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普通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修筑长城的伟大时代从公元3~4世纪开始。长城从开始修筑到结束持续了23个世纪,2012年测量结果显示,历代长城修筑总长度约21196.18千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对长城的研究,是挖掘中华历史文化内涵的钥匙,也是长城文化精神的基础。长城研究包括基础性问题研究,如长城修建年代、功能、基本走向、建造方式等,长城地带在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对峙过程中所显现的作用,长城保护管理模式和技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但由于长城的复杂性,对其的研究尚没有形成深入完整的体系。有学者指出,中国长城学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是从经费、人员等资源来讲,面临着很多困难。长城研究不仅是单一文化遗产问题,也是文化战略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引起更多关注。
长城建筑是由城墙发展而来,人类最先借助木质栏杆、筑石城或土围墙等方式,防守人员和财货的安全。初期的建筑形式是借助挖沟、堆土、种树、劈山等方式,加强居住地的安全性。继而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防御,也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凭借自然险要之地设防的阶段。随着防御需求的增强和防御能力的提高,构建墙体类防御体的技术和管理日趋成熟,以长城墙体为主体,配合城堡等设施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军事防御体系产生并且越来越完善。长城建筑各单元,如关隘、敌台、边墙、城堡、烽火台等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形成了与绵延的长城墙体互相关联的防御体系。
长城墙体建筑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敌台,但这个距离也视环境而定,敌楼的大小形态也视具体情况而定。长城关隘的设置,更没有固定的间距要求,依据防御的需要而设置。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长城的关隘、敌台、烽火台、城堡等建筑,分别与长城边墙有着直接的关联。各单体的长城建筑,都以服从长城防御的整体需要为前提,以期通过各自资源优势的发挥,最大限度地提高长城防御体系整体防御能力。
长城防御的整体性特征,首先体现在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要考虑地势、地质、水源、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长城不管修建于山地还是平原地区,都要和环境融为一个整体。长城防御体系的总体布局,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联。不同区域的地质、地理条件,直接影响长城建造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构筑长城工艺方法的选用。如在多山石地区采用石砌筑,在多土的地区采用黄土夯筑。
长城及其关隘、城堡的设置及长城走向、建造式样、结构、材料等的确定,除了要充分考虑防御的需要,还要考虑与生活相关的各种要素。建起长城是要住人的,所以还要考虑满足戍守长城将士及家属生活需要的各种因素。只有这些相关的问题都能得到相应的满足,才是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
长城防御的连续性是长城防御第二大特征。“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作为线性防御体系,其连续性的特征很好理解。长城防御就是依靠连绵的长城墙体及关隘、城堡等构建起来的防线,其中以人工城墙为主辅以自然山险屏障,组合成线性的防御体系。也许在你眼中看到的长城如雄伟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又或是慕田峪、箭扣、金山岭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就地取材、因材施用”这是长城修建的重要原则,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长城,它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砖石砌筑的八达岭长城
箭扣长城
张家口将军楼敌台
片麻岩干插垒砌的独石口长城
独石口长城
横亘在内蒙古草原上的金界壕(金长城)
内蒙古草原上的金长城
海拔3000米上的乌鞘岭长城
马牙雪山下的乌鞘岭长城
山西与内蒙古省界处的长城
山西大同长城
山西岢岚宋长城
甘肃张掖丹霞奇观中长城和烽燧
甘肃张掖平川墩
甘肃酒泉金塔县弱水河畔的大墩
弱水河畔大墩
甘肃张掖高台县沙漠里的塔尔湾墩
甘肃金塔县北海子边上的汉代长城营障
甘肃金塔县荒漠中用胡杨和红柳枝夯筑而成的汉长城
甘肃金塔县荒漠中的汉代长城
内蒙古阴山脚下的秦长城
内蒙古阴山脚下的秦长城
岢岚宋长城
张家口独石口长城
张家口独石口长城
河北省涞源长城
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
长城北京结
鸟瞰北京结
鸟瞰怀来长城
独石口长城
嘉峪关长城
老牛湾长城
长城火路墩
长城草垛山堡
长城火路墩
张家口独石口长城
张家口独石口长城
汉代乌石营障
箭扣长城
蟠龙山长城
张家口青边口长城
金长城
雪后长城
西宁大通长城
雪中箭扣长城
沙漠中的长城烽燧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
蟠龙山长城
悬崖峭壁之上的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