究过各种模特长相,我有时候能get到,比如西方人眼窝特别深,导致侧面看五官很立体;很多亚洲人长相和我类似,眉毛山根连在一起,眼窝很平,它跟我的整个面中颧骨皮肤呈水平线,相当于平地起了个鼻子。
2020年我签约第一家经纪公司,给我定位走国潮风路线,安排了一些广州档口样衣和电商拍摄。(客户)通常会让我把头发梳干净,碎发做成波纹状处理,妆容会化面积比较大的腮红,眼线也是形状各异的。
眼妆改变会让整个气质改变,比如饰品类广告,拉长眼线让眼睑斜向上,眼神看起来更尖锐伶俐;拍青春少女风的快时尚品牌,有时只画内眼线,用大量色彩表现出幼态和可爱。其实都跟品牌调性有关,我们都为品牌服务,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商拍摄影师跟化妆师还有甲方会一起出方案,包括妆造参考,细致到眼线或唇妆。大部分商拍都是到现场才知道该拍什么。
刚入行时和入行一年后,同一位摄影师为段雅萌拍摄的照片。讲述者供图。
很多小眼睛模特会更善于利用眼神。因为立体面孔可能站在那就出片了,面部比较平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气场就得拿出来——凶一点、放空、或者稍微厌世一点,这些动作都会让眼睛看起来更细长,但就是这样越尖锐、线条感越强,能传达的态度和感情越强烈。
最近我去参加染发产品拍摄,三个模特资历差不多,拍摄原本不分主次,后来我就变成单独solo了,因为甲方看到妆造,要我去站C位。我当时化了白色眼妆、眉毛也染白配合白色皮衣。我比较擅长在眼睛上用力,比如成片中有一张就是我斜着眼睛找机位,整个人显得古灵精怪,比较酷,甲方觉得我很适合当时的拍摄风格。
对于模特来讲,长相永远都没有表现力和身高条件重要。我个子比较娇小,只有168,C位通常更高挑,我也经常被大眼模特PK掉,比如拍婚礼样片或者很甜美的衣服,他们就经常说我长得太小众了、不够美。
我觉得是大家审美不同导致的,我接受大家的指责,我们(审美)的确有受西方影响,毕竟(时尚方面)他们走在我们前面。我只是希望多一点包容,审美的进步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的。
一次次风波,大家的讨论从审美演变成对小眼睛模特攻击,我挺心寒的。我很喜欢这个行业,觉得很包容,很少有化妆师刻意遮掉我的雀斑。之前的朋友们很感慨,又丑又胖的女孩子现在也靠脸吃饭了?当年骂我麻子最狠的,前几年问我怎么减肥。
假设这个事情越闹越大,小眼睛模特以后都将被取代,我唯一庆幸的是,我的眼睛不至于太小太挑,还可以被画大。
何遥义|模特经纪人,从业六年
未来只有“大眼睛”模特是不可想象的
我觉得挺无奈的。模特圈也有流行趋势,以吕燕为代表的细长眼、颧骨突出的模特十几年前更流行,也更容易被西方时尚圈接受;但近年圈内审美更多元,流行古灵精怪、有少女感的模特,像雎晓雯这类。
我们签了300多个模特,眼睛大小从来不是划分的范畴。也没遇到想找小眼模特的客户。通常划分(注:以下均以女模特为例)一种是商业模特,贴近于大众审美的美女,难听点就是“俗美”,更容易被顾客和消费者接受,拍电商比较多。比如女模特A,长相偏少女、甜美,我们把她推给太平鸟拍衣服,单品销量冲到品类前几名,女装品类里面几乎卖爆了,已经给太平鸟拍了三四年。
另外一种就是偏high fashion的模特,长相比较个性、有态度,视觉上更有冲击力,拍大广告、走秀、杂志多一些。女模特B眼睛大,面部轮廓棱角分明,有距离感,品牌方觉得她站在那不用动就有片子。她拍过国内所有一线大咖杂志,香奈儿、MiuMiu等很多大牌秀也走过。
两种模特前者可以赚钱,后者可以成名。有些人可以游走在两种风格之间,这是最好的模特,市面上非常少见。
我们最忌讳没有特点,别人记不住你这张脸——好不好看没有固定标准,凭感觉,漂亮的、有个性的会选,中性长相的也会选。要有辨识度,小眼睛也是辨识度的一种。比如说给你拍素颜照像证件照,这是没有态度的脸,因为只拍到五官;一张有态度的脸,可以拍到情绪,捕捉眼神,比如“老娘最拽”、很酷很飒。只是一个很呆板的木头美人不行,所以流行古灵精怪,因为很多情绪都能表达出来。
