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老虎算得上是比较厉害的大型猫科动物,然而老虎却是百兽之王,天生王者风范,单枪匹马就能称霸一方;狮子则不同,它们成群行动,分工明确,往往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战争的胜利。网络上甚至因为这个原因,将狮子划分到了犬科动物。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狮虎之间如此不同的习性?
其实,独居本就是许多猫科动物都表现出的习性。比如老虎,它们往往领地意识非常强烈,每只定居的老虎都有自己的领地,一般只有雌虎和自己的幼崽在某些时候能够踏足,同性之间是绝对不会容忍共享领地的事情发生的。因此也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佳句。
而狮子却是猫科动物中的另类。狮子中的雄狮和雌狮经常在一起,我们数字雄狮联盟更是多头雄狮共同分享领地,抵抗敌人。日常的狮群中,一般都是雌狮打猎维持着狮群的食物供应,因此,母女、姐妹的关系会在同一块领地的狮群中非常常见,这在虎群里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老虎等众多豹属猫科动物都是独居呢?这还得从它们的祖先说起,那时的豹属猫科动物都生长在茂密的树林。而森林环境下,植物对于阳光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没有阳光意味着植物没有充足的能量制造有机物,很有可能长不大。
这种环境对于羚羊等蹄食草动物爱吃的禾本科植物(野草、竹子、水稻等)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面积就得和灌木等植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丛林的大型群居猎物的数量显然不如草原丰富,因此单位面积中的独居习惯才能保持老虎种群的更好发展。
而狮群在演化的过程中,慢慢走向了草原,这里物种资源丰富,猎物密度高。光是南非蹄类密度就达到6000千克/平方千米,东非大草原更是在一两万以上。通过群居,狮子首先不用担心食物的不足,同时群居的生活,狮子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领地范围内的猎物资源。
并且草原的开阔也要求狮子并不像森林那样伏击猎物。因为动物与动物之间的隐蔽障碍被消除,环境周围的风险因素会很容易被发现,只有借助犬科动物的那种围猎战术才可能比较有效。这就需要狮子逐渐演化出团队合作,群居生活。
不像老虎是森林的顶级消费者,草原丰富的物种养育的并不是狮子一个种群,在享受丰富物种的同时,自然也会面临其他物种所带来的压力。在狮子打猎之后,诸如兀鹫、鬣狗这样的清道夫会及时赶来,瓜分掉白白得来的美食。
大多数的时间,狮子并没有办法一直看着猎物,而群居的狮子快速把猎物分光,物尽其用才是能量利用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像鬣狗这样的物种有时也会盯上落单的狮子,进行攻击。群居的习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每只狮子的安全问题。
无论是从进攻还是防守,在草原上,狮子的群居特性才能更好地维持种群的繁衍。躲在丛林中的老虎也是适应环境后,保留的独居状态。两种的习性没有谁对谁错,都是自然选择下的最优解。或许,等老虎走到草原,也会改变独居的状态,走上群居生活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