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百年,也是科技的百年。一代代电影人,在光影中引入科技,使银幕上的画面从黑白转向斑斓;声效从默片迈向有声;画幅从平面延伸立体,直至3D IMAX 为观众带来饕餮的视觉盛宴。

因为在银幕里,庄周可以成蝶,时光可以回溯,电影天生被称作梦。而构建光影世界的导演们,既是追梦人,也是造梦者。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

在众多华语导演中,徐克的梦境最为天马行空。从处女作《蝶变》开始,他就走上求新求变的道路,在每部电影里书写着不同的视觉效巧和风格,并紧随最新的电影科技,引领了每一个时代的电影潮流。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

徐克年幼时住在越南,因为打仗,徐克一家人都是在家中的楼梯下用餐,饭后母亲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当时小徐克纳闷,为什么相同的故事,妈妈每次讲的都不同。一直到他长大后,他才明白因为当时的环境造成母亲每天的心态都不一样,所以故事总会有偏差。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

母亲时移世易的讲述,深深影响了徐克。留美学电影归来后,徐克也开始对中国的古老故事进行一系列的新解读,《倩女幽魂》三部曲取材于经典文学《聊斋志异》、《青蛇》脱胎于民间传说;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

又大胆翻拍了一系列电影,《新龙门客栈》原版是胡金铨1967年的《龙门客栈》,《黄飞鸿》在香港早已有近百部同名系列影视剧;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

对自己的作品也多次重新演绎,1983年、2001年两度拍摄《蜀山传》 ,2011《龙门飞甲》和《新龙门客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过60后亦精力不减,《狄仁杰》系列已有了三部。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6)

尔冬升曾说,徐克是电影里面科学家,特别喜欢尝试新技术。因为对最新电影技艺的应用,徐克把老故事拍出了新的格调,无论2D还是3D,魔幻亦或武侠,都给观众带来了奇观化的视觉体验。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7)

2D:携书弹剑走黄沙

1969年高中毕业后,徐克赴美国学习电影,当时正值好莱坞的“特效热”,出现了《绿巨人》《大白鲨》等电影。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8)

回港以后,徐克也大胆的用特效来演绎电影。在1979年的处女作《蝶变》中,他用特技制造出怪阴森恐怖的古堡,机关重重的暗道,嗜血如命的蝴蝶,并且在电影里将铁布衫功化作刀枪不入的铁甲衣、神掌铁拳变为爆炸性的火药暗器、轻身功夫则借助绳索高来高去。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9)

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坛,武侠电影崇尚的是拳拳到肉的暴力美学,浓厚的阳刚气质,正如李小龙置对手于死地之时仰天长啸。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0)

《蝶变》的横空出世,让徐克成为了“新浪潮”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而之后,他也一直在厮弃墨守成规的电影思维,大胆的对电影技艺进行革新。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1)

1983年他执导的《新蜀山剑侠》上映,他请到《星际大战》特技小组来帮自己做特技,虽然如今看来只是5毛特效,但却改变了香港功夫片打来打去的传统观念,确立了科幻功夫片的新类型。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2)

1987年的《倩女幽魂》,徐克虽然只是监制,却帮助程小东开拓了将声、光、电技术移植于传统鬼怪片的新路,上映后大获好评,并在亚洲影坛迅速掀起了跟拍狂潮。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3)

在90年代初期,徐克再次推出了《黄飞鸿》《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电影。虽然题材限制了魔幻元素的使用,但在特效技术还不发达的当年,徐克不仅率先应用数字技术,还在剪辑上的匠心独运,依旧给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4)

不同于老派港片的实拍,徐克用交错剪接的短镜头配合精致的构图、演员的表演,最终呈现出节奏急促,却影像轮廓清晰的画面。

《新龙门客栈》中,仅仅金镶玉周旋东厂特务一场戏,就一连剪接了16个短镜头。最终身着长裙在房间与东厂特务周旋的金镶玉,无不让观众感叹她的妖娆。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5)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潜入东方不败的房间,绣花针破空而来,为躲避针的锋芒,令狐冲旋身回避,一时间剑锋针锋相辉相映,而红烛之上灯落灯灭。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6)

而黄飞鸿大战纳兰元述的酣畅淋漓、令狐冲边舞剑边自报家门的潇洒飘逸也同样离不开快速剪辑的功劳。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7)

1996年,徐克用二维人物动作结合三维背景电脑处理的方式,监制了动画版《小倩》,并在中国传统板画的风格中,糅合了日本动画元素,最终使画面优美立体,充满了童趣。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8)

一系类革新式的开拓,让徐克创造和带领了香港电影的潮流,并毫无争议的成为“武侠电影”的宗师级人物。在90年代,大家开始对这位“电影里的科学家”叫“徐老怪”。

3D:谁家幻出千机锦

2000年后,技术更是充斥了徐克的电影。2001年的《老夫子》首次尝试真人与CG表演;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19)

