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所以大是因为海纳百川(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1)

大道無为!​上善若水!​水利于万物而又争,顺势而为,形于道!​则汇成大海,才海纳百川,不拒溪流之大小,包容万象,则为道!

​有道有道则真可成道!道法自然!自然欢喜!则乃道生!利缘义利方为道!

——无题

“水分千派终流入海==树高万丈叶落归根”上联所描述的就是海纳百川的自然现象,用这样的自然现象来形容人的广阔胸怀的堪称绝妙好词。然而“海纳百川”一词之形成还有很大的渊源……海纳百川,它起源于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袁宏在他原著的《三国名臣颂》中之佳句“形器不存,方寸海纳。”三百多年后,唐高宗时的李善注和唐玄宗时,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的《文选注》合为《文选六臣注》。其中有李周翰注的:“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鬼谷子·反应篇》,“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逆向思维能让我们想明白很多事情,更能找到事情的根源和解决办法。历史上我们很熟悉的“司马光砸缸”就是非常知名的逆向思维案例。如果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一个人想要往上走,就要先懂得卑下。想要获得,就要先付出。但是,现代人做事,常常陷入自高自大,稍有一点成就,就自鸣得意。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欲让其亡,先让其狂”。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时时刻刻难以平静,意味着难以思考,难以沉淀。如果还不加以节制,迟早让自己坠入深渊。

懂得收敛锋芒,谦虚谨慎的人,才能走得长远。正如爬山,越是振臂高呼、手舞足蹈,劲头越是消磨得迅速,于是常常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动了;反而是那些沉默不语、俯身弯腰的人,一步一步爬到了山顶。逆向而为,更多的是对人性、对性格的考验,可能要忍受孤独与误解,这是对独立思考很好的锻炼,是定性还是定量、是主观还是客观、是情绪还是资金,也是独立质疑精神的启蒙。

想要听到对方的话,反而应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应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应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应给予;想要知道对方的心里话,就要用模仿、比较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讲话的实质。正如同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就是利用事物相反相成的规律,从反面达到正面的方法。在聪明人的世界里,你必须想他们所未想,见他们所未见,或者具备他们所不具备的洞察力。你的反应与行为必须与众不同。简而言之,保持正确可能是做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你必须比其他人做得更加正确……

换个角度,多条出路。所以,做人切记张扬,谦虚才能使人进步。

清朝末年,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思是说,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更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无欲”。这样的气度和“无欲”情怀以及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正是中华民族需要传承的精神。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从此,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也不断追求成为海纳百川之人。

海之所以大是因为海纳百川(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