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马尔康
跨越333公里距离,
历经7小时车程,
我来到了海拔2641米的马尔康。
湛蓝的天空,连绵的高山,刺眼的阳光,
到达高原的第一口深呼吸,让我真切感受到,
我是真的到了这里,一切都那么美好,而令人期待。
初见马尔康这座美丽的小城。
梭磨河穿城而过,一条主街道依山,一条滨河路傍水。
高原遮挡了城市化和现代工业的渗透,留住了最淳朴的民风。
西索民居石板路上老人的淳朴笑容,
草登乡村民为我们送上的洁白哈达,
妇女们身着艳丽长衫,跳起欢乐的锅庄舞蹈,
都如高原上寂静的风,拨动着我心灵的弦。
这里的景
千百年的歌还在高原上回响,
依然是那样的悠扬高亢,
高原梦随着悠悠的白云飘向遥远的天边,
岁月无声无息地在时间的年轮上悄悄滑过,
不留一点痕迹。
走近马尔康,才知道这里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璀灿绝伦的哈休文化发源地,是无可争议的嘉绒藏族文化腹心地。
马尔康,也是一个藏羌文化交融的栖息地。
大藏寺的美,美得震撼,美得让人窒息。比画还美,比藏歌更悠扬。
海拔接近3000米的高原,朵朵白云绕山间的景色随处可见。
蓝天,白云,暖暖的阳光,还有,云端上的村寨。
阳光万里,一路都是鲜花盛开。
偶遇溪边的花朵,像粉红的梦,弥漫开来。
秋天里,山上金子般的树叶,如金色的梦想在飘动,火红的枫叶好像激情在燃烧,另是一番景象。
马尔康,又被称为嘉绒锅庄的故乡。嘉绒锅庄,是藏族的一种舞蹈,有“吉祥的娱乐”之意。每年马尔康重大活动都有锅庄舞蹈表演,锅庄队伍的领舞者手持串铃,带领身着盛装的男女,随着节拍开始他们精彩的锅庄表演。传承千年的嘉绒锅庄,因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这里的人
第一次到马尔康草登乡村民家中做客,亲身感受到了马尔康人淳朴的性情和好客的民风。面对镜头的微笑,不多的话语,一碗滚烫的酥油茶,他们以最真实的表达,让人感到马尔康人心灵深处最纯洁的情感,就像石头城屹立在千年的朝阳与余晖中,用刚毅挺拔诠释着民族的个性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在马尔康大坝口村,村民的房子大多用石头做材料,但走进房间,我所看到的是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男人担任家庭重活,女人照顾老人和小孩,一家人其乐融融。
村民告诉我,播种期间如果家里来狗了,那将是最幸运的。
马尔康妇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高原上,妇女和孩子、牛羊、一切都生活在云彩之上,她们以高原为舞,以牛羊为伴,将自己完全与高原融为一体。
她们,勤劳而美丽,也都很注重装扮,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她们都会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鲜艳的服装,华丽的头饰,表达着自己对美的追求。
她们,是高原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这里的情
随着历史变迁,岁月的沉淀,
能保留下来的,更弥足珍贵。
生活在马尔康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有梭磨河、茶堡河这两条“母亲河”的眷恋,
得以生生繁衍,也造就了马尔康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里,有丰淳的风土人情,
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淳朴好客的人民。
如今,
在马尔康的大街小巷、文化广场,
仍可以感受到当地群众穿着嘉绒服饰、
说着嘉绒方言、跳着原生态嘉绒锅庄的民族文化氛围。
一句“扎西德勒”更让你倍感亲切。
文|李卓婕
图|马尔康摄影家协会
朗读者|曾凡荣
编辑|秋叶
转自: 今日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