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付万物以与人,人无一物以对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八大王张献忠

碑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天生万物给众人,众人的所作所为却对不起上天,所以被杀也是活该,成了鬼,也别怨我。”

大家对张献忠的江口沉银之谜,都略有耳闻,但对杀人魔王张献忠的生平知之甚少。

七杀碑百科(立下七杀碑屠尽巴蜀人)(1)

明末天下,民不聊生,食人不避,易子而食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山东诸城县举人陈其猷进京会试,途经灾荒地区,依据亲身见闻,给皇帝上书:“臣自正月离家北上,出境二十里,见道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不少(稍)避人,人视之亦不为怪。于是毛骨懔懔。

又行半日,见老妪持一死儿,且烹且哭。因问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妪曰:‘此吾儿,弃之且为人食,故宁自充腹耳。’臣因此数日饮食不能甘。”

在明末,农民已经被逼到了一个人食人的地步,于是“起义”开始了。最为出名的两人就是八大王张献忠和闯王李自成。

七杀碑百科(立下七杀碑屠尽巴蜀人)(2)

为恶乡里,投奔义军,号称西营八大王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 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

张献忠年少时在私塾读过两年,无奈天性不喜读书,和同学打了无数的架,大字却没记住几个。

长大后,喜欢舞刀弄枪,人也颇有几分天分,很快打遍四邻八乡无敌手,加之他天性爽快,人也胆大,很快就成了年轻后生里领军人物。

文献记载,“身材魁梧,剽劲果侠,声如巨雷,面目微黄”,人送外号叫“黄虎”。

不久之后,借住机会,进入官府,成为一名捕快,但由于屡屡违犯纪律,最终被革职。走投无路下投了军,在军营中他又不遵守军纪,犯下了死罪。

幸好军官陈洪范为其说情,方免一死,挨了一百军棍,被关入狱中。

出狱后,穷无所归,正值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就投入起义军。

投奔义军之初,他和李自成一样,不过是一个小小伍长。凭着智力、勇气和天生的领袖气质,他和李自成差不多同时在起义军中出人头地,成为独领一军的首领。

李自成号称“八队闯将”,张献忠号称“西营八大王”。

七杀碑百科(立下七杀碑屠尽巴蜀人)(3)

流寇14年,纵横大江南北,杀人无数,成就赫赫凶名

在诸义军领袖中,因为性情投合,张献忠最喜招徕亡命之徒。他军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叛卒、逃卒、驿卒、饥民、响马、难民”,从职业军人转变而来的人尤其多。

多年征战,张献忠的部下都成了老兵痞,这使他军队的战斗力高于其他的乌合之众。

军中的每个人脸上身上没有囫囵个的,铅子、箭头,处处皆是。

他们暋不畏死,一听说官兵来了,都兴奋异常,听说要打仗简直和打猎一样的高兴。

有这样一则记载,可以看出张献忠部战斗素养的高超。

张献忠率部攻取吉安时,大队人马在后,只有“一骑至吉安城下”,城上见来人少,都聚在一起看这个人要做些什么。只见这个人从怀里掏出一只铁钩,勾住城墙上突出来的灌木小树,三倒两倒,“跃而上”。守城兵大惊失色,“守者惊溃,大队驰入,城遂陷”。如此勇敢的战斗作风和高超娴熟的作战技能,当然是绝大部分明军所不及的。

从崇祯三年(1630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这十四年间,张献忠率部,在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四川、湖广诸省来回大幅度高速度流动,纵横上万里,不断地进攻、逃跑、转移,从来没有固守一地。

七杀碑百科(立下七杀碑屠尽巴蜀人)(4)

张献忠部每攻下一处城池,首先做的事就是大搜掠。搜掠的重点目标当然是豪门大户,但普通百姓人家也并不放过。他们主要的搜掠目标是骡马,因为这是在游击战争中保持速度优势的需要。第二搜掠的是金银。不过张部实行金银交公的严厉政策,所以军人们对金银的兴趣并不是非常强烈。第三搜掠的则是布匹、粮食等后勤物资。

在流寇作战期间,张献忠尤其喜欢杀人和折磨妇女。

他人的性命,在张献忠眼里,只分有用和无用两种。年轻身壮的,可以为自己冲锋陷阵或者当挑工、“人夫”的,可以留下。年老体弱的,对自己无用,一律杀掉。

张献忠对漂亮女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报复心理,他经常说,“天下事皆妇人所坏”。

征战途中,不时有部下向他进献美女,他通常留宿几次就借故杀掉。攻占黄州后,他集中全城的妇女,然后挑那些年老或者貌丑的放走,留下那些年轻漂亮的,强迫她们去拆城墙,城墙拆掉后,张献忠又命令士兵把这些人全部杀死在城下。

在攻打滁州战役中,因久攻不下,张献忠听信了一个阴阳先生的话,到周围乡村掠来妇女数百人,“尽断其头”,倒埋在城下,露出下体对着城上,想以此来压住城上的大炮。这个办法当然不好用,那次战役,张军一败涂地。

这十四年里,张献忠从一个普通叛兵成长为明末两大著名起义军领袖之一,由一个文盲变为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不朽声名的卓越军事家。

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以前,他的军力和声威一直在李自成之上,朝廷也一直以他为最大敌人。

十年之间,崇祯帝屡检朝廷重臣,以举国之力,大兵重围。而张献忠部却越战越强,并且在谷城复起后到入川作战前,几年间一度横扫数省,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张献忠”这个名字成了明帝国里最恐怖的三个字,朝廷重臣们在与他的交锋之中几乎没有一个得到好下场。

挥兵入蜀,开朝定都,国号大西,称“大西王”

转眼,他已接近四十岁,但依然是一名流寇将军,而李自成已经开国建府,据地称王,兵锋直指北京,帝王大业已见雏形。

七杀碑百科(立下七杀碑屠尽巴蜀人)(5)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挥兵入蜀。

冬十一月十六,张献忠正式开朝于成都,国号大西。因为过去一直奉大顺军名义,一时不好回圜,遂以“大顺”为纪年,改元大顺,张献忠称“大西王”。

文中参考:《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感谢您读到这篇内容,写得不好,请您见谅,如果有一点小小的感兴趣,麻烦您点个赞和关注,谢谢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