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范雎(ju),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他促成秦昭襄王蚕食各诸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个人,史学家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公报私仇,逼死“战神”白起,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也有人说他是秦国的贤相。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范雎又是怎样的?
能忍辱负重者常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范雎一介小小门客,蒙受不白之冤,受尽折磨与屈辱,差点丧命。但最终让他逃魏入秦,有如龙游大海,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死里逃生,逃魏入秦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是著名的军事家与谋略家。
范雎字叔,今山西人,他出身于贫苦家庭,但胸怀大志,饱读诗书。长大成人后,周游列国寻找发展的机会,但都没有得到重用,又回到了魏国。
由于家庭贫困,他没有获取高官的资本,就从基层做起。他刚开始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一名门客。某一天,魏王担心遭到齐国的报复,因为之前魏国曾帮燕国攻打过齐国,后因田单复国,齐国重整旗鼓,国力强盛,跻身强国之列。
于是,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作为门客的范雎也跟随他来到齐国。
来到齐国后,他们逗留了好几个月,也没能谈出什么。但齐国国君齐襄王发现范雎是个人才,欲重用他。齐襄王派人给范雎送去了黄金、牛肉、美酒等大礼,范雎面对这些,不为所动,但顾及齐王的面子他只收下了牛肉、美酒等食物,把黄金送了回去。
回到魏国后,须贾得知此事,认为范雎一定是出卖了魏国的秘密,所以齐襄王才会如此厚赐他。须贾作为他的直接上司,他都没得到赏赐,手下范雎竟然得到齐王的赏赐,说出去我面子往哪搁!对此,须贾表示很恼火、嫉妒范雎,便将此事报告给了魏国的宰相魏齐。
魏齐听说此事,大发雷霆,命令自己的近臣惩罚范雎,将范雎肋骨打断,牙齿也打掉了。
当时,范雎忍受不住,只好装死。魏齐见范雎已然“死”去,就找人把他扔到厕所里。当时宴饮的宾客喝醉了,看到范雎,都跑到他身旁肆意侮辱他,范雎痛不欲生,只能默默忍受。
到了晚上,范雎拼尽全力对看守的小兵说:“若您放我走,我日后必定重谢!”看守见他可怜,便有意放他走,看守小兵向魏齐请示:席子里的死人发臭了。”此时的魏齐喝得酩酊大醉,不假思索地说:“将这厮扔出城外。”
就这样,范雎装死逃脱,死里逃生,开启了逃亡之路。在逃亡路上,遇到了魏国人郑安平,他感念范雎含冤,帮助范雎躲过魏齐的追捕,并改名为张禄。
改名为张禄,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一天不离开魏国,他就感觉有生命危险。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遣使臣王稽出访魏国,郑安平于是找了个机会,假装差役去侍候王稽。
郑安平伺机将范雎推荐给王稽,王稽也是一位爱才之人。
郑安平对王稽说:“魏国有一位张禄先生,才气极高,也十分同意同大人您交流。不过,这位先生有仇人,不敢在白天里出来。”
王稽说:“这样的话,那就让他在夜里同你一起来吧。”
夜里,郑安平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王稽觉得范雎是难得的贤才,便对他说:“先生如此,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
范雎如约而至,王稽也完成出使任务,赶回秦国,并悄悄带走了范雎。就这样,范雎逃到了秦国,开启另一段人生。
巧言觐见,语激秦昭王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将范雎举荐给秦王:“魏国先生张禄,是天下难得的能言善辩之士。范雎说秦王的国家处境危险,若采用我的方略便可安全。但需面谈不能用书信传达。因此我把他载到秦国来了。”
然而,秦王听王稽这么一说,并没有完全相信他,只让范雎住在客舍里,给他粗劣的饭食吃。但范雎并不抱怨,只耐心等待。这一等,就是一年。
一年后,范雎还没得到秦王的信任,于是他写信给秦王自荐表明心迹。在信中,给秦王分析秦国的基本情况,外戚专权,是秦昭襄王的一大烦恼。
秦国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魏冉担任相国,掌管秦国几十年,在宣太后的庇护下,他的资产甚至超过国库。穰候担任秦国将军,又想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想凭借此来扩大他在陶邑的封地。
范雎在信中分析此举是错误的决定,但碍于魏冉在秦国的势力,没有具体说明,须当面与秦王面谈。
秦昭王当时正在烦恼,读了这封书信后,心中大喜,向王稽表示了歉意,派他用专车去接范雎。
范雎终于看到了曙光,得到秦王的召见。但他却摆起“架子”来激怒秦王,他来到宫门口,心生一计,他假装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内宫的通道,就大摇大摆往里面走。宦官见此情景发怒,驱赶范雎,说着“大王来了!”
