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句和缩句,两者都是锻炼语文写作能力的基础技能,对写好一篇文章是有很大帮助的这里老师给大家寻来扩句和缩句的一些讲解,希望大家仔细看一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学语文缩句解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缩句解析(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的讲解)

小学语文缩句解析

扩句和缩句,两者都是锻炼语文写作能力的基础技能,对写好一篇文章是有很大帮助的。这里老师给大家寻来扩句和缩句的一些讲解,希望大家仔细看一看。

关注cnwcjc,了解更多的时事资讯及专业评论。

一、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1、 原句: 太阳升起来了。

扩句: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来了。

原句是:太阳升起来了。但意思表达得不够具体、生动。如果把太阳的颜色形态,以及太阳升起时的动态写出来,句子的内容就具体了。可以写成例1的第2句: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来了。这样写,句子就具体、生动了。这个过程就是扩句。在扩句时,前一部分的中心词没变,还是“太阳”,增加了附加成分,对“太阳”进行了修饰和限制。后一部分的中心词也没变,还是“升起”,对处所和动态增加了限制和修饰。

二、为什么要扩句?

最根本的,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例2、妈妈买来了苹果。

这句话讲了人物是“妈妈”,妈妈做了什么事呢?“买来了苹果”。

如果把它扩充一下: 小红的妈妈从果品店买来了一袋又大又红的苹果。

小丽的妈妈从自由市场买来一袋又小又青的苹果。

我们看,扩充以后的句子比原句多了修饰、限制的成分:即“谁的妈妈”、“在哪儿买苹果”、“买来一袋苹果什么样”。由于附加的内容不一样,所以扩充以后的句子意思完全不一样,而加上了修饰、限制的成分以后,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清楚、具体多了。

三、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例3、天空中飘着云朵。

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怎么样”。如果扩充成: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像棉絮一样的云朵。

这句话与原句一比较便不难发现,天空中增添了“色”,也增加了“形”,显得生动、具体。

四、扩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扩句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

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例:邮递员送信。

一个年轻的邮递员冒着大雪给千家万户送信。

题目给出的例子,扩充了“什么样”的邮递员,在“怎样的”情况下,给“谁”送信。

下面请同学们扩充两个句子:

1、少先队员刷墙。

2、祖国在前进。

既然是“照例子扩句”,第一句可以给“少先队员”和“刷”加上修饰语,扩成:“第2中队的少先队员冒着寒风在学校里刷墙。”也可以扩成:“第2中队的少先队员冒着寒风在粉刷操场边上的大围墙。”第二句可以扩成:“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建设四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如果没有例句和要求,那么在什么地方扩和怎样扩都不受限制。但是扩写后句子的意思应更明确、更具体、更生动。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比如:我订了《读写知识》报。不能扩写成“我订了《读写知识》报、《少年报》、《作文导报》。”这样扩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可以扩写成“我订了一份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读写知识》报。”又如:“我们热爱黄冈”如果扩成“我们(十分)热爱黄冈(的红安)”。这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也就不叫扩句,而叫改句了。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千万不要为扩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例如:有一位同学写文章很喜欢使用形容词,可她常常犯一种毛病——不是用词不确切,就是乱加修饰词造成句子罗唆。她的妈妈是位语文教师,你瞧,晚饭后正在训练女儿扩句呢。

这位同学把“阳光照射着草原”扩成“(温柔的)阳光照射着(一碧千里广阔的)草原”。 妈妈耐心地说:“你的扩句存在两种毛病:一是用词不确切。‘温柔’多用来形容女性温和柔顺,修饰阳光不如换成‘温暖’确切。二是为了拉长句子乱加修饰词造成重复累赘。‘一碧千里’与‘广阔’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这位同学心悦诚服地说:“妈妈,您说的我懂了!”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明白了,扩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那么,扩句有那些方法呢?

