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晚期,只上演了一出“二龙夺嫡”,老龙和小龙。

话说乾隆在位第六十个年头上,他为了在位时间不超过爷爷圣祖康熙的在位年限(六十一年),也是为了深入考察下一代核心接班人皇十五子永琰,决定还是让他爷爷去保持那项纪录,自己退位去当太上皇,搞搞新意思。

史上比较滑稽的一幕出现了,这一幕叫做“传位不授玺”,在传位大典上,其他既定程序都走完了,新皇业已登基,按照设定,最后一步就是把玉玺交给永琰,做官要有印信,没有印信的相当于假冒伪劣,做皇帝爷也照样是这个道理。

就在永琰向玉玺伸去热情的双手时,八十五岁的乾隆死死地把玉玺给摁住了,脸上呈现出一种迷之思考,永琰则表现出了神之尴尬,爷儿俩僵持了好一阵子。

康熙与乾隆皇帝简介 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又久(1)

假如乾隆死摁着不给,这将成为一场“二龙夺嫡”的年度大戏,老龙取得最后的胜利。一种戏说是刘墉在旁边提醒之下,乾隆眨巴着眼睛,十分不舍地松开了手,玉玺才过渡到永琰的手里。

从乾隆做太上皇这三四年间的表现,乾隆的确做到了“授玺也抓权”,看来这种戏说并非毫无依据,权力总是值得恋栈的好东西。

乾隆子孙众多,但比起爷爷康熙还是要差了一个数量级,康熙有35个皇子,20个活到成年,这二十位皇子直到康熙去世的时候仍旧个个龙精虎猛,所以其中优秀的九个才能演绎“九龙夺嫡”。

康熙与乾隆皇帝简介 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又久(2)

乾隆虽然有17个皇子,活到成年的也有10个,但这10个,却明显缺乏后劲,有6个楞没活过乾隆本人。一共只剩下四个,九龙夺嫡的热闹是无法复制了,要不也意思意思,来个四龙夺嫡?

这四位皇子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雍正定下了秘立皇储的制度,乾隆也必须尊从,但他即位之后,最初效仿的却是汉人立“嫡长子”的方式,但也尊重了父亲规定的形式,秘密册立。

但乾隆的秘立简直是一个魔咒,立永琏,永琏死,想立永琮,永琮即死,后来一伤心,干脆就先缓缓吧。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本人都六十三岁了,秘立皇储的事情再次提上议事日程。这时候还有七名皇子在世,前文的四名之外,还有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和皇十二子永璂。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分别被过继给履亲王允陶和慎郡王允禧,自动丧失即位条件,即便不过继出去,两人也都福薄缘浅,两人中过世较晚的永瑢​都死在乾隆过世的九年前。

皇八子永璇母亲去世的早,患有腿疾,举止轻浮,性行乖戾,做事很不得体,曾经受到乾隆帝的公开斥责。他自认为不会有继承的机会,干脆就日渐消极,喜欢诗词文章,在书法绘画方面倒是颇有造诣,最后也成为皇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皇十一子永瑆,如果说皇八子永璇的书法绘画颇有造诣,那么永瑆的水准已经达到了书法大家的程度,他“为人恺悌,最著仁孝”,但“柔而无断”。无论如何,他是一位较有竞争力的队员。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是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嫡子身份,本来是最具可能性的继位者,但辉发那拉氏因触怒乾隆失宠,旋即去世,永璂也随后失去了继位机会,更不用说他也死在了乾隆的前面二十多年。

皇十七子永璘,他和皇十五子永琰的生母都是令贵妃,当时的不利条件是年纪太小,不足八岁,乾隆没有理由废长立幼。

最后的优胜者,在乾隆六十年宣布退位当太上皇时,取下了密封的鐍匣,里面的名字当然就是皇十五子永琰,他也就是日后的嘉庆帝,总体说来,他的独特成功经验就是,对手数量既少,退出的时间又太早。

相对康熙朝末期的九龙夺嫡,至少这九龙都有属地和实权,能够掀起腥风血雨,也不枉这个“夺”字。反观乾隆朝后期,经过了雍正朝的收权改革,皇子们手中已经没有了捣乱的本钱。

康熙与乾隆皇帝简介 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又久(3)

本来作为诸侯一怒,能够百里焦土,可现在已成为笼中鸟雀,再怒也就是去撞皇权的笼壁,落个头破血流的命运,“夺嫡”的性价比实在是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