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一位不相识的小友给我写了封信, 让我很感动,整理摘抄在这里:

“张老,不知您是否会看到这条留言。昨日我整理老书柜,翻到一本当年自己留下的笔记本,里面有一张剪报,是一幅画,画名叫《嫦娥奔月图》,上面还写着:读者所熟悉的连环画家张定华,近来对中国工笔人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下新作不断。

“如果是您的画作,看到这里我想您一定会感慨,因为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也已近不惑之年。我很喜欢这幅画,当时报纸上登的只是局部,很好奇整幅画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就想,等自己长大了,工作了,赚钱了,或许能找到这幅画的主人,买下它,就能看到全貌。又一想,那得不知道多少年了,画作可能早已不在作者手里,所以从报纸上剪了下来,作为收藏。

“这一晃就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信息来源有限,要想知道这张定华是哪儿的人?却就一个名字,什么资料也没有。今日突然想到网络,结果还真的找到了您,看到了您的所在地,徐汇。突然想起当年这幅画是登在《新民晚报》上的,而《新民晚报》的发行地不就是上海嘛!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是上海宁啊,当年还以为报上登的都是天南海北的作者。

“张老,我很喜欢您的那幅画,想看到全幅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您是否还有留存,二十多年的念想啊。”

想到25年前的一幅旧作还有年轻人在喜欢,我不禁思绪万千!

作家书稿:读者作者编者一幅20年前的旧作(1)

发表的局部与画作全图

记得那年我在凹凸彩印公司和设计团队为杏花楼的月饼设计包装,白天工作时对中秋图形紧张思考,到了夜晚自己的时间,就起念是否可以脱离包装,另行创作一幅嫦娥图,画一位离家出走的美丽女子,带着惆怅和对故乡的思恋……

我大学专业是学石版画的,毕业后又从事包装设计,对于工笔画特别是使用国画颜料、宣纸应该说是完全外行,如今只能运用着多年创作插画、连环画的经验,加上自幼练就的素描基本功,翻阅着前辈们写就的《工笔画技法》书籍,啃呀磨呀的,终于完成了这幅画。画成后投稿,得到《新民晚报》编辑的鼓励,予以发表。

许多年来我从不卖画,因为一旦画成,就像自己的孩子疼爱备至,于是今天还能从画箱里里翻出此画并拍下全图转发,以感谢这位不相识的从远方来鼓励我的小友。当然,还要感谢《新民晚报》让我能有这样一份跨越20多年的情缘!

这几天正在读安徒生的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大师用一生的体验,谆谆地告诉我一个真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是不计收获的付出!他遭受的苦难众多,但没有气馁,笔下的丑小鸭、小美人鱼就是他的化身,终将冲破痛苦和孤独而升华……联系自己的画画历程,我受到深深的教诲。即使老了,病了,也还是要始终保有童心、热爱画画,努力排除困难,与时俱进,享受努力付出后的幸福!(张定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