范雎知道秦昭襄王过来了,就故意乱嚷着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
秦王听后,激起他的兴趣,心想此人非同一般,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就请范雎上车。知道他就是给自己写信的人后,秦王让身边的近臣退下,两人进行秘谈。
秦王诚恳向范雎讨教,范雎对秦昭王说:“现在的局势,已经可以看出这韩国和魏国并不友善,穰侯却要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与其如此,大王不如结交远邦,攻伐近国,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寸土地。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这样一来,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会恐惧。齐国一旦恐惧,必定会低声下气,愿意效忠秦国。齐国一旦亲附秦国,韩、魏两国便也乘势可以收服了。”
秦昭襄王听后非常满意,采纳了范雎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于是赐给了范雎客卿的官职,同一起谋划军事。
出谋划策助秦,睚眦必报昔日仇人
范雎在秦国有了一席之地,开始劝说秦昭王拉拢韩国。
范雎称,只要发兵攻占荥阳,那么韩国就会被分割,韩国也就不得不对秦国言听计从。秦昭襄王听后也觉得有道理,就决定采用这个计谋。
范雎逐渐取得秦昭襄王的信任,也慢慢地积攒着自己的力量。
某天,范雎请求与秦昭襄王商议国家大事,他说:“如今,宣太后独断专行而毫无顾忌,穰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现在的秦国,从小乡官到各个大官吏,甚至是大王的左右侍从,没有一个不是相国穰侯的亲信。大王在朝廷里孤单一人,恐怕不是一件好事。您所看到的是天下王土,但在您身后,拥有秦国的恐怕就不是您的子孙了。”
秦昭王听罢,惊恐万分:“您说得有道理。”于是秦昭襄王按照范雎的计策,削弱了宣太后和贵族的实力。不久后,秦昭襄王收回了魏冉的相印,又让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到关外去。他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开展了解除四贵,把宣太后从专制的位子上给请下来的激烈行动。经过他的一番作为,君主专制得到了大大加强,秦王对他更是看重。
至此,秦昭襄王任命范雎为相国,将应城封给范雎,封号为“应侯”。
范雎为相国后,尽心尽力辅佐秦王,但他昔日的仇人也没有忘,他是睚眦必报之人。须贾曾诬陷他,范雎设计侮辱须贾,逼得魏齐走投无路,自刎而亡。而对曾有恩于他的人,加以重用,他举荐郑安平为大将军,王稽为河东太守,不过这两人却辜负了范雎对他们的信任,郑安平被迫向赵国投降,王稽也有私通叛国之嫌。
按照秦国的律法,被举荐人犯罪,举荐人也有连带责任,范雎也因此失去秦王的宠信。于是他辞去相国去往封地,前255年,范雎病逝。
范雎这人为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但对秦国是有贡献的人,在长平之战,他利用反间计,使赵国临阵换下廉颇,改为纸上谈兵的赵括,白起大败赵军,这是秦国的统一霸业上的立国之战。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如此评价: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同时他也不是圣人,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但他那种面对困境,通过隐忍置之死地而后生,善于抓住机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