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仅靠自己看资料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细节还是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旁边手把手的指导。今天,小编推荐一个老师示范心肺复苏常见错误,赶紧看一看~
心肺复苏最佳抢救时间
3~5秒:黑蒙
5~10秒:昏厥
15秒左右: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
10~20秒:意识丧失
30~60秒:瞳孔散大
60秒:呼吸渐停止
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4分钟:开始出现脑死亡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
1min>90%
4min>60%
6min>40%
8min>20%
10min几乎0%
即: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
心跳骤停预警:重视“三痛”
某些心跳骤停发生前会有一些警示信号,那就是“三痛”,即胸痛、腹痛、头痛。
1、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3、剧烈头痛:常常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现,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跳骤停。
中、壮年则应该谨防心脏病和过劳死;老年人出现心跳骤停多是因为慢性疾病没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对老年人应该防控慢性病。
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
公众在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的发生尤为重要。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关键点主要是“三停”,即意识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1、意识停止:常用的方法为用力拍打呼叫,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2、呼吸停止:如果没有意识,要迅速判断患者的呼吸情况。
常用方法:用手指置于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气流,侧头平视患者胸廓,观察是否有起伏。
3、心跳停止:判断心跳骤停最为重要。
常用方法:用手指触摸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的凹陷处,有无脉搏搏动,判断时间6-10 s。
一般情况下,我们发现有人突然跌倒或没有反应,可用力拍打他或他的双肩,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如果患者还是没有反应,且呼吸停止(胸廓没有起伏)或异常超过5秒钟,我们就可以认定为心跳骤停。
救治心跳骤停:突出“三法”
公众需要掌握使用“三法”:即胸外按压CPR、腹部提压CPR、海姆立克急救法。
1、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姿势: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
按压:用上身力量连续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 cm,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如果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也可持续胸外按压。
2、腹部提压CPR:是基于胸外按压CPR使用禁忌症而诞生的、避免按压导致胸肋骨骨折的心肺复苏方法。
3、海姆立克急救法:够为气道阻塞(食物嵌顿或窒息)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的有效方法。
姿势:其操作方法为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
发力: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心跳骤停防控:牢记“三步”
为了避免心跳骤停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心跳骤停这一世界难题,应该主动做到“一戒、二控、三调”。
1、一戒:戒烟。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
2、二控:控体重、控三高。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三调,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
调饮食:“病从口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就能够使心血管更健康。
调心理: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调节奏: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