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蒋祖林,太阳,仍然照在桑干河上,如此耀眼夺目

丁玲年轻的相片(丁玲蒋祖林太阳)(1)

在她年轻的岁月里,她的心为离经叛道又浪漫多情的法国文学所占据,她读的不很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思考训练。但她读得热烈,多情而又专情,是以因着少女全部的生命与意志而徜徉、体会文学世界:茶花女,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而另一方面,她又当然的活成了一个标准的五四青年,在属于自由的浪漫与激情之外,她获得了另一种更为深重的关于人本身应该如何活着的教育。

在她的青年时代,她也不具有年轻女性的娇嫩柔美。她身材矮小,又并不纤细,是一种健康的茁壮。她的脸孔也不如何动人,且平素不着粉黛。但她的眼睛亮而有神,打扮极其时髦,谈吐真诚并且出众。因而她是富有魅力的。她去了北京,从而遇到了她的第一个爱人。他是一位稍稍年幼于她的海军学生。他们过着柏拉图式的爱情生活,这生活甜蜜同时也拮据窘迫。他们后来又回到上海,彼时她已成为书商的宠儿,她的作品总是很受青睐,逐渐积累下了日后的名声。

丁玲年轻的相片(丁玲蒋祖林太阳)(2)

在她的青年时代,她发誓绝不妥协而碌碌地过着,因此她逃离了她的湖南老家,一个兴旺的书香世家。她同女孩们一起出走上海,从此立志为人生而活。然而究竟如何才称之为人生呢?她经历了女伴的离去,生活的困窘,同时于这社会之上,她又不齿于书商的贪婪与政府的无耻。在体味自由浪漫之空有激情而疲乏无用之后,年龄愈长的她很快为另一种同样热烈但同时又具有巨大行动力的思想所吸引。她加入了左联。

她二十八岁时也加入了党,然而随即她也被政府逮捕。最终,她决定逃跑,她决定到陕北去,到苏区去。她的逃跑成功了。她顺利到达了苏区,她同红军的领袖们都见面了。他们欢迎了她,问她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她说,她要当红军。她真实的快乐着,因这种紧贴着大地的生活前所未有地将她的生活从轻浮的空中拉扯到了地上。从此,她获得了身为一个生活着的人的完整的重量。

丁玲年轻的相片(丁玲蒋祖林太阳)(3)

建国后,她根据她的苏区经历,完成了描写土改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在如今看来并不符合当下文学兴味的小说为她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她的名声达到了顶点。如今看她的作品,人们会为其中充斥以至于近乎窒息的政治性所压倒,从而将她的作品解读为虚伪。然而它是出自于她的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爱的。

盛极必衰,五五年,她突然被打为一小嘬,在一段苦痛的反复辩解之后,她仍无法为自己开脱。其一,她在南京被国民党所软禁的那段岁月,被看做自首。其二,在苏区期间,她声张女性权利痛批不良现象的文章被视作反革命。其三,她获奖之后声誉太大,被嫉恨者反而解读为她有“一本书主义”。她百口莫辩,最终,她被开除党籍,下放于北大荒农场劳作,她居住的一个七平米的茅草房,被抄家三十多次。抄家之余,仍是免不了一顿殴打。

丁玲年轻的相片(丁玲蒋祖林太阳)(4)

白驹过隙,她终于得到平反。彼时她已垂垂老矣,然而问起这段艰苦的时光,比照于市面上的伤痕文学,对于作为集体的始作俑者,她竟不说一字不是。她仍然忠诚于她所忠诚的,她的文学依然没有丝毫改变。她的信仰早已千锤百炼而不容置喙了,因为她是具有大热情与大的真诚的人生意义的追寻者,所以她的信念才能如此坚定。

在给她带来大的声誉的成名作莎菲女士日记的最后,她写道:悄悄地活下来,又悄悄地死去。我可怜你,莎菲!她不是莎菲,她不需要这自怜。她现在的姓是世间最简单最朴素一个丁,她曾经的名是最坚强最广大一个伟。她不愿悄悄地活或者悄悄地死,她要轰轰烈烈地生死,而将她的名字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之上。

丁玲年轻的相片(丁玲蒋祖林太阳)(5)

这就是丁玲,太阳,仍然照在桑干河上,如此耀眼,如此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