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怀庆府民间,春节期间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每年过年点鞭炮躲年兽?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过年点鞭炮躲年兽(春节放鞭炮驱鬼魔辟淫邪)

每年过年点鞭炮躲年兽

在古怀庆府民间,春节期间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这里有个传说。据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其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乡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都扶老携幼,逃离家园,以躲避这种怪兽的伤害。

后来有位神仙奉上天的旨意在除夕这天,专程来降伏怪曾。

他扮作乞丐,来到据说怪兽要来的一个村庄,看到这里的人们正收拾行装,准备逃离,一片忙乱恐慌景象。在村东头一个老太太的家里,他得到了老太太施舍的食物和要他赶紧离开以免受到怪兽伤害的诚心劝告,他笑而不语。老太太无奈只好自行避难去了。

天黑时分,“年” 兽果然闯进村子来了。“年” 兽看见村东头这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 兽浑身一抖, 怪叫了一声,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 兽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怪兽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太太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昨天乞讨老人的情况。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太太家,只见老太太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推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在燃烧,发着红光。那乞讨老人也不知去向。

乡亲们因乞讨老人赶走“年”兽,使村庄转危为安而欣喜若狂。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就是放爆竹、贴红对、点蜡烛。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元日》诗,就是对春节人们贴对联、放鞭炮的热闹场最的真实写照。

后来人们放鞭炮从大年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神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的晚上,再到初一起五更,甚至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放鞭炮。春节所放鞭炮的头数有多有少,有上百头的,有上千头的,还有上万头的。有钱的人家最少要放上千头的或上万头的,没钱的人家就放上百头的,再贫困的人家买不起鞭炮的也要买几只所谓的大雷炮,放一放,一是驱驱邪祟,二是崩崩穷气。

春节放鞭炮最初是为了驱怪兽,后来人们都推而广之,在结婚、开业、开工、庆贺、竣工、祭祀、葬礼等活动时都要燃放鞭炮,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烘托喜庆气氛或驱邪避祸, 求安祈福。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不过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及其他原因,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来,面对日趋严峻的环保形势,许多城市都颁行了鞭炮禁放政策,故春节放鞭炮的习俗在日渐淡漠,也慢慢在消失。即使在农村,放鞭炮的也逐渐减少了。

著名民俗学家韩德敏 、韩晨晓倾心数十年,撰写的专著《怀庆民俗》,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丰富翔实,脍炙人口,对研究中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与已经出版的著作《怀庆方言》,定价均为60元,单本购买,原价包邮;两本书100元包邮。有意者敬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