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起评论赵燕侠的《荀灌娘》
2017-09-09 京剧道场
赵燕侠的《荀灌娘》观后漫笔
陶君起
以描写晋代十三岁少年女英雄荀灌娘突围求援,大破杜曾的故事为题材的戏,在几十年前曾有京剧《奇女福》等剧目,早就不见演出了。荀慧生先生早年演出的京剧《荀灌娘》,在去年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时,经过了加工整理;天津市小百花剧团新编演出的河北梆子《荀灌娘》,也有着新的创造。这两个剧目都早为观众所熟悉。最近,在北京市直属艺术团体五月会演中,燕鸣京剧团演出的《荀灌娘》,是重新改编的剧本,由赵燕侠同志扮演荀灌娘,剧本和演出,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看了之后,令人相当兴奋。
这个剧本的改编工作认真严肃,兼取了荀慧生先生的京剧本和小百花剧团的河北梆子本中的长处,并有了新的处理,丰富了剧情,加强了对人物的描写。
赵燕侠《荀灌娘》
在这个剧本中,很好地刻划了荀灌娘这一英雄人物。杜曾领兵围困襄阳,荀灌娘只能设计突围,于是就大开北门,放火诱敌,杜曾闻报,想是有人乘机从南门杀出,于是领兵赶至南门,原来荀灌娘料定杜曾必至南门拦阻,却从北门杀出。只这一着棋,善于用兵的杜曾就输给了料事如神的荀灌娘,衬出了荀灌娘的机智过人。荀灌娘突围之后,遇到了荆州都督周访的儿子周抚,二人力败猛虎,遂结为兄弟,一同去见周访。谁知周访竟因过去与荀灌娘的父亲襄阳太守荀崧有旧嫌,避而不见,这里就增加了剧情的曲折。荀灌娘与周抚设计,才得见到周访,再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打动周访,说得周访发出援兵。正是因为这里的剧情有了起伏,使得荀灌娘的机智得到了进一步灼表现,这一些剧情的安排,写得很简练,可是能够在写出荀灌娘的勇敢之外,更增添了她机智的一面,使这一人物更丰满、更可爱了。
在荀灌娘以外,剧本中对于她的父亲荀崧和他的哥哥荀常写得也比较好。在剧本的前半部,突出地描写了荀崧捍卫襄阳的决心。荀崧与杜曾力战,战败被困之后,又曾派人突围,突围不成,再加上对荀常这一书呆子的空虚无力感到了失望,才把希望寄托在请命赴荆州求援的荀灌娘身上。经过了这几度曲折,就把荀崧力求退敌的英雄气概勾画出来了。
赵燕侠同志的唱工,是久已脍炙人口的,她在发音、吐字上特别清晰真切,能够把每一个字都清楚地送入观众之耳。在这个戏里,她演出态度严肃,努力于掌握这一英雄少女的性格也相当成功。比如在请命突围时表现了坚毅慷慨的英雄气概,在抵御追兵时表现了临危不俱,助周抚打虎时表现了见义勇为,一听说周抚建议结拜为弟兄时又现出忸怩之态,继而又故做满不在乎,这些地方,赵燕侠同志都能比较准确地演出荀灌娘有英雄的成熟的一面,也有少女的不成熟的一面。
赵燕侠同志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有其特点,如不大受传统程式的局限,能够大胆地突破传统。但也有些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不够准确,演唱上就
不尽合适了。比如在《练剑》一场,听到金鼓之声,就没有受到震动的感觉,反而把一段【二六】唱得悠闲、平静;又如在突围时,追兵紧赶,同行壮士愿以身代,她的反应也很不够;说服周访的几段念白,没有足够的慷慨激越之势;并且也有时动作过于随便,有时不恰当地停下了乐器的伴奏、故意把唱腔拖长,以至脱离了表现人物的需要。如能更好地加以注意,使演唱艺术更好地结合剧情的内容,那在艺术上就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这个戏里,其他演员都能称职,演得也情绪饱满,整个戏十分整齐,保证了演出质量。
赵燕侠《荀灌娘》
在剧本和演出方面,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提出来商榷。周访与荀崧的旧日嫌怨,在戏里并没有做明白的交代,因此,周访挟嫌不发兵,就显得没有足够的理由,以至,后来荀灌娘的说服过程,也就有偏于简单的毛病了。如能参照一下荀慧生先生的京剧本和河北梆子本,再根据旧有故事中的情节加以发挥,强调一下当时的环境,写出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诸镇割据,周访为了防御外敌石勒与内患王敦,不敢分兵救援襄阳,而荀灌娘正针对周访的这一顾虑,进以“唇亡齿寒”之言,就会丰富这一段剧情了。同时,陶侃先生当时“方致力中原”,剧本中正该有比较突出的描写,现在则过于单薄,不见精采。
再则当时杜曾与荀崧的兵力是悬殊的,兵法有云:“十围五攻。”就是说:兵力一倍于敌方,才能合围;半倍于敌方,只能直攻。而这个戏里,杜曾率四个藤牌,四员战将,荀崧也是四个兵士,四员战将,好像是势均力敌,就不合适了。
我想,这个戏如果能进一步加工,就可以使得剧本和演出都更能完整。
戏剧报 196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