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宫银强

(文章内容转载请通知作者)

众所周知,1937年《爱新觉罗宗谱》是清代最后一次续写家谱。这次家谱的编写,从时间上来看,已经是清代统治结束以后,清代皇族没有了应有的待遇,很多家族也开始走向衰落,因此很多家族并没有非常积极的响应这次家谱的续写。但是这次编写《爱新觉罗宗谱》,同样是非常用心,联络范围很广,一些偏远的山区也被通知到续写家谱的通知,所以,宗谱的续写仍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线索,为现在对清史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爱新觉罗宗谱》的编写,以清代玉牒为基础,修改了玉牒上一些信息的变化,而后往下续写,最终在1937年完成编写。一开始是七大本装,现存的基本不多,直至穆尔哈齐后裔常林先生,在任首都图书馆馆长的时候,把七大本分成31小册公开出版,再后出现了电子版的《宗谱》,使得人人得见《爱新觉罗宗谱》上的神秘内容。

今日《爱新觉罗宗谱》虽已面向大众,但它本身有一点遗憾,就是只续写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丁,对于宗女部分没有涉及。要查找宗女部分的信息,只有查看玉牒。玉牒目前存放于北京一史馆和辽宁省档案馆,胶片已经完成制作,但到现在也没有公开出版,想要看只有去北京一史馆看胶片,不能拍照,只能手抄,因此誊录的工作很漫长。

清代玉牒为“十年一修”,《清世祖实录》还是在康熙会典中均有每十年纂修一次的说明。顺治十八年,第一次玉牒编修完成,至1922年,共计28次玉牒编修。分别为:顺治十八年;康熙九年(1670)、十八年、二十七年、三十六年、四十五年,雍正二年、十一年,乾隆七年(1742)、十一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起分为两部撰写,三十一年、四十一年、五十一年,嘉庆三年、十二年、二十三年,道光八年(1828)、十八年、二十八年,咸丰八年(1858),同治七年(1868),光绪三年(1877)、十三年、二十三年、三十四年;1922年。关于玉牒的介绍,网上有太多文章都作了很详细的说明,我在这也无需展开论述。

玉牒按照大小、重量,有大玉牒、小玉牒之分;按书写方式有横格、竖格两种。下面我将道光位下的宗女竖格版玉牒复印件展示一下。

清朝爱新觉罗道光有后代吗(爱新觉罗家族之道光皇帝位下玉牒)(1)

清朝爱新觉罗道光有后代吗(爱新觉罗家族之道光皇帝位下玉牒)(2)

清朝爱新觉罗道光有后代吗(爱新觉罗家族之道光皇帝位下玉牒)(3)

清朝爱新觉罗道光有后代吗(爱新觉罗家族之道光皇帝位下玉牒)(4)

清朝爱新觉罗道光有后代吗(爱新觉罗家族之道光皇帝位下玉牒)(5)

清朝爱新觉罗道光有后代吗(爱新觉罗家族之道光皇帝位下玉牒)(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