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

西非

“要银子?还是子弹?”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

示意图

以前,猖獗一时、富可敌国的哥伦比亚毒枭,在雷厉风行的跨国毒品扫荡下,面临生存危机。让哥伦比亚经中美洲、牙买加或巴哈马至美国南部的传统贩运路线,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占有地利之便,作风加倍凶狠的墨西哥毒枭兴起,更让哥比伦亚毒枭在版图斗争中节节败退。促使哥伦比亚毒枭“走向蓝海”,开拓全球第二大毒品市场——欧洲。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

墨西哥

相对美国,运毒到欧洲并不容易。欧洲距离南美不仅有千里之遥,中间广无边际的大西洋,也增加了成本与风险。因此,想经营欧洲,势必找到一个理想的中继站。于是,毒枭大佬们摊开地图——哪里还能找得到比西非更混乱,却又与南美如此接近,与西欧大国之间关系高度紧密的地方呢?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4)

西非示意图

西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很容易沦为从拉美生产中心到欧洲消费市场的中转站。至此,南美与西非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在百年前为欧洲带来丰厚利润的黑奴贸易沉寂后,于21世纪的现在骤然反转。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5)

非洲分区

▎中转站塞内加尔:12000公里的白金之路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6)

佛得角半岛北端海滩

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佛得角半岛上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自古便在跨大西洋贸易中,成为具备关键地位的转运城市。从1444年开始是非洲和欧洲贸易的转口港,在1857年法国在半岛上建立现为塞内加尔首都的达喀尔。达喀尔的国际机场,是西非最重要的航空中心,为南美飞经非洲、再转南欧的必经之地。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7)

塞内加尔

得天独厚的地理重要性,加上西非国家常见的容易收买的海关,让达喀尔成为最容易下手的集散节点。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8)

佛得角

但这横跨海洋的毒品物流如何进行呢?从哥伦比亚、秘鲁与玻利维亚等“白三角”地区的制毒工厂出发,成包的可卡因混杂藏于在普通货物里,一开始主要都是直接透过哥伦比亚本地的海空口岸运往西非。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9)

示意图

然而,为了分散风险,毒枭会沿着哥伦比亚与秘鲁和巴西之间的陆上边界,进入巴西东北部的北里约格朗德州,从巴西最东的口岸城市纳塔尔出海。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0)

示意图

在纳塔尔,可卡因会被分散夹于行李、个人贴身物品中,被走私集团日复一日地,透过海空运送往塞内加尔,再分装运进欧洲。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1)

转运

随着欧洲国家查缉更加严密,毒枭势必得想想方设法来延续这笔丰厚的生意。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2)

示意图

▎萨赫勒:西非和北非间的传统商路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3)

欧美非三角贸易:欧洲向非洲输出纺织品、酒类等换取奴隶,奴隶再转输入美洲生产糖、毛皮、烟草等卖回欧洲

与欧洲大陆一海之隔的是北非撒哈拉沙漠。自古以来,西非和北非之间有着一条传统商旅路线,维系着西非、中东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关系。历史上,这条商贸路线撑起了西非古代的马里或加纳等商贸帝国。如今,对毒枭帝国而言,横越千里沙漠的陆路,似乎给这条传统的贸易线带来新生。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4)

西非

在历史上,这并不是跨撒哈拉的商贸路线第一次贩运成瘾药物。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5)

横越千里沙漠与莽原的陆路运毒老方法,似乎为这条传统的贸易路线找到了新生命。

早在几百年前,原产于赤道非洲热带雨林的可乐果,成为北非穆斯林因戒律而无法饮酒的替代品。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6)

可乐果

然而,当今这条贸易路线早已面目全非,西非与北非各国边境盘踞的叛乱武装组织,使得远道而来的南美毒枭,必须找个“在地伙伴”。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7)

西非

哪些地方伙伴才是强大、与毒枭有共同敌人,而且值得信任,又能各取所需建立伙伴关系,保证使命必达?答案,竟然是基地组织的北非分支。

北非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少数存活的原教旨武装力量,纪律严明,根据地在阿尔及利亚北部提济乌祖省山区,武装力量约有1000余人。过去,为了生存参与了横越萨哈拉沙漠与萨赫尔地区的走私行动,无疑是毒枭可靠的合作伙伴。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8)

1597年非洲

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承诺对每位愿意乖乖“缴税”的毒品走私贩,在其势力范围内提供安全上的允诺与保护。这让可卡因得以顺利地横越萨哈拉沙漠,随偷渡者横渡地中海登陆南欧,无缝接轨到欧洲本土。

保护费越收越多,也让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走出了阿尔及利亚,将势力深入南边的邻国马里。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19)

马里帝国

马里北部,邻近阿尔及利亚边界的尼日河河畔城市加奥,过去是古代商贸路线重要的中继点,如今被当地人称作“可卡因之城”。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0)

3月19日

2020年3月19日马里军队在加奥一个城镇附近遇袭,29名马里士兵死亡。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1)

萨赫勒在非洲的位置(狭义范围),可见其横跨撒哈拉南缘,直达两端的大西洋与红海

而这里正是赫赫有名的萨赫勒地带的重要节点,在这座脱离控制的贫脊城市,与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以及分离主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2)

西非城市加奥,过去是古代商贸路线重要的中继点,如今却被人称作“古柯碱之城”。

除了让欧洲毒品滥用的问题雪上加霜外,加剧西非内部矛盾与武装冲突的风险,更让“圣战”的触手插进西欧。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3)

地形示意图

▎不自由的自由城:毒枭,是最大赢家?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4)

