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机关,有人混的风生水起,有人混的王八沉底;有人一身清清白白,有人一身浑浑噩噩;有人从小到大,有人从有到无;有人往高处走,有人往低处流;有人躺着把枝攀,有人吐血身难翻。这篇文章注定难写,因为罄竹难书;这篇文章注定好写,因为俯拾皆是。看了这篇文章,如鲠在喉,如芒在背;看了这篇文章,如琢如磨,如泣如诉。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1)

机关

在汉语中,“机关”一词,说到底是由工程机械而来,没有部件承转,机械系统就会瘫痪。经年累月,“机关”渐渐引申为业务公务办公地。佩服我们汉语“机关”的近代发明者,很巧妙的将政府办公地与机械机关互通了概念,与“机关”对应的是“基层”。其实,在英语里,机械系统的“机关”和政府里的“机关”一点关系没有,机构部门直译过来更多的是“框架”、“分支”,或者干脆就是“办公室”。

机关人

机关里的人员构造非常复杂。如论学府,有985,有211,有二本三本和野鸡,还有不知道结在哪条“藤”上的海外院校。如论学历,最低可以低至中专,最高可以高至博士后,中间夹着高中、大专、在职硕士一群杂牌。如论地域,北到漠河、南到曾母暗沙、西到帕米尔、东到黑瞎子,天南海北。如论出身,有农民的儿子,商人的孩子,工人的后代,军人的世家。如论履历,有学校毕业的菜鸡,有经过部队锤炼的老兵,有破格提拔的基层工作者,也有再就业的职业“跳槽者”。作为机关的领导者,是没有一个可以敢言“轻松”的,除了多如牛毛的工作头绪,还因为他统御着的“联合国部队”,“部队”里人员出身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同,阅历不同,很难在两个人身上,找到同样的特质。一个成建制的机关单位,绝对比一个足球俱乐部、一个交响乐团、一个电影剧组要精彩且复杂。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2)

机关缘

机关既然人员复杂,那么进机关的藉由自然各有不同。高等学府出身的人员在机关备受青睐且素有鸿鹄之志,具备了当领导干部的学历刚需。没有那么显赫学历的人员也不必灰心,因为燕雀“逆袭”的大戏屡屡上演。当然,有人凭实力,有人靠演技。工人和农民的儿子想在父辈面前活出个样来,从此不用再窝在山沟沟。商人则希望有自己的人在“朝里”当官,朝中有人好办事。菜鸡希望自己最终能蜕变成凤凰,实现儿时的梦想。老兵在损失了一只铁饭碗的同时,希望有生之年再捧起另一只。基层工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再进一步,从此告别日常里的鸡毛蒜皮。职业“跳槽者”希望这是最后一跳,因为职场猛于虎也。总之,机关是个大考场;机关是个大熔炉;机关是个小社会;机关是个新世界。

脸谱众生相

今天的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古人相比,人的本性并没有进步多少。人们的所作所为往往与书本相悖,盖因不学历史,不明就里。历史上的真实案例,一次又一次地轮回在小小的机关里,不得不让人扼腕,但凡有点历史学识,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也不至于那样如此反复了。机关众生相,以明代人物为例,简单罗列出以下几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巧合,算我倒霉。

海瑞型

海刚锋,人如其号,浑身带劲,处处带刺,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生活清贫,穿着粗劣。一生百转千回,起起伏伏。虽然屡屡受到打压,但在那个时代也能如履薄冰,化险为夷。有人说是他一生中遇到了替他说话的“贵人”们,笔者以为真正的原因反倒是海瑞的一身正气感化了这些“贵人”们,令其适可而止。明世宗曾说“这个人堪比比干,但朕不是商纣王”。这类人在现如今的机关少之又少。工作做得一等一的好,浑身闪光点让人没话说。但却眼里不揉沙子,虽然职级芝麻粒样大,却敢指着顶头上司说“你做的不够好”,实在不行就写信实名举报。说实话,现在的领导像胡宗宪那样的还真不多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古已有之,更何况现代文明更需要我们敢说敢作,主动作为。很遗憾,这样的海瑞还是少了点。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3)

严嵩型

有海瑞这类人,就自然会有严嵩。就好比自然界不光有苍鹰,还会有苍蝇一样。现代的“严嵩”们,更类似于《人民的名义》里的那种道貌岸然和遮遮掩掩,有学历,有能力,工作成绩同样没得说,职级相当高。但是现代严嵩们不仅仅是手伸长了一点,配偶子女嘚瑟了一点,他们白天更热衷于附庸风雅、桃李天下;晚上更热衷于觥筹交错、你侬我侬。前辈收晚辈,老师收学生,爸爸收儿子,糖爹收女儿。坐拥高位,卖官鬻爵,顺势同船,逆势操戈。这类人,不仅仅是明代的祸害,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祸害。很遗憾,这类人现在仍然健在,而且手法越来越隐秘,越来越难以捕捉。现代“严嵩”可以很轻易地捏死“海瑞”,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来整治一个“愣头青”,动不动就用“上会研究”的大法器来压死对方。虽然真相终会揭晓,公正最后会到来,但到时候“海瑞”还是不是那个“海瑞”,就不得而知了。这也是为什么“海瑞”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4)

