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黎春夏,曾经是青少年宫备受瞩目的天才少女。
可是,就在一场即将改变命运的芭蕾舞比赛之前,因为某个完全无关痛痒的意外,她出了车祸,变成植物人。
沉睡十五年之后,黎春夏醒来了。她的记忆还停留在十五年前,那时候她年轻、活泼、优秀,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可是现实并非如此。
镜子里她看到自己浮肿的脸。因为激素,她体重飙升至两百斤,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因为多年负担高额的医药费而更是债台高筑。
设身处地,对于任何人来说,这种感觉,都好像一夜之间,人生从天梯跌落谷底吧。只是这一夜,居然有十五年那么长。
但是,心智只有十三岁的黎春夏,却依然很天真地相信奇迹。于是,她决定去参加另一个可能改变她命运的舞蹈比赛。
她找来童年的三位同伴:十五年前,十五年后,都要是同样的四个人。
只是,记忆里的三只小天鹅,都变成被生活磋磨、庸庸碌碌的成年人。
她又找来一个完全不靠谱的小镇舞蹈老师:他是此类电影里常常出现的,表面玩世不恭、内心受过创伤的避世高人。
他可以在深夜跳一支惊人的现代舞,也可以伴随着《Monica》的舞曲,完全将自己的身体打开。
只是无敌的柔韧度,现在却大材小用到被拿来点烟和出牌。
这样一个草台班子,当然有着极其不靠谱的、笑料百出的排练过程。
但最终,他们还是要站上舞台。
只是,这也并不是十五年前的舞台。她们要面对的还有直播、热搜、水军……以及现代社会牢不可破的偏见。
舞台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困境的开始。
实际上,确实没有想到,这部励志题材的电影会兼具某种现实的残酷,和理想主义的天真。
也没有想到过,看完《跳舞吧!大象》会觉得有些感动,观影过程中又哭又笑,抹了好几次眼泪,也在影片中、在角色身上找到了许多共鸣。
和预想的那种爆笑喜剧不同,这部电影并没有因为开心麻花演员的加入而那么“开心麻花”,却又实实在在地充满了“林育贤”式喜剧的烙印。
艾伦作为本片的男主角,虽然是不折不扣的笑点担当,但让我觉得很舒服的是,包括艾伦在内,哪怕这部电影的主要角色都是小人物、都是loser,他们的弱点都没有被刻意制造成笑点。
与之相反,这部电影的喜剧感主要还是来自于“身份与行为的错位”。这种幽默是比较有分寸感的。
上面这张剧照,艾伦穿着夸张的戏服,乍一看很好笑,但看过电影之后,你会明白其中的酸涩和感动。
而女主角黎春夏虽然体重两百斤,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她从来不是一个丑角,她的肥胖也不是单纯被拿来消费的刻板印象。
尤其是在看到艾伦扮演的舞蹈老师皮鲍十对她说:“不要把胖当成一个敌人,要正视它,接受它,驾驭它。”
其实还是很感动的。这部电影里不仅有励志,而且确实也能看到对女性的尊重和理解。这才是我们需要的那种女性励志题材电影。
这确实也是林育贤才会拍得出来的作品。
从“翻滚吧!”系列到《跳舞吧!大象》,从男人到女孩,从体操到芭蕾舞,这依然是林育贤最擅长的运动励志题材,而他也依然在自己的作品里,很好地把握了喜剧、励志和煽情的尺度。
《翻滚吧!男孩》获得金马最佳纪录片
《翻滚吧!阿信》在豆瓣有七万多人评价
甚至于,假若看过《翻滚吧!阿信》,你还会对彭于晏的脸和身材念念不忘的话;这一次,《跳舞吧!大象》的主角,却是一个不那么漂亮的、甚至在外表上有很多瑕疵的姑娘。
可是在这部电影里,她确实是美的。她努力跳舞、为了希望汗流浃背的样子,美得闪闪发光。她流下的每一滴汗都像钻石一样闪耀。
在这个层面上,从《跳舞吧!大象》里,也感受到了更诚恳的人文关怀。
这部电影试图探讨的,也并不仅是狭义的美和丑、胖和瘦。
在一众角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缩影:那些一直被否定、被嘲笑、被误解的人;那些坚持自我,反而被主流社会所不容的人。
他们都是跳舞的大象。面对生活,展露出笨拙和沉重的姿态。
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上一秒在记忆中,还是四小天鹅们齐齐跳芭蕾;下一秒现实里,黎春夏来到一个乌烟瘴气的酒吧,原来好姐妹之一,已经变成了一个钢管舞娘。
实在也很难想到比这更直观的落差了:舞蹈可以是光芒万丈的、是神圣的、是充满希望的,但也可以为现实所迫,变成一种风尘的、机械的、迫不得已的求生工具。
而假若说这位钢管舞娘在某种程度上是“背弃”了芭蕾舞的话,依然坚持跳芭蕾的艾伦,则面临着另一种困境。
在影片中段的某个夜晚,皮鲍十独自在破旧仓库里翩翩起舞,展现了全片最为惊艳的舞蹈之一。(几乎没落下过艾伦的每一部电影,说实话,他这一次是真的帅。)
可是,一转头,他对黎春夏说:你看我跳得好吗?