示意图

“有利可图的非法经济活动,需要的不只是本身的高盈利能力,还得有一个对个人难以施加控制,对规避法律的行为有着高度容忍的国家与社会。”

——哥伦比亚经济学家陶米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5)

毒枭在几内亚比绍培养在地的集团下线,并利用沿海无人岛隐密机场,装配后用小飞机转运欧洲销售。

任何一个与欧洲有航线的西非国家,都成了毒贩躲避执法部门的节点。大西洋的毒品贩运网络,也在过去20年内,变得无孔不入。来自南美的可卡因,如今有近2/3通过西非流入欧洲。“白金丝路”利润之丰,使得西非各国也纷纷在巨额财富面前俯首称臣。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6)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南边的几内亚比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过去10余年内,因为财政紧张而无法营运任何一座监狱。加上该国长达40年的内战,使得这里成为毒枭的法外乐土。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7)

几内亚比绍

更重要的,作为前葡萄牙殖民地,拥有护照的公民能免签进出葡萄牙,再借申根游走欧洲。对毒枭来说,这样的“通关后门”简直是量身订做的“老鼠洞”。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8)

西非

高额的利润同步造成了几内亚比绍犯罪率的连年上升,其首都比绍,甚至成为西非最暴力的首都之一。哥伦比亚毒枭甚至买下当地企业的厂房,作为在地生产的工厂,使贫富差距极大的几内亚比绍,出现了一批“新富阶级”。有媒体甚至用“毒枭国家”一词,形容几内亚比绍毒品非法贸易存在的窘况。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29)

示意图

几内亚比绍针对打击毒品的表态是,“资源不足”“可能重新陷入内战”。无可奈何的缉毒官员直言:

“在其他非洲国家,政府官员是毒品问题的一部分;然而在几内亚比绍,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2012年4月,几内亚比绍发生了一场诡谲的政变。军方的叛乱份子发动突袭,逮捕该国总理与总统,并指控总理与毒枭在贩毒上进行合作。然而政变过后的4月至7月,却有20余架小飞机日以继夜地从大西洋彼岸飞进来,盛况空前。让外界不禁怀疑这其实一场作贼喊捉贼的政变。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0)

示意图

然而这场内讧式的政变无论谁获胜,背后的哥伦比亚毒枭,都是最大赢家。

贩运产业的兴盛,在各国吸引年轻人前仆后继地加入走私行列。例如青年失业率高达70%的塞拉利昂等地,为毒枭卖命是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淘金方式。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1)

塞拉利昂1732年的殖民地图

然而,毒品不只是“路过”而已。日夜与毒品相处,加上毒枭惯用以毒品代替现金作为工资,让西非出现本土的可卡因成瘾问题。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2)

塞拉利昂区划

在塞拉利昂首都自由城的拥挤市场里,俨然成为的毒品散货交易中心。作为西非最猖獗的毒品贩运结点,塞拉利昂有着远比其他国家还要严重的本土毒品成瘾问题。但这不只是跨洋毒品贩运的后果,更是该国11年内战的遗绪。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3)

在塞拉利昂首都自由城的拥挤市场里,俨然成为的毒品散货交易中心。

内战带给塞拉利昂的,不只是一片废墟,更是全国性的毒品泛滥文化。据估计,塞拉利昂的劳动人口中,有高达四分之一,大约100万人,有使用过非法成瘾药物。全国80%以上的药物性精神障碍患者,病因为毒品成瘾所致。

▎未来可期?挣扎与反击

自2000年代起,这条高利润低风险的走私路线,让西非的毒品贸易狂飙。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光是2014年,就有约30吨的可卡因,使用这条拉美-西非-欧洲的运毒通道,价值将近20亿美元,占全欧洲境外可卡因走私总额的35%;跟2010年相比,成长比例高过50%。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4)

示意图

此外,毒品贸易的猖獗,也反映在欧洲境外人士的犯罪率上,每年有将近2000名西非公民,在欧洲因为贩运毒品而被逮捕,占外国人犯罪总数的30%。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5)

非洲女性

在西非这块土地上,毒品也已取代内战,成为国家动荡的主要来源。随着毒品买卖产生的社会问题逐渐恶化,让一向对毒品采取放任态度的西非各国倍感压力,并促成了区域性的跨国缉毒行动。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6)

西非经济共同体

2008年起,西非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签署了《普拉亚宣言》,将跨境毒品贩运,视作危害集体安全的重大问题,并针对区域内各国的问题,跨国联合打击。此外,也与多方合作,成立打击跨境走私的执法力量,力图从海岸线与机场的源头、到西非各国之间的内陆边界,以及供应链末端的欧洲本土,打击毒品贩运产业链。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7)

执法行动

然而西非绵延且不设防的海岸线、毒枭势力深不可测的渗入,以及让毒品贩运猖獗的各种根本性社会问题,都让人对这波风风火火的反毒宣示,感到高度怀疑。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8)

跨国打击

2015年,一辆载满635公斤可卡因的汽车,被几内亚比绍警方拦下,但尴尬的是当时车上竟有2名现役军人。人赃俱获之际,军方竟然出面干涉,施压警方无罪释放。之后,将领表示,涉案军人只是“在错误的时间,不小心到了错误的地方”,并将其定调为一场“搭错便车”的意外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39)

西非

然而无法被掩盖的,是毒品贩运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与武装冲突,正活生生地于这块过去饱受蹂躏的土地上,割出远比内战还要深远的伤痕。

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天际线 无主之地萨赫勒(40)

无主之地

看不到尽头的,不只是这场由孱弱的西非国家vs富可敌国毒枭的不对称战争,更是欲望与财富交织的新世纪跨洋贸易里,西非再次因着他人的利益,而身不由己任人鱼肉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