于谦型

于谦和海瑞类型有所不同,与海瑞的年轻气盛相比,于谦的特点更多的是包容隐忍。这是大儒官僚的素质、是成熟长者的涵养。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似千锤百炼出深山;奇耻大冤被人陷害,似烈火焚烧若等闲;身残志坚,粉身碎骨浑不怕;忠魂犹在,要留清白在人间。虚怀若谷,家国情怀,真正值得信赖的好干部。现代机关里如果诞生出这样的好干部,那真是行业之幸,机关之幸,领导之幸,同僚之幸,国家之幸。这样的人,不应该被猜忌排挤、长时间打压,如果无法善待他(她),那就把他送到更好更高更大的平台,耽误人家的青春无异于谋财害命,因为你不值得拥有。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5)

魏忠贤型

魏忠贤是阉党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像极了现在某些领导的身边人亦或枕边人。他(她)职务不见得多高,学识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可以要命。他可能只是一名部门主官,可能是一名财务,也可能是一名司机,或者干脆就是一个编外人员。有这类人的存在,往往要先有一个混蛋领导。“魏忠贤”的长处在于他(她)只有1%的善,却可以放大100倍用在了领导一个人身上,让领导如沐春风、如饮甘醴。而他99%的恶,却同样可以放大100倍用在了其他同僚身上,让人觉得不咬人膈应人。使坏、下绊、穿小鞋、舔菊、拍马、捶大腿。风行工作室的狗仔,抵不过他嘴里的八卦;忠言逆耳的一席话,比不上他恶意的谎言。这类人在明代有一大批,王振、刘瑾、崔呈秀......先掌笔,后掌印,偶尔还兼职掌嘴。现代这类人多不多,完全看领导班子是否立场坚定,是否风清气正。否则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对于领导,只是一念神魔。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6)

阮大钺型

南明的阮大钺器宇轩昂,一嘴大胡子,帅得掉渣,就连邻居家的寡妇都认为他是当官的好料。但就是这么一个“好料子”当过东林党、阉党,又回到东林党,然后又忙不迭地降清,典型的骑墙派墙头草,银样蜡枪头。这类人搞内部倾轧时,就像是从蓝翔技校毕业一样“专业”、“利索”。对于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则屎尿一身、主意全无。精于诗词歌赋的阮大钺竟然做出了“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的“著名”诗句。在现代机关里,这类人只要能够评上相应的职级,认谁作父都没关系,选哪个边、站哪个队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实现“宏愿”,让他做什么都可以,端的是脸都不要了。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7)

龙套

明末有大大小小的总兵,小总兵像贺人龙、马科、猛如虎,大总兵像左良玉、祖大寿、吴三桂。南明时期还有臭名昭著的“江北四镇”。到任何时候,这些人都互相不服,又互相牵制,但是在“外人”面前又瞬间抱成一团。说白了,这型人物就是选边站队兼互相内斗的“典范”。这类人,跟“严嵩”们无法攀比,因为他们没有人家的能耐。但是涓涓浊流汇集一起,就是一个生态灾难。任何时代的领导最烦的都是“大集体”下边还有“小团队”,“大合唱”旁边还有“小重奏”。平时经常连个电,关键时候吃个饭,实在不行家个访。站队文化,码头文化,袍哥文化屡禁不止。遇到哪个不跟风的,这些人就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对方天天大姨夫、日日大姨妈;而彼此互相PK的时候,又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模样,唧唧歪歪只为稻梁谋。如果领导和班子也热衷于此,那肉就真的烂在锅里——没救了。这类人具有普遍性、可塑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一个单位领导和管理团队的耐心引导和批评教育,最好的结果是:“大集体”紧密站在一起,“大合唱”听不见荒腔走板。但这过程会有多艰辛,不得而知。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8)

脸谱分析

中国的京剧脸谱是一本真实的“善恶书”,黑即是黑,白即是白,红靛紫金绿,生旦净末丑。来自于同一家庭的一奶同胞,尚有可能性格迥异,更何况是五湖四海聚集而来的机关同僚们。人性的本源来自父母基因,初期教育来自于家庭教育与学龄前教育相结合。虽然后天教育让人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处世之道,但是本源与初期教育真的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在机关办公的日常中,发现这些教育缺失的端倪。有的人当着你的面随地吐痰、吞云吐雾、烟屁股乱弹、挖鼻屎、放蔫屁,拉屎不冲水,这还只是生活习惯上的恶习。有的人甚至当着你的面埋坑、穿小鞋、告刁状,然后一脸坏笑地看着你的反应,堪比街头无赖。而老谋深算的,却是通过上会研究一致表决这些大加持,牵制得你没有话说。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干好了,成绩未必是你的,可能是领导及其亲信的;但是没干好,责任一定是你的,当初“诚恳”请你承接工作的那张脸可以瞬间变得很阴郁。

队伍脸谱(机关脸谱说)(9)

以上情况,我们久在机关的人大多都碰到过。这些人的举措多是先天的“劣”,因为后天教育里,没有任何一本书教导他们可以那样做事。但笔者一直认为先天的“劣”同样可以改正,即使改正不了,也可以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让其约束自己的劣根性。但是很不幸,我们发展到今天,还不具备那么细致的管人制度及管理艺术,虽然那样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目前,我们只能通过无休止的“学习”来提醒某些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向什么样的标杆学习。但这种“学习”都是后天的,先天教育的缺失让后天教育的难度和成本都难以预估,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时候,很想友善地提醒佩戴某些脸谱的人,拜托您不要总指着被动“学习”可以改造自己,平时多看看书,好好地重塑一下自己的“内在美”,假如还有“美”的话。如果实在没有,也请您暂时东施效颦、滥竽充数一下,给自己一点自我修养的时间,而不是忙不迭地夜郎自大、毛遂自荐。缺乏学识的人一旦上位,很容易造成众多历史反例的循环上演,因为他不知道学史的重要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四句真的是太至理名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