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城留别白居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池上酬刘记室诗翻译赏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池上酬刘记室诗翻译赏析(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池上酬刘记室诗翻译赏析

初出城留别

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真题再现(金太阳联考 南阳地区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热身摸底考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从“朝”到“暮”的起伏人生,时间虽短,但随着地点转换,人生却已遭受不幸。

B.虽然诗人内心郁闷,但他却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调侃自己的不幸,那只是“一归”“一去”罢了。

C.颔联写亲友劝白居易不要再谈城东小路,因为要去的是江南。此联和“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同。

D.颈联运用白描手法,写车马备齐扬起鞭儿上路,诗人挥手告别亲人和故乡,为尾联的直抒胸臆张本。

15.尾联是整首诗最经典的两句,请简要赏析此联蕴含的情感。(6分)

注释

(1)长庆二年,诗人上书论当时黄河以北的军事,不被采纳,出为杭州刺史。在离开长安去往杭州前,诗人写下了此诗。

(2)青门:又称青绮门,位于长安城东面,因颜色为青色而得名。大部分入京赶考的举子落第返乡要从青门离开,官员外放也要从青门出发。

(3)城东陌:城东面的小路。

(4)簇:动词,聚拢,聚集,此处意译为“赶”。

译文

早上从紫禁城归来,傍晚从长安城东出门。

不再谈城东里面的小路曲折等事,我此行要去的地方是江南。

车马备齐扬起鞭儿上路了,挥挥手向亲人和故乡告别。

我生来就没有固定的处所,只要是内心坦然的地方就是我的归宿。

赏析

离别,向来都是令人神伤的。白居易上书论国事,不被采纳也就罢了,却外放杭州刺史。临别之际,亲友相送,少不了作诗、饮酒,一番嘱托。

首联交代早上从宫门回来,晚上就被外放,一“朝”一“暮”,对比鲜明,言时间之短,叹人生无常,大有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之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达则兼济天下”诸如此类励志名言,白居易自然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可现如今为国事上书,却遭外放,忖度乐天彼时心情怅惘至极,却又无可奈何。余生还长,还要往前看,笑对生活。

离别之际,亲朋好友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酒过三巡,即便没有东流水,别意与之更长。亲朋好友劝白居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不要太过悲伤。白居易一切都明了,回劝亲朋不要再提成东里面的小路曲折等事,此行要去的地方是江南,洒脱之意尽显。

颈联用白描手法,写出离别场景。车马备齐扬起鞭子上路了,挥挥手向亲人和故乡告别。前三联全是记叙,极尽铺陈渲染之力,为尾联抒发千古名叹蓄势。

尾联在前三联铺陈渲染基础上,直抒胸臆,“我生来就没有固定的处所,只要是内心坦然的地方就是我的归宿。”仕途不顺,内心抑郁,都随着此二句看淡了,看开了。词句尽显洒脱、乐观、旷达,但也难以掩饰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悲伤。但这种乐观与旷达的态度,不是白居易突然就有的,他曾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这种思想影响了王定国的歌姬,她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曾单独为其作词一首《定风波》。

本诗虽短,却用到叙议结合、对比、白描、铺陈、渲染等多种表达技巧,表达自己既洒脱又郁闷的矛盾心理。只要心向光明,心向百姓,无论在哪儿都可以有一番作为。杭州刺史任上,白居易带领百姓修建了白堤,千载闻名。

参考答案

14.C “亲友劝白居易不要再谈城东小路”理解错误,从语境推断,应是亲友劝白居易不要因离别而伤心,白居易劝亲友不要再说城东小路的事,因为自己就要去江南了,哪里都可以是自己的故乡。

15.①诗人说自己生来就没有故乡,只要内心安定,哪里都是自己的故乡;②年过半百的诗人被外放任职,离开的不只是京城,还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诗人表面的乐观旷达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凄凉悲伤。(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如果你也喜欢中国古典诗词,请微信搜索公众号“高考诗词赏析”,点击关注,共同交流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