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曾意味深长的说了这样一句话,“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下之意很简单,夸奖李鸿章这个人对上不居功自傲,对下不乱摆架子,是个做官的好材料。

不过笔者却认为,和晚清名臣张之洞比起来,李鸿章当官的本事似乎还差那么一点......

张之洞老来得子(63岁的张之洞喜得麟子)(1)

清朝晚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时候的洋人很牛气,和洋人打交道的清臣基本上没什么好名声。如曾国藩功劳够了吧,民间称其为完人,要是放在前面几个朝代,这么大的功劳又如此识趣,最起码赏个王爵。

然而当他退休后呕心沥血的帮清政府在天津教案中擦屁股,最后在民间的名声倒是臭了。据说当年曾国藩碰到自己的一个老部下,正准备打招呼的时候,谁知道人家上来就是一句,“公若早亡两年,必是完人矣。”这句话差点把曾国藩气死。

李鸿章更惨,到后期,一旦清朝吃了败仗,慈禧太后保准让他去签订条约。正是因为如此,在那时候,李鸿章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

综上所述,李鸿章做官真比不上另一个人,张之洞。

张之洞老来得子(63岁的张之洞喜得麟子)(2)

张之洞从刚开始混官道的时候,就是正儿八经的“清流”。在同光时期,朝堂之上有一批人,他们愤世嫉俗,激清扬浊,讥讽时政,抨击权要。张之洞便是其中翘楚,他也因此获得了莫大的名声。

作为清流,对于签订条约这种事张之洞自然是躲都来不及。一开始慈禧太后也有让他去签条约的意思,没成想一接到旨意,张之洞不是身体不舒服就是哪哪不对,久而久之,慈禧太后就让背锅侠李鸿章全权处理了。

张之洞虽然不喜欢签条约,但他对清王朝十分忠诚,并且特别讨厌耀武扬威的外国人。

张之洞老来得子(63岁的张之洞喜得麟子)(3)

张之洞深知,一个国家想要不受他人的欺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强。于是这位张老爷子,他的后半生致力于操练新军、修铁路、办钢厂、成立钢铁企业。

张之洞到湖北创办的汉阳造兵厂更是到民国时期仍在源源不断制造枪械,由此可见,张之洞对国家、人民是有贡献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晚清名臣、忠臣却有一个卖国求荣的儿子。

张之洞老来得子(63岁的张之洞喜得麟子)(4)

在张之洞六十三岁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儿子。按照道理说,老张年纪这么大了,张府再有新生儿也是他的孙子辈才是。可能是小妾的肚子比较争气吧,张之洞看着肉嘟嘟的新生儿欣喜若狂,为其取名为张仁蠹,希望这个孩子未来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张之洞的年纪决定他肯定是不能参与到对张仁蠹的教育了,果不其然,在张仁蠹九岁的时候,张之洞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

这时候的张仁蠹年纪还太小,那么谁来负责教育他呢?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张之洞死后,其长子张燕卿站了出来。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嘛。没过多久,张燕卿便按照计划前往日本留学,因为不放心,他把张仁蠹也给捎上了。

张之洞老来得子(63岁的张之洞喜得麟子)(5)

日本留学期间,其强大的国力让张家两兄弟触目惊心。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燕卿与张仁蠹先后当了汉奸,在日本人扶立的伪政权中担任要职。

张家两兄弟作为张之洞的儿子,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力巨大。张仁蠹利用自己父亲留下来的人脉做了很多对国家有害的事,所以抗战胜利后,两兄弟都成了被审判的汉奸。

张燕卿见情况不对,花费巨资打通关节最终逃往美国。张仁蠹就没那么好运了,他被押上了刑场。

说来也真是可笑,张之洞一辈子为国为民,子孙却成了叛国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