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张冰清)“合同里明明白白承诺如果笔试未通过,退还1万元;面试未通过则退还12900元。”来自河北的赵秋寅(化名)公务员考试“没上岸”,还陷入了与教育机构的纠纷中。

“协议明明写了30-45个工作日就可以退款到位,可从8月10日向中公教育售后服务递交退款材料到现在,仍没有收到退款。”赵秋寅向未来网记者投诉称。

中公教育退费告知书(承诺30个工作日退费迟迟未到账)(1)

消费者提供的电子合同截图

另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针对近期多起关于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问题,中公教育被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消保委约谈。

迟迟未到账的协议退款

今年3月,赵秋寅在考公机构中公教育花费12900元,报名了“2022年河北省考全名师金榜刷题赢【停课不停学】”课程,准备冲击2022年公务员考试。

中公教育退费告知书(承诺30个工作日退费迟迟未到账)(2)

消费者提供的购课收据

“协议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一共15天的课程,考不过就退费,毕竟白纸黑字,我当时觉得很靠谱。”赵秋寅说。

由于没有通过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笔试,8月10日,赵秋寅按照合同要求向中公教育提出退费申请,却一直拖到了现在。

“我按照要求提供了准考证和笔试考试成绩,也通过了审核。按照协议,笔试未通过的,应该退还给我1万元的培训费用。”赵秋寅说。

中公教育退费告知书(承诺30个工作日退费迟迟未到账)(3)

消费者提供的电子合同截图

“10月20日中公的售后客服回复,因为退费学员多调整了排期,确切的打款日期排在12月1日至9日。”赵秋寅向未来网记者提供了与中公教育售后服务的沟通截图显示,“中公教育又承诺12月退款,一推再推,万一到时候又不退,我的权益无法保障。”

中公教育退费告知书(承诺30个工作日退费迟迟未到账)(4)

中公教育售后服务的沟通截图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钟兰安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不过包退”协议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通常合法有效。

钟兰安表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一旦成立,就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本案件中,培训机构违反了退款合同约定,长时间不履行退款义务,显然是违反我国《民法典》规定,中公教育应当承担继续履行合同以及违约赔偿的责任。

此外,钟兰安表示,中公教育单方面改变退款时间,消费者被迫承担了较大的损失。中公教育作为一家相对知名的教育上市企业,应当及时地履行退款义务,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到合法经营,不应当为了蝇头小利,丧失商誉。

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被约谈

未来网记者了解到,近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消保委针对近期多起关于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问题,召集中公教育长兴办事处负责人、相关投诉的培训学员开展消费维权约谈会。截至目前,长兴县消保委收到关于中公教育延期退费问题投诉共计18件,涉及金额达 65万余元。

长兴县消保委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10月29日,中公教育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末,中公合同负债47.36亿元,期初为30.64亿元,同比增长54.58%,主要系本期受省考联考推迟,收入确认和协议班退费相应延期所致。

而“协议班”“不通过退费的条款”及“合同负债”等问题也曾被深交所关注。今年6月8日晚,深交所向中公教育发年报问询函,深交所要求中公教育说明收入确认、确认退款与实际支付退款的时点、期限及退费政策,并结合近三年省考等项目的考试时间、招录时间等说明实际的确认收入、支付退费的时间区间。并同2019年和2020年退费率等进行对比说明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退费率增长原因之一为,学员贷模式下使用贷款的学员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通过率。”中公教育此前回复称,2019年至2021年,中公教育向理享学支付的贷款手续费分别为0.35亿元、2.11亿元和1.83亿元。

中公教育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总体退费率分别为44.14%、46.54%和65.81%。这意味着自2021年以来,中公教育的退费率呈增长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