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北纬三十度中国行”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帆入南湖

湛方生

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卓。白沙净川路,青松蔚岩首。此水何时流,此山何时有?人运互推迁,兹器独长久。悠悠宇宙中,古今迭先后。

鼎湖山山水名句(湛方生帆入南湖借助山水景物)(1)

青松

湛方生(生卒年不详),晋武帝时人,曾任卫军,议参军,后来弃官归隐。《艺文类聚》及《初学记》等书录其文十余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其诗及断句十二首。作品内容或写羁旅之思,或写隐逸之乐,尤工写景。其中《还都帆》较为著名,王夫之称其“纯净无枝叶”。《帆入南湖》为山水名篇。原有集十卷,已佚。这是一首记游诗,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彭蠢,也就是都阳湖。因为古代都阳湖身为细腰,故有北湖、南湖之分。

鼎湖山山水名句(湛方生帆入南湖借助山水景物)(2)

都阳湖

以诗中记行的路线看,作者是从九江一带扬帆而下,途经庐山,驶入都阳的。诗中描写的正是这一带的美丽风光,并就此抒发人生的感叹。上半部分,描绘湖光山色,气象开阔,风景优美。前两句粗笔勾勒,写的是远景、大景:“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一碧万顷的彭蠢,它汇聚着大大小小的江河川流;巍峨壮丽的庐山,它雄居于高高低低的群岭之上。前句中的“纪”字,鲜明生动,写出了彭蠡辽阔广大、吞吐百川之气势。

鼎湖山山水名句(湛方生帆入南湖借助山水景物)(3)

巍峨壮丽的庐山

后句中的“主”字,贴切形象,写出了庐山巍然耸立、领袖众阜之雄姿,极见作者用词之精当。后两句工笔描摹,写的是近景、小景:“白沙净川路,青松蔚岩首。”诗人凭栏纵目,只见白沙片片,平坦洁净,铺满了水道、湖滨;青松簇簇,苍翠葱范,布满了山坡、岭端。这两句描写细致,色彩鲜明,特别是“净“蔚”二字,化静为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令人向往。下半部分,抒发人生感慨,思想深沉,富于哲理。

鼎湖山山水名句(湛方生帆入南湖借助山水景物)(4)

庐山巍然耸立

五、六两句,承前启后,就所见景物,出语反问:“此水何时流,此山何时有?”这浩潮之水何时开始奔流,这崇峻之山何时来到这里?这两句犹如屈原的“天问”一样,只能提出问题,无法做出回答。它的言外之意在于告诉人们:这水和山都年代久远,阅尽了人间的沧桑变化,颇富哲理意味,为后面的议论做好自然过渡。最后四句,抒发观赏山水后的感慨,语言质朴,议论精彩,深含哲理思考:“人运互推迁,兹器独长久。悠悠宇宙中,古今送先后。”

鼎湖山山水名句(湛方生帆入南湖借助山水景物)(5)

崇峻之山

诗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在更替,人事屡变迁,而绿水青山这些大自然之物,却能胜景永固、妙质长存。特别是在那茫茫无际的宇宙之中,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兴亡盛衰、生老病死的变化?这种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是魏晋时期的老生长谈,司空见惯,但由于诗人借助山水景物来阐发人生哲理,讲论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没有丝毫的玄谈气,表达了超尘脱俗的情怀,故而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所谈论的人生哲理,对后世很有影响。

鼎湖山山水名句(湛方生帆入南湖借助山水景物)(6)

山水景物

如唐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砚山》诗云:“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明人杨慎的《临江仙》词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无不从此诗中汲取了营养,又作了升华。仅此而论,湛方生的这首《帆入南湖》诗也是值得赞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