再拍的《蜀山传》特效镜头多达1600多个,视听语言华丽至极。但这些片子,因为徐克太过沉溺于特技的运用,以至于叙事语焉不详,让满怀期待的观众感到失望。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0)

2010年,徐克一扫《七剑》《深海寻人》等电影的阴霾,横空出世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告诉观众,徐老怪还是那个徐老怪。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1)

虽然没有将《通天帝国》按照预期制作成3D,但高达六十六丈的通天浮屠、金碧辉煌的明堂、波诡阴森的洛阳鬼市,都是利用3D建模技术完成。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2)

2011年的《龙门飞甲》不仅完成了徐克的3D梦,也是国内第一部3D武侠电影,开创了武侠电影奇观化的视觉体验。电影的第一幕便是长达近50秒的推镜头,展示出港口的宏大、船只的交错、水面的壮阔,将观众带入了虚拟的江湖。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3)

利用暗器等武器,徐老怪随心所欲的强化“突然迎面而来”的视觉效果。顾少棠射向凌雁秋的飞镖突出屏幕,让观众心生寒意,而龙卷风大战的戏份,更是极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高难度动作的完美呈现。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4)

2013年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最大的突破就是尝试了国内电影中从未过有过的水下3D拍摄。电影中的涉及水的场景一共有 4 处 :开场海战、荷花池、鳌皇码头和终极决战,均是核心场景。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5)

徐克团队克服了水压、浮力、水下折射等困难,最终完美驭水。特别是怪兽“鳌皇”在狂涛怒吼中张开血盆大口时,仿佛是银幕外的观众要被吞噬。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6)

在新上映的《四大天王》中(看过后续补充)。

徐克曾说,希望我们能证明电影技术并不是华语片的软肋。他也用自己长达40年的光影人生不断做出突破,总是为华语电影带来新的可能。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7)

在徐克的电影里,游走着一个个侠客:匡扶正义的周淮安、情深义重的令狐冲、仁者无敌的黄飞鸿、允文允武的狄仁杰。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8)

而毕生闯荡光影世界的徐克,自身就极像一个孤胆直行的剑客,醉心于缔造电影江湖,无论是2D影像的快意恩仇,还是3D世界的瑰丽梦幻,华语影坛永远都有他的“沧海一声笑”。

文/电影的百年,也是科技的百年。一代代电影人,在光影中引入科技,使银幕上的画面从黑白转向斑斓;声效从默片迈向有声;画幅从平面延伸立体,直至3D IMAX 为观众带来饕餮的视觉盛宴。

因为在银幕里,庄周可以成蝶,时光可以回溯,电影天生被称作梦。而构建光影世界的导演们,既是追梦人,也是造梦者。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29)

在众多华语导演中,徐克的梦境最为天马行空。从处女作《蝶变》开始,他就走上求新求变的道路,在每部电影里书写着不同的视觉效巧和风格,并紧随最新的电影科技,引领了每一个时代的电影潮流。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0)

徐克年幼时住在越南,因为打仗,徐克一家人都是在家中的楼梯下用餐,饭后母亲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当时小徐克纳闷,为什么相同的故事,妈妈每次讲的都不同。一直到他长大后,他才明白因为当时的环境造成母亲每天的心态都不一样,所以故事总会有偏差。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1)

母亲时移世易的讲述,深深影响了徐克。留美学电影归来后,徐克也开始对中国的古老故事进行一系列的新解读,《倩女幽魂》三部曲取材于经典文学《聊斋志异》、《青蛇》脱胎于民间传说;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2)

又大胆翻拍了一系列电影,《新龙门客栈》原版是胡金铨1967年的《龙门客栈》,《黄飞鸿》在香港早已有近百部同名系列影视剧;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3)

对自己的作品也多次重新演绎,1983年、2001年两度拍摄《蜀山传》 ,2011《龙门飞甲》和《新龙门客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过60后亦精力不减,《狄仁杰》系列已有了三部。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4)

尔冬升曾说,徐克是电影里面科学家,特别喜欢尝试新技术。因为对最新电影技艺的应用,徐克把老故事拍出了新的格调,无论2D还是3D,魔幻亦或武侠,都给观众带来了奇观化的视觉体验。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5)

2D:携书弹剑走黄沙

1969年高中毕业后,徐克赴美国学习电影,当时正值好莱坞的“特效热”,出现了《绿巨人》《大白鲨》等电影。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6)

回港以后,徐克也大胆的用特效来演绎电影。在1979年的处女作《蝶变》中,他用特技制造出怪阴森恐怖的古堡,机关重重的暗道,嗜血如命的蝴蝶,并且在电影里将铁布衫功化作刀枪不入的铁甲衣、神掌铁拳变为爆炸性的火药暗器、轻身功夫则借助绳索高来高去。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7)