五、扩句的方法

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例如:春风吹。

这句话的主语是“春风”,“吹”则是谓语,是揭示“春风怎么样”的。一般地说,主语“谁”的前面可以加词,在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前面也可以加词。即:

(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

(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

2、先提问,再扩句。

抓住句子主要成分,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如:学校开展活动。

先把原句画出主要成分:主要讲“学校”,“开展活动”。然后按主要成分提问扩句。

例如:“学校”,可以提问:谁的学校?哪里的学校?什么样的学校?“开展”,可以提问:怎样开展?“活动”:又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活动?因此,可以说:(北京市的)学校;(黄冈市的)学校;(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积极)开展,……(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活动;(拥军优属)活动;(学雷锋评比)活动……

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扩句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句。扩句后别忘了加标点。

接下了来讲讲缩句。

一、什么是缩句

同学们,我们曾经做过一种句式练习,就是给你一个句子,要求你把这个句子加入一些修饰的词语,使这个句子的意思更加丰富而具体。比如:汽车奔驰。就可以是(一辆红色的)汽车(在大路上飞快地)奔驰。这种句子练习,我们称之为扩句,就是把句子修饰得更加具体生动。今天,我们在学习并了解扩句的基础上,把那些修饰的词语去掉,只留下句子最基本的成分,这种句子练习,就叫缩句。

其实,扩句和缩句是相对应的。缩句是训练我们概括能力的,是进行抓住句子主旨的一种训练。但要注意的是缩后的句子一定是最简的完整句。

二、为什么要进行缩写句子的练习呢?

请读下面的句子:

狼在野地里拼命地奔跑。

狼在野地里奔跑。

狼奔跑。

这个句子经过了两次缩减,第一次,删掉了修饰“奔跑”的词语——“拼命地”,第二次,删掉了描写“奔跑”的地点——“在野地里”,最后只留住了句子的主要成分——狼奔跑。缩句的过程就是抓要点的过程。

因此,进行缩句练习,可以提高概括能力。这也是培养自己表达能力的途径之一。

那么,用什么方法缩句呢?

三、缩句的方法

缩句,可以按四个步骤来进行。一读,二思,三摘,四连。

1、读

这是做任何句子练习的基础。要一字不差地读一两遍句子,明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思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思考是为了在明确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成分。 一般地讲,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

谁,干什么。

谁,怎么样。

谁,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

什么,干什么。

什么,怎么样。

什么地方,怎么样。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之为“主干”判断法。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处理的方法:

(1)“主干”判断法

例如: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

这句话属于“谁,怎么样”的情况。讲“气象台发布了一条消息。”又如“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这句话属于“谁,干什么”的情况。讲“同学们游泳”。再如“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这句话属于“什么,是什么”的情况。讲“金字塔是奇迹”。

(2)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例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长途汽车。

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长途汽车。

老奶奶等待着汽车。(3)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例如:小华的姐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姐姐激动。

经过思考,抓住了主要成分,第三步就要“摘”了。

3、摘。

摘的时候,要按照练习题目的要求进行。

例1、缩写下面的句子。

一群水鸟正在吞吃漂在水面上的菜叶。

水鸟吞吃菜叶。

可以看出,按照题目要求,“摘”的是句子主要成分。

例2、用( )将句子中修饰、限制的成分括起来。

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是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少年。

这个题目,要求找句子中修饰、限制的成分。因此,做练习时,经过思考抓住了句子的主要成分之后,用括号的形式摘出了附加成分。

(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是(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少年。

例3、照样子写句子。

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哆哆嗦嗦地走来。

小女孩哆哆嗦嗦地走来。

小女孩走来。

这个练习采用了两步进行缩减,所以,要认真读例句,分析例子第一步摘下的哪部分,第二步摘下了哪部分。如果没按照例句的顺序摘,即使缩句的结果正确,也是不对的。

4、连。

缩句之后,连起来审读一遍看一看是不是通顺。这一步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1、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2、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3、不改变句子原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扩句和缩句的有关知识。要想熟练地运用,还得适当地做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