模特都会做发展方向规划,还需要接受市场检验。一般先会拍一张素颜资料,叫snap,投到市场上,给行业内导演、制片、品牌看,也让她们不断跑面试见客户,让市场去把控她往什么方向发展比较合适。
2020秋冬米兰时装周上的雎晓雯。
2019年有一个重点培养模特,也算是小眼睛模特。她还没成年时,在一场模特比赛中被我们注意到,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美女,脸圆圆的,内双,眼角有点往上走,我们形容是“东方瓷娃娃”的个性面孔。
当时先把她推给杂志拍片、包装,再推给客户看市场反馈。一开始她更被独立设计师所接受,连续登上《cosmo》《Numéro》《INSTYLE》等各大杂志,后来慢慢被商业品牌接受,比如给MO&CO、PEACEBIRD、 LINING等品牌都拍过广告。她其实偏high fashion,因为又兼具少女感,所以市场会好些。
有次我带她去面试小地素(d’zzit)。这样比较高档的时装品牌,招模特时会把市面上几乎有经纪公司的模特都看一遍。得到这个通告后,我们发了四五十个女孩资料过去,都是偏high fashion,包括这个小眼睛女模特,最后被挑中的有两个:模特本质要为产品服务,(面试)第一件事就是所有衣服都试一遍,把每个品类里相对难驾驭的衣服套在身上——西装好不好看;短裤要露腿,腿型好不好看,长裤裤长是不是刚好;气质跟品牌调性符不符合。
平面广告拍摄占大头。很多品牌每季度都会拍一次广告,电商不断上新,可能每月都会拍,快时尚品牌,可能一个月拍十几二十次。你或许觉得(模特)不好看,但只要卖得好就会用。
品牌(对模特)需求多变多样,有的卡预算,有的要求知名度。运动品牌喜欢挑有肌肉线条的;偏成熟的女装比如雅莹,有些中国特色,就会选择杜鹃这类风格;太平鸟这类会特别说明,要看起来像“白富美”,太黑太个性就不要了。品牌最在意气质符不符合拍摄主题风格和品牌调性,眼睛大小从来不是参考标准,除非是拍美瞳广告。
拍时装、走秀又不一样了。我们经常强调的高级感,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人把衣服套在身上,你就觉得这衣服变贵了;套在另一些人身上,你就觉得是淘宝的——重点不一定是脸,而是片子的情绪氛围、视觉比例、艺术表达。模特要去演绎表达服装,我个人觉得,选择小眼睛模特不是刻意往这类靠,而是这类个性长相的模特,会留更多创作空间和欲望。
西方审美多少影响到国内,行业里很多都是海归,接受过西方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说为了故意迎合他们。
其实我觉得(时尚圈)并不会受这些风波受影响。难道未来只能有大眼睛模特吗?那小眼睛的人怎么办?我觉得是不可想象的。
@洪四蹄H4T |广告导演,从业五年
东方主义美学祛魅,不应该以消解小眼模特为代价
三只松鼠事件二次发酵后,没多久我就接到通知,我一个正在推进中的广告片女主角,因为眼睛不够大要被换掉了。
这是为国产化妆品拍摄的,以舞蹈为主题,想呈现30岁左右女性状态。通常甲方提大需求,我们做具体创意。片子女主角导演组选中了一位国内很有名的舞者,是某一线舞蹈学院的编舞,功底过硬。有双偏东方气质的丹凤眼,参与共创的意愿很强。我们给了(待选演员)一些音乐,只有她非常认真编排了一段舞蹈,还编辑了文字表达兴趣。
换演员品牌方也很无奈,他们说,“我们其实也觉得这个女生挺好的……要不还是用更安全点的选择吧?”新换的演员眼睛更大,跟之前的截然不同,生活方式和妆容偏欧美。
更早之前,我们拍摄了一则海内外舞者聚在中国竞技的片子,主人公也是位中国女舞者,故事设定从女孩的冥想开始,诞生了很多舞蹈形式——世界从她的眼睛穿出来,最后又回归她眼中,当时专门针对眼睛设计了一些镜头。由于陈漫事件发酵,要规避风险,(品牌方)说女主眼睛非常小,不能highlight。
那是非常关键的连接镜头,不能删,不然片子不成立。最后特效团队花了很久时间研究眼睛要扩大到什么程度,如果顶满屏幕,眼睑没露出来,可能观众就不会觉得眼睛小?
