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工作方案(改革创新活力涌)(1)

双凤新城 邱少林摄

长治久安,人寿年丰!在合肥“1331”城市发展战略中,长丰县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北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作为合肥北城发展的“火车头”,长丰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处处涌动着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发展热潮,一个个项目纷至沓来,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园区生机勃勃。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向改革要发展、以创新求动能,走出了转型升级新路子,跑出了争先进位加速度。

2019年,长丰(双凤)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1%;战新产值增幅8.8%;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91.6%;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省17家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的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居第一;2018、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合肥市招商引资工作优秀等次单位。

抢抓重大机遇 激发“双创”活力

多年来的励精图治,长丰(双凤)经开区已形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已累计引进各类项目约80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家,聚集了鸿路集团、伊利集团、万和集团、荣事达集团、南山集团、恒大江海、京东集团、苏宁云商等一批知名企业。

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工作方案(改革创新活力涌)(2)

腾飞的双凤 阮雪枫摄

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开发区发展不变的旋律。长丰(双凤)经开区抢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等建设机遇,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019年以来,园区企业荣事达电子电器入选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仅有4家)、第四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全省仅有5家)、2019年全省制造业创业中心(全省仅有9个)。鸿路钢构承建的贵州黔南州天文小镇时光观光塔钢结构工程获得中国钢结构行业最高奖项——中国钢结构金奖。永迪科技产业园入选安徽省2019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合凯电气入选省经信厅第二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华运机械、神舟催化、新视野门窗、人和环境、双松铸造等5家企业入选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截至2019年末,长丰(双凤)经开区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研发机构115个,各类示范企业53家,中国驰名商标4个,安徽省著名商标23个,安徽省名牌产品17个,安徽省质量奖10个。

搭建产业平台 拓宽进阶之路

从招引单一项目,到搭建产业平台,长丰(双凤)经开区把平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不断强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工作方案(改革创新活力涌)(3)

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章一宏摄

投资5亿元的凤之巢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投资10亿元的中南高科合肥智能产业园,投资45亿元的人和中国空气净化产业城,投资50亿元的合肥北城万洋众创城等一批平台型项目纷纷落子,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驱动园区向更多元更健康方向持续跃进。

在做强平台的同时,长丰(双凤)经开区也在积极培育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孕育“龙头 孵化”生态链。2019年7月,长丰(双凤)经开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二批创业创新特色载体,入选类型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

为加快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要求,广泛吸引国际国内各类要素资源,长丰(双凤)经开区启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并于2019年底经安徽省商务厅批复,正式创建安徽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

“总部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长丰(双凤)经开区加快理念转换、动能转换、结构转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招商引资工作与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2019年新签约柳工安徽区域总部、家有学霸合肥总部、石家庄四药等“总部经济”项目10个,“总部经济”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长丰(双凤)经开区共签约项目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

精心服务促发展 风雨同舟克时艰

正所谓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长丰(双凤)经开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的服务不断为企业注入发展后劲。

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工作方案(改革创新活力涌)(4)

长丰(双凤)经开区苏宁云商项目建设现场-起吊瞬间 汪洋摄

在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中,长丰(双凤)经开区采用精细化帮扶,时刻提供“店小二”服务。通过仔细摸排和研究,园区对于建成项目按照A、B、C类差异化管理,分层次包联服务,定期走访、了解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促其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提高产业内部关联度,推动开发区产业集聚、创新升级。对在建项目明确竣工投产时间,倒排工期,实行全程领办代办和问题包联解决。

同时,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转型的立足点,为企业提供“找成果、找仪器、找文献、找企业、找资金、找专家、找政策、找人才”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置换等方式,形成龙头骨干企业。

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园区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进一步完善土地、安全环保、税务、人才等一整套横向平台引导机制,加大对企业分类指导力度,实施“脊梁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企业梯次发展。

目前,除中、农、工、建四大行入驻,徽商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入区设立支行。通过扶持企业上市、做实银企对接、壮大融资担保等举措,为企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园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继鸿路钢构上市后,华升泵阀、合凯电气、舜禹水务、人和环境、华信电动车又先后挂牌“新三板”。

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工作方案(改革创新活力涌)(5)

合肥志邦家居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消毒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企业遭遇困难。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长丰(双凤)经开区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合肥伊利乳业遭遇用工难题后,园区人社部门主动介入,积极牵线搭桥世纪金源大饭店,通过“共享”员工的方式,为伊利解决了用工难题,也为世纪金源大饭店解决了员工待业的问题。疫情以来,园区为辖区数百家复工复产企业开展了岗位发布、互联网招聘等线上招聘求职对接服务,发布了超过1000个岗位的数千条职位招聘信息。

此外,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长丰(双凤)经开区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就业稳岗、加大金融信贷帮扶等方面发力,出实招、送实惠、取实效,以“三实”助力园区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园区已为凤梅家园、凤霞苑、凤麟兰庭3个安置小区配套的农贸市场以及1个标准化厂房减免三个月房租,惠及企业19家,减轻企业房租负担约270万元;为首批43家企业等用人单位办理失业保险金返还,累计返还140万元;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部分有需求的企业协调解决贷款资金1000万元,并适当降低利率,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绿色北城描绘和谐新生活

2019年9月,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上,长丰(双凤)经开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生态园区”,这是园区继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获评国家级创业创新特色园区后,摘得的又一“国字号”荣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基础设施“保绿”,主导产业和企业“创绿”,长丰(双凤)经开区正一步步迈向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工作方案(改革创新活力涌)(6)

合肥万博电气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赶制订单

绿洲-凤栖苑是合肥首个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住宅小区,在安徽鸿路钢构的精心谋划下,采用国家大力推行的钢结构装配式建设工艺,工程施工现场无砂灰石,同等工程量可节水 40%、节电 30%。目前,以鸿路集团、舜禹水务、瑞纳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园区第一大主导产业,在全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已超过 50%,绿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此外,园区还投资 5000 万元建设北城片区污水调入工程,既完善了产业配套,又改善了板桥河上游水质;推进“河长制”,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企事业单位雨污混接整改,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大房郢水库上游建设数千亩竹海项目,加强水源地生态涵养林建设,还群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美好环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铺就为民为企服务“方便门”,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长丰(双凤)经开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先后推出“十大”民生工程、“九小”惠民工程,兴建了一批邻里中心、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公厕、公办幼儿园、健身场所、街头游园、卫生及残疾人服务站。为解决停车难问题,长丰(双凤)经开区于2019年新建了4座停车场,设置240个公共停车位。

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着力点,积极补齐民生短板,长丰(双凤)经开区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高标准建设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及智慧园区系统平台,获评国家级“数字智慧园区”。2019年,开展市政道路大建设41项,道路总长度42300米,总投资20亿元。在建大项目房建类的建筑总面积约7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3亿元。引进合肥城泊、国祯环保以及在全国环卫行业知名的江苏阳光郎洁、深圳升阳升等公司,参与交通市政管理、综合环卫清洁等,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绿色孕育希望,民生连接民心,长丰(双凤)经开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刘明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