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女人词典”专栏

千金可以称呼自己的孩子吗(千金女儿的代名词)(1)

“水漫武汉,千金小姐顶住千斤。”前天网上的这个新闻,让我觉得耐人寻味。

“千金”一词由何而来呢?

两千年前的汉朝以一斤金子为一金,“千金”就是“千斤”,也是“千斤金”。秦汉时期的金多指黄铜,所以“千金”其实是“千斤铜”。即便如此,千金还是非常贵重的,所以后来引申出“一诺千金”“一字千金”“一刻千金”等词语。

可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为何偏偏把女孩称为“千金”呢?您万万想不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千金”是说男孩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意思是说,富贵子弟养尊处优,不会死于闹市。可见,在西汉时期,“千金”是指富贵子弟。

至于用“千金”比喻具体某一个人,应该始于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

据《南史》的记载,南朝梁著名文学家谢庄,是谢灵运的远房侄子,在当时颇有名气。他有个儿子叫谢朏,十岁便能出口成章。

千金可以称呼自己的孩子吗(千金女儿的代名词)(2)

有一天,皇帝出游苏州,谢庄带着儿子相陪。皇帝久闻谢朏很有才华,便让他当场写一篇《洞井赞》。谢朏速速就写了一篇美文,皇帝立即点赞:“虽小,奇童也。”一旁的宰相王景文也说:“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谢庄当场就豪气干云地拍了拍儿子说:“真吾家千金!”

后来,谢朏飞黄腾达,名满天下,而“千金”也跟着流传开来,在之后的许多年都是用来专指那些前途无量、出类拔萃的男孩。

那么,用“千金”形容女孩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最早记载于元曲家张国宾的《薛仁贵荣归故里》:“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

明、清以后的话本小说中,“千金”普遍是指大家闺秀,后来经过了无数的演变,才逐渐适用于小家碧玉身上。

为了美化小家“千金”,还广为流传一个故事:

公元前528年左右,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大将伍奢全家300多口抄斩,儿子伍子胥逃往吴国地界,被追兵追到了溧水河边。浣纱女将剩饭及浆纱米汤给他充饥,并为他指明通往吴国的道路。

伍子胥正要离去,心中起疑。浣纱女明白他的心意,便说:“我是一个未婚女子,跟陌生男子说话,又给你饭吃,已不合礼仪了,我本没脸活在世上,死后,你的行踪也不会被泄露。”说完,她就跳到溧水里。

伍子胥非常伤感,咬破手指,在石头写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当了吴国国相,挥军攻入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他泄恨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便把千金投入浣纱女当时跳水的地方。从此,就有了“千金小姐”之说。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首先,伍子胥所处的春秋时期,不可能因赠饭而违背礼法;其次,“男女授受不亲”思想一直到宋朝才为一般士大夫家庭严格执行,而普通人家虽有些禁忌,但没有严格到以死明志的地步。

千金可以称呼自己的孩子吗(千金女儿的代名词)(3)

尽管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人们对“千金”的敬意和爱意却是真的,是人们对女孩品质的赞誉,也是对她们成长的期望;再者,既然女人是“千金”,也说明中国人深知培养女儿的意义重大,那不但是一个家庭朴实的爱,还涉及到整个民族的振兴;另外,“千金”的称呼还跟富养女孩的观念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不过,“千金”对于现代人也有启示:“千金”日渐声隆,也彰显了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至于富养“千金”,并不是要娇生惯养,也不是送钱买房,而是更要注重孩子物质和精神双重的需要,积极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女孩。

有趣的是,我们时常见到网友们提问:“到底是千金小姐,还是千斤小姐呢?”按照秦汉时期的说法,两种说法都对。不过,二者又有区别——千金是贵,千斤是重。

我相信,对于每一个女孩来说,都希望自己贵,而不希望自己重。嗯,我们要努力做名副其实的“千金”,而不要成了货真价实的“千斤”。


文/邓魏

来源:今日女报“女人词典”专栏

编辑:陈大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