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春秋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楚国有鲁阳文君的爵位。春秋晚期,楚惠王在位期间——这位楚惠王,他爹就是伍子胥攻楚国时出逃、然后又复辟的楚昭王——楚惠王将鲁阳封给王族公孙宽,公孙宽谥号为文,因此称为鲁阳文君。

关于“君”这个爵位,是这样的,周王国时期,王国的最高统治者为国王,王以下的贵族为诸侯,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国君,因此,国王以下为国君。鲁阳文君,就是楚王的臣下。

西周、春秋时期的国君,包括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同理,战国后期,其它各国也升级为王国,因此,其臣下封爵的,爵位都是君,如,齐王国的贵族孟尝君、赵王国的贵族平原君、魏王国的贵族信陵君、秦王国的贵族昌平君等等。

战国时期的国君,不再分为公侯伯子男,统称为君。

《墨子》中,记载有“墨子说鲁阳文君”,说的是,楚王国的贵族鲁阳文君打算进攻郑国,于是,提倡“非攻”的墨子,进行劝阻,成功制止了一场战争。

鲁阳在哪里?

鲁阳,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隋时,改名鲁县,唐时,改名鲁山县,得名于境内的鲁山。

很有意思的是,山东省淄博市境内,也有鲁山,这两个鲁山,有没有关系呢?

答案是:有关系的。

当初,前1046年,第一次商周战争,周国推翻商王国,取而代之,升级为周王国,大封诸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有八个儿子,其父子得到大量封地,具体来说,周公父子,封得了周国、鲁国、凡国、蒋国、邢国、茅国、胙国、祭国等八国。

周公旦本人,封得王室领地范围内的周公国,爵位最高,为公爵。

他的八个儿子,除了次子君陈以后要继承周公国以外,其他儿子均在王室领地外围得到了封国,其中,长子伯禽,封得了鲁国,爵位为侯爵。

这个鲁国,就位于今河南平顶山的鲁山县一带,当时此地名为鲁阳,因为位于鲁山之南。鲁国得名于鲁山、鲁阳。

鲁国离王室领地不远,可以拱卫王国的东都雒邑,亦即洛阳,并且还可以监视东北方向的商人余部邶国。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继位,是为周成王。

周成王继位后,年纪尚小,主少国疑,商人余部邶国和山东的嬴商各国大举叛乱,周公旦坚决发动东征,进行了第二次商周战争,历时三年,战争激烈,先是攻灭了位于河北商人故地的强国邶国,然后进军山东,攻灭了嬴商大国奄国、薄姑国。

平顶山的鲁山(山东淄博的鲁山)(1)

周公东征

周成王封姜太公于薄姑国,封伯禽于奄国。

薄姑国改称齐国,而伯禽之国,则仍然沿用河南鲁国之名,改称鲁国。

河南鲁国,称为西鲁;山东鲁国,称为东鲁。

因为建国后要镇压嬴商族人,任务繁重,因此,伯禽常驻东鲁,执行艰巨的改造、同化任务,而鲁阳则形成新的分支,独立成国,自行发展,称为鲁阳国,至春秋早期,被早期霸主郑国吞并。

郑国衰落后,鲁阳被楚国吞并。

因为有了东鲁,因此,山东淄博也出现了鲁山,自然是得名于鲁国。

山东鲁山,属于“泰鲁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在古代是鲁国与齐国的界山,山南是鲁国,因而称为鲁山。泰鲁沂蒙山区,包括泰山、鲁山、沂山、蒙山。

平顶山的鲁山(山东淄博的鲁山)(2)

泰山、鲁山、沂山、蒙山

平顶山的鲁山(山东淄博的鲁山)(3)

淄博鲁山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