片子原计划在海外重点宣推,展现中国一流舞者实力,最后不断后延,整体宣推基本取消了。
拍摄广告风险规避一直存在,比如脏词、纹身艺人、劣迹艺人等,都跟“歧视”挂不上钩,但现在(规避小眼睛)已经成了对同胞中一类生理体征人的歧视了。而且这样的事我都已经遭遇了两次,行业应该不是个案。
关于三只松鼠的广告,我也没感觉他们在谄媚西方审美。这次风波前,那一系列广告在业内算是做得挺好的视觉包装案例。很多新消费品牌(比如做中国自己的零食、美妆品牌等)做团队品牌包装时,经常会把三只松鼠跟菜嬢嬢合作那套视觉拿出来说。
他们一直想找到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产品形式、让国风变潮变酷变有劲,这也是这几年国潮红起来的原因。大家会选用不那么网红、比如“大眼白幼瘦”之类的形象。
抛开配色设计等不谈,我觉得菜嬢嬢眼睛里的杀气和韧劲,代表的是一种很犀利、很酷的品牌形象。一下会让人记住这个品牌,也许品牌一开始根本就没想太多,只想要辨识度。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菜嬢嬢接下来也不可能接到拍摄合作了,因为品牌没必要去冒这样的公关风险。虽然我们也被迫换了演员,但客观来说,制作方还是品牌方并没什么波及,换了女主角之后,照样拍照样拿钱。
这结果最终也是由被换掉的女生来承担。
重庆某时装周开幕式。 重庆某时装周开幕式。
(接到换演员通知那天)我发了条微博,希望有一个良序公平的职场环境,或说商业环境,希望大家因为实力、努力赢得演员岗位,而不是因为所谓的风波被换掉。当然我的表达也夹带了私人情绪,有一些攻击性言辞冒犯了大家。我其实是说“这样的浪潮下如何去关注个体境遇”,哪怕持对立观点,只要有价值的探讨都可以接受。
我有些意外的是,评论里真正探讨问题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是辱骂和人身攻击——其中一人振振有词,结果更多人骂他“为什么用日漫头像”。所以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只会让我们的表达空间不断被压缩,最后压到自己头上?
作为多年从业者,我会想得更多,譬如现在的公众情绪有没有合理之处?当然有,可能我们有一段时间内基于所谓的东方主义审美——即西方人认定的中国人样子,很多人会无意识地向这种审美方向媚俗和讨好。最早一些西方奢侈品品牌选用东方模特时。偏好高颧骨小眼睛这类特征,导致我们一段时间内也愿意选这样的模特,不可否认,问题的确存在。
包括提到的丹凤眼演员,她和浓眉大眼、白瘦幼女生同时出现在眼前,我们天然觉得好像前者更高级。这个感受的形成其实很复杂,一定有审美偏好影响,但不是100%决定因素。这也是今后广告圈或文化圈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对所谓东方主义美学的祛魅。
但对审美方向的反思不应该变成一种“猎巫行动”,祛魅的过程不应该以消解他们展露自己的方式为代价。尽管微博上大家都说分得很清楚,说“并没歧视小眼睛的人,是反对所谓的吊眼妆”,但他们发明了一系列名词、又拿着放大镜一个个去审查“你到底是小眼睛还是化了吊眼妆”,给整个文化环境带来的现实影响,从结果来讲有点矫枉过正。
(我)有两种担心,第一种是发声的从业者也会受到牵连,第二是对于所谓辱华具体表征的扩大化。现在是小眼睛、眼妆,接下来会不会扩展到跟辫子相关的妆容?定义的解释权握在所有敲键盘的人手里,只要一个人,提出一种新定义受到响应,这个定义就会被不断地延展。
(文中何遥义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