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湖北省当阳市。周新仕摄
湖北省当阳市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口语“居于”一词,多年前当阳本籍文化名人曾经作过探讨与争论。主要有“居一”“居宜”“居于”“居余”“娵隅”等版本。后来官方多取用“娵隅”版本。由于早年间笔者并未参与讨论,现提出不同意见:我认为“居于”二字才是正解。
一、 溯源
首先说“于”字。它的源字应当是“吁”字。“吁”字现代读音有三个:xu(虚) yu(淤) yu(玉),而其中表示感叹、感慨的读虚,如“长吁短叹”;读淤音时,现代人解作吆喝牲口,其实不尽然。李白《蜀道难》中的“噫吁嚱”,课本读“意虚希”,有人读作“意呜呼”,我认为当读作“意于希”,这是两湖云贵川一带表达惊异的习惯性口语。当阳属西南官话片区,李白是四川人,当阳话与四川话,发音很近似。尽管今古有别,但是,表示惊叹、惊讶的时候,发“吁(于)”音并有拖长尾音,是当阳人的自然反映!即使今天,在郭德纲相声现场,有些观众也会发“吁-”表达一种或赞叹或惊疑的情绪,充分说明发“于”音不限于西南官话区,而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当阳方言“居于”的“于”字,就是来源语气词“吁”字,表达惊叹、赞叹之意。如何从“吁”变成“于”字,这里涉及一个汉字替代的问题。汉字替代有三种情形:一是同音替代,如“借”“藉”,即通假字;二是汉字简化,如“后”“後”;三是民间别字,如“嘎公”“家公”等。这里,由“吁”到“于”,属于第三种情况。
“居”又当如何解呢?“居”有多种含义,其中一个是“处于”的意思,比如“居中”“居高临下”等等。“居于”连起来,相当于“此处赞叹或惊叹”的意思,即表示赞叹或惊叹。词性也从语气词变成了形容词。
当阳茶山。周新仕摄
二、音变
语言是一种活的文化。尤其在民间流传使用过程中,大众会在口语中加入个性化的理解甚至发生音变,并赋予它更多的含义,形成特色方言。即:古时候的人们就这样读,现代拼音规范之后,就不这样读了。如“黄澄澄”,过去读“黄橙橙”,现在标准读“黄登登”,发生了音变。民间地方口语读音是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不以汉语读音规范而改变,因此被称之为方言方音。
四川方言也有类似的口语,如“巴适”。表示美好、舒服、妥帖、地道、正宗等意思,用法非常广泛。与当阳方言“居于”有异曲同工之妙。“巴适”一语,主要来源词应是“粑实”。“粑实”在这里是指粘得结实、粘得牢靠的意思,给人以稳定、妥帖的感受。后来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对语词的外延进行了扩展,用字也发生了变化,也发生一定音变,在漫长的口语传播过程中,形成“巴适”一词,并约定俗成。
当阳方言“居于”也是如此。本是用来发感慨发感叹发惊叹发赞叹的语气词,类似古人的“吁-”,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发生音变,词性也变成形容词,有美好、美丽、优秀、扎实等含义,也有叹息、惋惜、可惜、完结之意。
三、使用
当阳方言“居于”在言语中的使用,分三种情形:
1、直接用“居于”,表示好、优秀、扎实、诚信、美好、美丽等。例如,评价一个人做人实在、办事靠谱,就说“这个人做事蛮居于”;表扬这句话说得好,就说“这句话说得居于”;赞美这个地方风景美丽,就说“这个地方的风景好居于”。
2、在“居于”词后加后缀“滴”即“居于滴”,表示肯定、赞赏、优秀等。例如:评价这个人办事很扎实,就说“这个人办事居于滴”;评价两个人的友谊非常铁,就说“我们哥俩居于滴”。
3、在“居于”词后加后缀“哒”,即“居于哒”,表示惊叹、惊讶、惋惜、结束、完结等意思。例如:表述一件事情办砸了,就说“这件事居于哒,搞不成哒”;表述一个人死了或者犯法坐牢了,没前途了,就说“这个人已经居于哒”。与前面表示肯定赞叹的语气发音不同,表示否定惊叹完结的发音,“哒”的发音会拖长,类似“的啊”的连读。
总体说来,当阳方言“居于”是一句表示赞叹、惊叹的口语。
当阳原野。周新仕摄
四、排除
基于上述认识,再看“居一”“居余”“居宜”“娵隅”等说法,能否如上套用呢?比如表示否定惊叹完结,说“这件事居一哒”“这个人居余哒”“这个点子居宜哒”“这个明星娵隅哒”,这些说法都说不通。“娵隅”是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单指鱼,用来指代当阳方言,显得牵强附会。
以上排除之后,只有“居于”是正解。
作者:杨 宁
作者简介:杨 宁,字孟潜,湖北当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当阳市文化馆馆长,当阳市长坂坡书画院院长,杨宁艺术工作室导师。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六届新人展、首届册页展、二届草书展、十一届国展、“瘗鹤铭奖”“傅山杯”“杨守敬杯”“屈原杯”“墨舞神州杯”“ 翰墨朝阳杯”等国家级展赛并有获奖。出版有《书法六观》《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小品·杨宁卷》《杨宁草书五千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