黎春夏兴奋地点点头。
皮鲍十:我跳得这么好,现在也只混成这样,你觉得你能比我好吗?
这样冷冰冰又轻飘飘的一句话,对于当时正在看电影的我来说,也如同一次当头棒喝。
——成功,哪里有那么容易呢?
跳舞的天才沦为小城辅导班老师,庸才就更是只有靠跳钢管舞维持生计;家境好的同学二十八岁了还在啃老考托福,家境不好的就到处打临时工住合租房。
甚至于,在这部电影里,连配角的设定都是那么写实。
黎春夏13岁时的偶像、广播电台里主持“少女心事”的sky哥哥,现在也转到了中年养生频道,用催眠的播音腔重复着日复一日的车轱辘话。光环的褪去、职业生涯的下滑,也是某种必然。
无论有怎样的起点、心怀怎样的理想,到头来,原来那预想中的天梯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他们都只是被生活揍趴下的人。
这是《跳舞吧!大象》的残酷和现实之处,但也正是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所在。
巧妙的角色设计,不同的缺陷和遗憾,都从多个维度、从不同的情感层次,反复地映照出影片的主题。许多看似夸张的、不真实的设定,其实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或多或少地从影片中的某个角色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觉得自己同样也被那个傻傻的、一直坚持的黎春夏刺痛了。
对于黎春夏来说,她的十五年、她的少女生涯、她最美好的时光都被偷走了。
我也试图回忆起十三岁的自己——那时候的我,对于未来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憧憬、对踏入成人世界抱有各种美好的幻想。
只是,如今看来,那些憧憬依然遥不可及。而我学会的只有成人世界的规则。那就是,不断地妥协、早早地认输,接受被撕裂、被温水煮青蛙的现实。
这部电影让我发现,自己原来也早已变成了一个被生活揍趴下的成年人。我的十五年没有被那场车祸夺走,可是它们又去了哪里呢?
在现实的压力下,清醒地、又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我,似乎也“被偷走”了某一段时间。
可是,在看到黎春夏在影片中一次次在训练中受挫、在比赛中被嘲笑,又笨拙而沉重地爬起来时,我似乎又看到了更多。
对于黎春夏来说,她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和那些更加天赋异禀的选手相比,她的舞可能跳得就是没有那么好。
她更加要明白,这只是一场跳舞比赛而已。无论如何,“跳舞不能改变什么”。一场比赛的输赢,并不能把她们从泥潭里拖出来。
她就是想要“赢一次”。
回想起来,我也曾经有过这样孤注一掷的时刻。
读书时,因为一部很喜欢的电影,我申请了一个海外实习的项目。当时,我的学历、履历与这份实习的要求都不符合,身边也没有人理解或支持我的决定,但我就是决定要拼一次。
为了准备面试,我通宵查资料,将面试官的履历、爱好和项目情况背得滚瓜烂熟。每天对着镜子做模拟QA,还用各种渠道,找出往届项目毕业生的联系方式,逐一向所有人发邮件,向他们咨询项目的每个细节。
最后,我真的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实习生。
只是,到项目结束时,我并没有留下来,而是回到了原本的生活。我的职业规划也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
如今再往回看,那也并不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插曲而已。
一个美好的插曲,是很容易被忘掉的。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又想起了那个傻傻的、坚持过的自己。
知道自己曾经那么努力地、拼尽全力地去做过一件事,哪怕并不能改变什么,证明自己的感觉,不计后果地“赢一次”的感觉,也真的很好。
也很想要感谢《跳舞吧!大象》,它并没有试图在编织一个童话,只有这样一个更真实的故事,才是更有力的。
一直到电影的最后,黎春夏也依然没有通过这场跳舞比赛,来改变她的人生。
可是,她确实刺痛了、甚至于是唤醒了自己身边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观众。
这个女孩有着二十八岁的身体,和十三岁的心灵。某种程度上,她的幼稚、天真、固执,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象征着我们的“初心”,也象征着某种理想主义。
在这样一个角色身上、在这部影片里,我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能量。这一颗金子般的心,为我带来了一束光。
愿这束光也可以照亮我们所有人。每一个被生活揍趴下的人,都有一次赢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