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的一个老牌节目,整个节目以问答的方式进行,其大概规则是:每期有11人参加节目(包括一名挑战者),参赛选手和挑战者需要在20秒内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答对则继续游戏并赢得奖励,20秒答题时间用完而答错的话则被掉下舞台并交出奖励。如挑战者答错则被掉下舞台并交出奖励给参赛选手,而参赛选手则自动成为挑战者。如场上只有挑战者留在舞台的话,可以选择再回答5条问题赢取免费旅行大奖,或者把所持有的奖品带走。坚持到最后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站神”。

汤和打胜仗归来 汤和那个一站到底(1)

一站到底


这是一个颇受欢迎的智力挑战节目,大众参与度很高,涌现出多位“站神”。笔者喜欢历史,发现有一段历史和“一站到底”节目很像,于是强行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来掰扯掰扯。

笔者要说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时期。朱元璋的经历在这不做过多介绍,这里只强调一下他出身贫苦,放过牛,讨过饭,当过和尚,吃了万般苦,才为人上人。由于出身低,吃苦多,导致他对权力有着异乎寻常执念,同时又对那些滥用权利的贪官污吏们有着深入骨髓的痛恨。在当了皇帝后,作为全国最高主持人,他出了两道题目,一道是如何巩固皇权,一道是如何防治贪腐,不过,为了不搞特殊化,他本人也参加了答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鉴于他的特殊身份,他是内定“站神”之一,而他答题的方式也比较生猛,为了维护皇权,废掉了丞相这一历史悠久的官职,又弄了个锦衣卫来监视别人,这些锦衣卫就像视频监控的摄像头一样,无孔不入。不管你是谁,说了啥,干了啥,都有可能被监视,在没有录音机和视频的情况下,这些人通过用笔记和画画的方式来存储有用信息,拿回去给皇帝看。举个栗子,一日早朝过后,朱元璋问大臣宋濂昨夜干什么了?宋濂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如实回答说昨夜在家中请客吃饭喝酒了。朱元璋又问,请的都有谁呢?宋濂也一一如实回答,并无一人疏漏。朱元璋再问桌上饭菜和席间所言,宋濂仍旧如实作答,尽量详尽。听完宋濂的回答,朱元璋满意地笑了,说道:“嗯,确实如此,你没有骗我。”说完拿出了一张图,上面画的正是昨夜宋濂宴请图,人物、坐次、菜品以及言谈内容都一一记录在案。原来,朱元璋派了锦衣卫去查看了情况。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还做出了很多别的努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为了防治贪腐,朱元璋规定,官员们但凡犯下贪污之罪,不管你是谁,功劳多大,都会受到严惩。朱元璋明文规定,贪污60两以上就判死刑,还要搞“剥皮实草。”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就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和惩治贪腐发起的。

汤和打胜仗归来 汤和那个一站到底(2)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如此生猛,其他人想成为站神可真不容易。实际上,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宿将,能够一站到底,全始全终的人并不多。我们以洪武十三年为界,这是个重要的节点,从这一年开始,明初四大案依次发生,经过这一番大浪淘沙,明初的文武功臣几乎被一扫而空,除了寥寥几人,几乎没有人能够一站到底。在这寥寥几人中,笔者最佩服的是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将领。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国公。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汤和能一站到底,靠的是什么呢?

汤和打胜仗归来 汤和那个一站到底(3)

汤和剧照


首先,汤和靠的是过人的洞察力。汤和对形势的判断很准。在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刚刚拉起造反大旗,手底下还没多少人时,汤和就带领十几个人投奔郭子兴。『郭子兴初起,和率壮士十余人归之,以功授千户。』这份胆略,比同时期的朱元璋强不少,朱元璋参加起义军还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要卜卦才能下决心。朱元璋刚参加起义军那会儿,官职并不高,即使是后来当了郭子兴的(义)女婿,也只是身份不同了,官职并没有大的提升。和他地位相当的还有不少人,可能是因为朱元璋的伪裙带关系,他们并不是很尊重朱元璋。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比朱元璋大三岁,参加工作还比朱元璋早,地位也不低,无论从哪方面看,汤和至少可以和朱元璋平等对话。但汤和再一次显示出他过人的洞察力,汤和尊重朱元璋,肯为之下,朱元璋很满意。『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笔者不得不佩服汤和的判断力,这两次选择全部正确。

再就是汤和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而这个危机意识,是源自下面一件事。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汤和驻守常州,防御张士诚。曾因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便趁酒醉埋怨道:『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就是说张士诚也可能是自己的老板。这段话传到朱元璋耳中,他一直耿耿于怀。待平定中原论功行赏时,朱元璋以汤和攻打福建时没有将陈友定势力彻底消灭,致使巴郡重受骚扰,而且还军途中,在兰秀山被山贼偷袭,致使两位指挥使丧生为由,拒不为汤和册封公爵爵位。只是封了侯爵(中山侯)。朱元璋借题发挥,敲打汤和,这次汤和不敢说丝毫怨言。

