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1)

图|邓公

1997年,一代伟人邓小平临终前,曾向家人提出四个要求:去世后将眼角膜捐献、遗体解剖,布设灵堂,并把骨灰撒入大海中。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领袖胸襟的伟人,在许世友将军去世后,为将军的遗愿开了“绿灯”......

中央领导人对许世友将军的惦念

许世友将军曾感慨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多少风光不同居,都是朝八十过的人了,何苦还揽那么多事。我是不干了,向中央要求退下来。”

许世友将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82年,已经77岁的许世友将军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邓小平任主任,为此,中央还在北京为许世友将军准备好了住处。

但许世友将军早有退居“二线”的打算,为此,将军在会议上发言时,传达了三层意思:

你们选我当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我这个副主任是一不“顾”、二不“问”的副主任;

我向党中央请了假,请几个人帮我写回忆录;

我不住在北京,住到南京去。

在此次会议结束后,许世友将军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呈送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许世友将军要求请假,住到南京去,理由有两条:一是不适应北京的气候;二是打算由南京军区抽调人员帮助他写回忆录。

在看到这份报告后,邓小平体察到了许世友将军的本意,当即批示:同意。

就这样,许世友将军回到了南京东郊,他曾经住过的中山陵8号。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2)

图丨许世友将军旧照

许世友将军退居二线后,他除了撰写回忆录外,就是侍弄田园、打猎、与老乡们谈谈心,彼时,将军除了参加中顾委会议和一些庆典外,大多数活动他都会婉拒,这就使得报纸、电视上再也看不见他的形象,听不到他的声音,见不到他的文字,但即便如此,每当中央领导人来到南京时,总会想起他,并走进将军的一方小天地看一看。

1980年6月3日,华国锋主席出访日本回国后,来到南京市视察,临走时,华国锋主席询问起许世友将军的情况,当得知将军在南京后,当即表示:“我去看看许司令。”

在来到许世友将军家中时,将军早已在小楼门口迎候华国锋主席,华主席快步走上前去同许世友将军握手,进入客厅后,华国锋主席问候了许世友将军的身体情况与生活情况。

当得知一切都好后,华国锋主席笑着点了点头。

临行前,华国锋主席与许世友将军一起走到小楼门前,召集中山陵8号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半个月后,叶剑英元帅从杭州来到南京,当许世友将军得知叶帅要到南京时,曾多次向秘书询问叶帅专机抵达的准确时间。

在叶剑英元帅到达的前半个小时,许世友将军便提前来到叶帅下榻的中山陵5号,迎候叶帅,当晚,许世友将军陪叶帅共进晚餐。

次日,叶剑英元帅来到中山陵8号看望许世友将军,在进入客厅后,许世友将军便把陪同人员和工作人员全部都“轰”了出去,只留下他们二人。

许世友将军对叶剑英元帅的性格十分了解且熟悉,他深知叶帅的谨慎稳健,此次谈话必然涉及到党和国家的最高机密,这也是他把工作人员“请”出去的原因。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3)

图|许世友将军和叶剑英元帅合照

这次会谈,叶剑英元帅和许世友将军畅谈了许久,但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1985年1月底,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时,致电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我到了南京后,要看望世友同志。”

很快,韩培信驱车来到中山陵8号,当许世友将军得知邓小平要看望自己时,当即摇头道:

“小平同志路过南京要看我,我要到车站去接。有句固话,‘住客看过客’,哪有过客看住客的道理呢?”

见许世友将军执意要去接站,韩培信回到省委办公厅,用电话告中央办公厅转报邓小平,邓小平得知后,电告韩培信:

“请即告许世友同志,他年龄虽然比我小,但身体没我好,加上天气还冷,不要到车站去接,就在我到南京的住处等多好呀!”

当许世友将军得知邓小平的嘱咐后,对韩培信吩咐道:“叫我在他住的地方等,也是个好办法,你可要随时告诉我到哪里去等呀!”

在韩培信离开后,许世友将军望着窗外,不知不觉间,回忆起了与邓小平相处的点点滴滴......

邓小平南巡看望许世友将军

1938年,许世友将军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曾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直接指挥下进军冀南,连战皆捷,他们之间的交集起源于抗日烽火中,虽然交往并不频繁,但战争的烈火还是铸成了他们的革命情谊。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与许世友将军无论是从工作接触,还是从交往上来说,都谈不上密切,而在毛主席逝世前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把他们二人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1973年,邓小平主管军队工作,在他上任后,根据毛主席的思想,从解决部队建设“肿、散、骄、奢、惰”的问题入手,对部队进行了全面整顿。

对此,许世友将军坚决维护、坚决照办,与此同时,他被邓小平的领袖才华和崇高品质所深深地折服。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4)

图|许世友将军

1976年,为保护邓小平的安全,许世友将军特意把邓小平请到了广州,从衣食住行到保卫工作,乃至阅读文件,都是许世友将军亲自操办。

从那时起,许世友将军与邓小平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世友将军对邓小平的敬重越来越深厚,而邓小平对许世友将军也越发信赖、器重。

1978年,在酝酿进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前,邓小平还曾特意征求过许世友将军的意见。

在经过仔细思虑后,时年12月,邓小平向许世友将军下达了“委任状”。

在接到“委任状”的第二天,许世友将军便召开了作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许世友将军说道:

“这次军委邓副主席点名要我指挥,那么我就说几句。中央军委的命令,一定要认真执行,认真贯彻,决不能马马虎虎。这次打仗,不打是不打,打就一定要打好......”

有了邓小平的信任,许世友将军更是百分之百用尽了全力,果不其然,在将军带领下,仅用了28天 ,便结束了这场战争。

很快,中央派慰问团为许世友将军庆祝这一胜利战果,在这次庆功宴上,许世友将军虽然喝了许多酒,但他毫无醉意......

