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猎狐》昨日完结。作为国内少有的以“经侦”为题材的电视剧,它似乎交给观众一个不错的答卷,成功地讲述了一个横跨几年的金融犯罪故事,结局算得上圆满,罪犯被捉拿归案,男女主也相继收获了事业和爱情,因而豆瓣评分7.3,皆大欢喜(当然这其中一定有凯凯王的睫毛因素)。不过今天我不想探讨这部剧的架构本身,亦或是该剧在主题方面的进步,而是想谈谈这部剧所塑造的反面角色——尤其是反派一号王柏林。
回想起来,刘奕君老师在我有限观剧的印象里似乎没扮演过什么正面角色(心疼刘老师一分钟)。但值得敬佩的是,刘老师所演绎的每一个反面角色都“坏”得不太一样,从表演的角度来看,这是极有难度的。就好比你想表现一个吃的东西坏掉了,味道难闻,你会如何做?捂鼻子?跑开?丢掉?皱眉?吐出来?然后呢?是不是技穷了?刘老师的做法是,不仅让你感受到这个食物难吃,还让你觉得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难吃法,而且是持续的,不间断的,越品越难吃的。所以王柏林这个角色在刘老师的塑造下,多了一些可品的细节,尤其是对“坏”的思考。
“坏”得循序渐进
王柏林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自家被钱程劫持。面对情绪激动的钱程,他显得没有一丝慌张,反而以朋友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开导,以至于作为观众的我几乎认为这真的是一场误会。而之后狐狸渐渐露出尾巴,他找到肖蓉以金钱许诺,要给老朋友的儿子钱睿未来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这是基于利益交换的伪善,一个以金融为手段操控证券市场的坏人初心呼之欲出。之后作为幕后推手自由操控郝小强、马建设、赵海青、孙铭和杨建群、杨建秋兄妹,自己则赚了个盆满钵满,却仍能气定神闲,金蝉脱壳。这期间,王柏林的“坏”体现在操控感带来的不羁和狂傲——当面对郝小强的壮志时,能及时止损,不念过往;当面对马建设的质疑时,能巧言安抚,稳定民心;当面对赵海清的贪婪、孙铭的怯懦、杨建群的犹疑时,能对症下药,使其妥协,并给自己留有后路。最关键的是,当一脚踏出国门时,美国早已安顿好的母女和国内留下的资金储备,分明有东山再起之势——这哪里是逃亡,分明是换个地方做生意嘛!
“坏”得可爱生动
王柏林逃到国外的戏份是极有趣的。在国内先是买凶杀人,再是资本套利,都没能阻挡他继续赚钱的步伐。六年后的一顿华人聚餐,让王柏林在华人圈仿佛“从良”了一般,一路逆袭,不仅在美国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还拿到了绿卡。面对夏远和吴稼琪的海外追击和诉讼,丝毫不慌乱,对簿公堂时栽赃挑衅,胜诉后轻蔑不屑,居然大摇大摆地在中国警察面前耀武扬威。此时王柏林的性格到达了一个高点,这是他最得意忘形的时刻,也是他最能展现反派的“真坏”的时刻。不过想来是否觉得熟悉,王柏林的这波操作是不是像极了小朋友互相抢玩具抢到了之后的嘚瑟?甚至在面对中国警察时,观众似乎看到了他“来呀来呀抓不着你打我呀”的心态。这时候的王柏林是发光的,也是幼稚可笑的,自以为逃脱法律的制裁便到处炫耀,殊不知接下来的下场是自己的“坏”都没能预料到的。
“坏”得有血有肉
全剧的笑点在于王柏林到了美国几年之后居然一点英语也没学会,更不懂美国社会的处世方式。这一点他的小跟班唐洪学得极好,尤其是到了非洲之后暴跳如雷地对雇佣兵讲中文,和王柏林在美国监狱问“My daughter is what?”的小眼神简直天造地设地契合。身在美国当老板,为什么不学英语?这就要从王柏林的性格高点说起。想来成功逃到美国的他是自傲的,以为自己的资金链不会断,以为即使自己是罪犯也依然能用资金搞定一切,翻译如此、斯蒂芬如此、奎恩如此。他太了解人性,从前在国内能抓住每个人的痛点高高在上,可如今却在美国沦为金钱的奴隶,不再有身份和地位的光环,反而有求于他人。从被需求到需求别人,环境的转换带来叙述视角的转换,也暗示了王柏林即将走下坡路的情节。不过,稍有洞察就会发现,王柏林对外人和对亲人、兄弟是不一样的,面对自己的需求,对外人都拿钱来解决,可对内——尽管知道唐洪有动摇之心,却依旧给予兄弟仗义之情;尽管把资产转到妻子名下洗钱,却能在FBI上门逮捕白洁时立刻想到给妻子拿一件外套;尽管在外无恶不作,却对女儿有着温和的耐心,真心想让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一个反派,尽管是一个罪犯,是一个所谓的“坏人”,却不得不让人觉得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于是角色瞬间就变得有血有肉,立体了起来。
昨天大结局王柏林在飞机上回头望向吴稼琪的一幕,让我深深动容。一个被视为“坏人”的反派,内心纵然有千百种利益纠葛,终究敌不过人性中潜藏的善意。也许这善中掺杂着愧疚和悔恨,夹糅着人生阅历的光辉与苦痛,但却仍然是善,是“坏人”骨子里的善,也成就了让人恨不起来的反派。
作者礼星,热衷于分享和讨论自律高效的干货,热门影剧的观感,励志人生的哲理,生活在外的经验,情感治愈的畅谈~
所有文字均为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