在伐蜀之战告捷后,朱元璋在大赏功臣的庆功宴上,又旧事重提,当面斥责汤和失语之罪,汤和战战兢兢地顿首谢罪,朱元璋才算是消了气。但汤和一直到洪武十一年才被封为信国公,朱元璋仍列举他在常州时所犯的过失,并命人刻在汤和世袭铁券之上。

就是这么件事情,让朱元璋记了十多年,哪怕汤和还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在被几次三番的敲打下,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汤和的封号是信国公,这个信字用得实在巧妙,它仿佛是朱元璋在告诉汤和,虽然汤和你说了不该说的话,但我朱元璋仍然还是信你,当然,你也要守信。汤和应当是读懂了朱元璋的意思,自此之后,汤和的嗅觉变得无比敏锐。当朱元璋嫌手下将领兵权太大,准备着手削夺之际,汤和嗅出了味道,马上自请退休,朱元璋很高兴,马上同意,并赐第中都,给了很多钱财。『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并为诸公、侯治第。』后来当韩国公李善长向他借了三百士兵修房子时,出于谨慎,他向朱元璋汇报了情况,因此,在李善长被杀时没有受到牵连。就是退休在家,也绝口不提国事。汤和的表现让朱元璋很满意,时不时给他分派个任务让老同志发挥余热。汤和也是尽职尽责,为老百姓也做了不少好事。比如他主持修筑的东南沿海防御倭寇的卫所和城堡,到了嘉靖年间还很坚固,救了很多老百姓的命,被百姓立庙祭祀。

凭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过人的洞察力,汤和在一站到底的平台上活了下来,对于朱元璋出的那两道题目,他的所作所为,无意中和朱元璋期望的答案相符。他的小心谨慎,激流勇退,给巩固皇权做了榜样,他自己是开国公爵,衣食无忧,不仅不贪,在退休回乡后还经常把朱元璋的赏赐分给别人。贪腐这一条也与他绝缘。和汤和同时的那些功臣们,大部分都没有汤和的觉悟,坚持不到终局就被主持人朱元璋赶下擂台。比如后来的蓝玉,在捕鱼儿海全歼了北元主力,北元因此灭亡,天大的功劳,朱元璋把他比作汉朝的卫青,唐朝的李靖,不料他恃宠生骄,干了很多违法的事情,如欺负北元皇帝的老婆,班师时又因为夜间喜峰关关门不开,大怒,直接打进去了。朱元璋本来准备封他为梁国公的,鉴于他的表现,封他为凉国公。并把他的过失写在赐予他的世袭铁劵上。这个举动和朱元璋对汤和的做法如出一辙。结果汤和懂了朱元璋的意思而蓝玉没懂,笔者不禁感叹,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蓝玉后来被朱元璋以谋反罪拿下,还株连了一大批人。『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汤和凭着他的谨慎,躲过了一次次的大祸,等到蓝玉案结束,朱元璋放眼擂台,上面只站着寥寥几人,除了武定侯郭英和长兴侯耿炳文是出于某些目的被留下外,信国公汤和就是唯一站着的人,其实说站着也不准确,汤和已经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只能躺着了,而且口里也不能说话,朱元璋此时也是风烛残年,杀人也杀累了,看着躺着的汤和,不禁回忆起自己一生的往事,现在能和他分享一生的荣光的老人,只剩下汤和了。朱元璋百感交集,拉着汤和的手回顾了他们的一生,从幼时玩伴,到后来的君臣,又到现在的朋友,一切仿佛变了,又好像没有变,人生真是奇妙啊。汤和看着眼前的朱元璋,又想到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很多话想说,但是已经没法说了,只能强撑病体,对朱元璋行跪拜大礼。朱元璋感动极了,只能赏赐很多钱作为汤和以后的丧葬费用,第二年八月,汤和去世,年七十,追封东欧王,谥号“襄武”。『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汤和打胜仗归来 汤和那个一站到底(4)

朱元璋与汤和

纵观汤和的一生,凭着过人的洞察力和强烈的危机感,在元末明初的社会大舞台上一站到底,屹立不倒,生荣死哀 。汤和逝后,其子孙改信国公府为汤氏家祠,朱元璋御赐楹联曰:“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

汤和的经验和经历,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参考意义,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也要有危机意识和洞察力,才能避免被社会淘汰,才能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一站到底。

参考资料:

《明史·汤和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