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许世友将军对邓小平的想念加深了一分,他盼望着自己能早日与邓小平见面。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5)

图|邓公

1985年2月1日上午10点许,许世友将军的秘书接到电话:“请立即告诉许司令,小平同志快到了,住中山陵5号3号楼。”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许世友将军笑着说道:“到底等来了,我早上就把胡子刮好了,穿上军装就走。”

在一切都收拾好后,许世友将军快步走向5号邓小平的住处,站在门外等候邓小平的到来。

不一会儿,邓小平乘坐的卧车到了,邓小平下车后,许世友将军笑声郎朗地迎了上去,紧握住邓小平的手,说道:“欢迎!欢迎!”

战友重逢,分外亲切,在畅谈过程中,邓小平关心的向许世友将军询问了身体、家庭情况以及撰写回忆录的情况,当得知一切都顺利后,邓小平满意的点了点头。

当天下午,邓小平请许世友将军吃饭,席间,邓小平高兴地拿出一瓶茅台酒说道:“今天我为你祝80大寿!带来的茅台酒是八十年的陈酒!请服务员开瓶吧!”

许世友将军接过茅台酒,笑着说道:“太好了,我就喜欢喝茅台,酒越陈越香啊!”

许世友将军生平最爱酒,可谓是无酒不欢,此举也无疑展露了邓小平对许世友将军的了解。

吃饭过程中,许世友向邓小平吐露了自己多年的心结:当年与张国焘错误斗争前后的事实经过。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6)

图|许世友将军

在听许世友将军讲述完后,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道:“你在反张国焘错误上是有很大功劳的。”

闻言,许世友将军猛饮一杯酒,随即痛快地说道:“你这句话,使我最后解除了长期郁结脑际的心结,豁然开朗,死后也可以闭目了。”

吃完饭后,许世友将军看到窗外阳光明媚,他对邓小平说道:“今天太阳特别好,天空万里无云,我们合个影吧!”

邓小平笑着点了点头,就这样,许世友将军与邓小平留下了一张6寸合照,而这张照片也是他们的最后合影。

在与邓小平分别时,许世友将军向邓小平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从这一军礼不难看出,许世友将军对邓小平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拥戴。

当那张最后的合影被洗出来后,许世友将军拿着看了许久,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小平同志的头发比我多,身穿笔挺的中山装,看起来比我年轻多了,实际他岁数还比我大两岁呀!”

随后,许世友将军拿出其中两张洗好的照片递给秘书:“你把一张照片寄给小平同志,一张你留作纪念。”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7)

图|邓公和许世友将军合照

然而,就在邓小平离开南京仅8个月后,许世友将军就因病去世了。

特殊葬礼

1985年9月底,躺在病床上的许世友将军在一次昏迷醒来后,向守在自己身旁的秘书嘱咐道:“我有一件事拜托你,你替我给党中央写一份报告,让他们同意在我死后实行棺葬,我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我要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然而,许世友将军却未能等到中央回复,1985年10月22日下午16时57分,开国上将许世友在南京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据许世友将军的保健护士回忆:“......他时刻惦记着,自己给中央递交处理后事的正式报告是否得到批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许司令员的病情一天天地在恶化,他常常朦胧中询问中央是否回复了,可将军知道去世前也未能等到中央回复......”

而之所以未等到中央回复,是因为这份报告在被送到中央顾问委员会后,众人难以作出决断。

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曾率中央委员们签署过一份火葬倡议书的协议,毛主席率先在这份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一向敬重毛主席的许世友将军这一次却未跟着毛主席走。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

图|许世友将军和毛主席

为此,许世友将军主动找到毛主席说:

“报告主席,我活着为您尽忠,死后要为我母亲尽孝,我自小离家,一直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我平生只有一愿,请主席批准:我死以后要埋在母亲身边。”

闻言,毛主席盯着许世友将军看了许久,在准备离开时,毛主席才笑着说道:“你是和尚嘛!”

毛主席此言算是慨然允诺了许世友将军提出的这一请求,但令许世友将军没有想到的是,最敬重、敬爱的毛主席竟然先于自己离世,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许世友将军万万接受不了,那段日子里,他把报纸、画报上带有毛主席照片、画像的都剪了下来,贴在自己房间的各个角落,只为能时时刻刻看到毛主席。

为此,许世友将军还曾哽咽着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毛主席走了,我心里很难过,他老人家对我最好了......”

在毛主席逝世后,自然也无人过问许世友将军的身后事,按照当时中共中央的规定,所有辞世的高级领导人、高级将领一律实行火葬。

但许世友将军也成为了继毛主席后,最为特殊的一位。

对于许世友将军临终前的那份报告,中央顾问委员会纠结许久后,还是把这份报告递到了邓小平工作的案头。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9)

图|邓小平

邓小平在看完这份报告,沉思良久后,随即,拿起笔挥笔在报告上写下了8个大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这8个大字不仅是邓小平为许世友将军的遗愿开的“绿灯”,更是他对许世友将军的理解与敬重。

在许世友将军逝世的第四天,邓小平委托王震前往南京,代中共中央领导人向许世友将军作最后告别。

在向许世友将军告别后,王震转达了邓小平对许世友将军后事安排的原则意见:“......许世友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1985年11月9日,在毛主席的特别同意和邓小平的特别批示下,许世友将军的遗体回到了故乡,而许世友将军也终于能实现“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为母亲看坟”的愿望了。

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85年许世友向邓公吐露心结)(10)

图|许世友将军墓地

在许世友将军的墓前,只矗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没有铭文,也没有头衔,在“八一”军徽下面,只镌刻着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