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坛,武侠电影崇尚的是拳拳到肉的暴力美学,浓厚的阳刚气质,正如李小龙置对手于死地之时仰天长啸。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8)

《蝶变》的横空出世,让徐克成为了“新浪潮”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而之后,他也一直在厮弃墨守成规的电影思维,大胆的对电影技艺进行革新。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39)

1983年他执导的《新蜀山剑侠》上映,他请到《星际大战》特技小组来帮自己做特技,虽然如今看来只是5毛特效,但却改变了香港功夫片打来打去的传统观念,确立了科幻功夫片的新类型。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0)

1987年的《倩女幽魂》,徐克虽然只是监制,却帮助程小东开拓了将声、光、电技术移植于传统鬼怪片的新路,上映后大获好评,并在亚洲影坛迅速掀起了跟拍狂潮。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1)

在90年代初期,徐克再次推出了《黄飞鸿》《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电影。虽然题材限制了魔幻元素的使用,但在特效技术还不发达的当年,徐克不仅率先应用数字技术,还在剪辑上的匠心独运,依旧给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2)

不同于老派港片的实拍,徐克用交错剪接的短镜头配合精致的构图、演员的表演,最终呈现出节奏急促,却影像轮廓清晰的画面。

《新龙门客栈》中,仅仅金镶玉周旋东厂特务一场戏,就一连剪接了16个短镜头。最终身着长裙在房间与东厂特务周旋的金镶玉,无不让观众感叹她的妖娆。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3)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潜入东方不败的房间,绣花针破空而来,为躲避针的锋芒,令狐冲旋身回避,一时间剑锋针锋相辉相映,而红烛之上灯落灯灭。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4)

而黄飞鸿大战纳兰元述的酣畅淋漓、令狐冲边舞剑边自报家门的潇洒飘逸也同样离不开快速剪辑的功劳。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5)

1996年,徐克用二维人物动作结合三维背景电脑处理的方式,监制了动画版《小倩》,并在中国传统板画的风格中,糅合了日本动画元素,最终使画面优美立体,充满了童趣。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6)

一系类革新式的开拓,让徐克创造和带领了香港电影的潮流,并毫无争议的成为“武侠电影”的宗师级人物。在90年代,大家开始对这位“电影里的科学家”叫“徐老怪”。

3D:谁家幻出千机锦

2000年后,技术更是充斥了徐克的电影。2001年的《老夫子》首次尝试真人与CG表演;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7)

再拍的《蜀山传》特效镜头多达1600多个,视听语言华丽至极。但这些片子,因为徐克太过沉溺于特技的运用,以至于叙事语焉不详,让满怀期待的观众感到失望。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8)

2010年,徐克一扫《七剑》《深海寻人》等电影的阴霾,横空出世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告诉观众,徐老怪还是那个徐老怪。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49)

虽然没有将《通天帝国》按照预期制作成3D,但高达六十六丈的通天浮屠、金碧辉煌的明堂、波诡阴森的洛阳鬼市,都是利用3D建模技术完成。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0)

2011年的《龙门飞甲》不仅完成了徐克的3D梦,也是国内第一部3D武侠电影,开创了武侠电影奇观化的视觉体验。电影的第一幕便是长达近50秒的推镜头,展示出港口的宏大、船只的交错、水面的壮阔,将观众带入了虚拟的江湖。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1)

利用暗器等武器,徐老怪随心所欲的强化“突然迎面而来”的视觉效果。顾少棠射向凌雁秋的飞镖突出屏幕,让观众心生寒意,而龙卷风大战的戏份,更是极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高难度动作的完美呈现。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2)

2013年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最大的突破就是尝试了国内电影中从未过有过的水下3D拍摄。电影中的涉及水的场景一共有 4 处 :开场海战、荷花池、鳌皇码头和终极决战,均是核心场景。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3)

徐克团队克服了水压、浮力、水下折射等困难,最终完美驭水。特别是怪兽“鳌皇”在狂涛怒吼中张开血盆大口时,仿佛是银幕外的观众要被吞噬。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4)

在新上映的《四大天王》中(看过后续补充)。

徐克曾说,希望我们能证明电影技术并不是华语片的软肋。他也用自己长达40年的光影人生不断做出突破,总是为华语电影带来新的可能。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5)

在徐克的电影里,游走着一个个侠客:匡扶正义的周淮安、情深义重的令狐冲、仁者无敌的黄飞鸿、允文允武的狄仁杰。

将电影发展成独立艺术的导演(他是电影里的科学家)(56)

而毕生闯荡光影世界的徐克,自身就极像一个孤胆直行的剑客,醉心于缔造电影江湖,无论是2D影像的快意恩仇,还是3D世界的瑰丽梦幻,华语影坛永远都有他的“沧海一声笑”。

文/小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