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与古罗马帝国(历史上的今天君士坦丁堡被定为罗马帝国的首都)(1)

君士坦丁堡

公元330年5月11日,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廷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4世纪中期到公元13世纪初期时,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

后来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领土范围也缩减到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地区。公元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此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再次繁荣起来。西方学者们习惯上将基督教治下(330年5月11日至1453年5月29日)的该城称作君士坦丁堡,而将此后伊斯兰教治下的城市称作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亦以其宏伟建筑而闻名。著名的建筑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和黄金城门,大道与广场在其间星罗棋布。在1204年和1453年两次被劫掠之前,君士坦丁堡还保存着为数众多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在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克之时,该城已经逐渐破败,但在此后得到了迅速的复兴与发展,并于17世纪中叶再次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46-395年)逝世。临终前,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堡与古罗马帝国(历史上的今天君士坦丁堡被定为罗马帝国的首都)(2)

皇位继承

东罗马帝国本为罗马帝国的东半部,较为崇尚希腊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及后的东正教为立国基础,希腊为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

在620年,希拉克略皇帝首次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使得东罗马帝国成为不同于古罗马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

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初其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又将北非以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并入版图。 554年,击败法兰克王国,拜占廷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

君士坦丁堡与古罗马帝国(历史上的今天君士坦丁堡被定为罗马帝国的首都)(3)

1204年,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廷帝国正式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