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

除了这几位主演,当年的龙套也都是牛人

《编辑部的故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由赵宝刚和金炎联合指导,马未都、王朔、冯小刚担任编剧(强大的编剧阵容)。

在《编辑部的故事》之前,《渴望》被称作是中国内地电视史上的第一部室内剧。1990年它火遍全中国,收视率高达百分之90.78%。正是《渴望》的成功,让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对室内剧这样的形式产生了信心。在核心策划人物郑晓龙的主导下,中心的领导们决定利用拍摄《渴望》而搭建的室内摄影棚继续制作另一部室内剧《编辑部的故事》。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2)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3)

于谦

相对于普通的电视剧,室内剧场景变化有限,不会有太多的动作场面、复杂调度和宏大背景,它更多的依靠编剧的文学功底和主要演员的个人魅力来吸引观众,其实是这是指向了一条低成本快产出的电视剧制作之路。

《渴望》在剧作模式上依然沿袭了传统电视剧的思路:它有一个连续而波折起伏的剧情。而《编辑部的故事》则甩开了这样的套路,让每一集独立成篇,针对不同的事件和客座人物展开,让贯穿全篇的六位主角成为不同主题事件的观察者、评论者和参与者,这在中国内地的电视剧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实际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室内情景剧的开端。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4)

濮存昕

《编辑部的故事》的成功同样有赖于在九十年代曾经在中国占据主流影响地位的京腔影视文化,而它幕后的主导推动者也正是这个剧的核心编剧:王朔。后者在创作中有一个强烈的意图,即不再先入为主的将人物刻画为善恶美丑分明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而是将他们的道德段位拉低到一个普通人的水准:好坏参半,良知与欲望相互纠缠,逐利的本位和奉献的理想交织出现。也因此,《编辑部的故事》在实质上摆脱了再彼时电视剧中普遍存在的带着“社会主义宣传口径”的基调,而向更随意和世俗的市民生活靠拢,它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几位调性鲜明而不再僵化死板的人物:外表憨厚但内藏机锋同时不断释放情感炮弹的李东宝,文艺多才又目空一切桀骜不驯的戈玲,机敏狡诈利欲熏心但时不时又正义感爆棚的余德利,小气抠门胆怂怕事又充满着同情心的刘叔友,以及满嘴革命辞藻却挡不住庸俗自利一面的牛大姐,只有宽厚仁慈博爱忠厚的主编老陈成为这个剧带有正面积极色彩的一枚“定海神针”。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5)

刘蓓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以后,曾经有不少批评意见指责剧中人物尽管顶着编辑的头衔,但却不是带着文化气息的知识分子文化人,倒像是一群闲着没事到处招惹是非的市民百姓,“整天瞎贫”。殊不知这样的评价其实正中了编剧王朔和总策划郑晓龙的意图:他们本来也无意刻画一群咬文嚼字躲在书斋中爬格子的写字先生。在杂志编辑部的环境设定下,他们所着力塑造的正是一群带着小市民心态的普通百姓,用这些人物的眼光去审视那个时代千奇百怪的社会事件。

于是我们在剧中看到了婚外情、江湖骗术、走后门、大吃大喝、商业贿赂、末世谣言等等一系列普通人耳熟能详的社会百态。它们都被编剧以巧妙的手法融入剧情之中呈现在主要人物面前。而后者则以带着普通人气息的鲜活态度口吻去评判事件并参与其中改变它们的进程走向。说到底,《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小市民”们以平民化的视角痛快淋漓针砭时弊的活报剧。它魅力的本源就来自于这种包藏在世俗之下咄咄逼人的尖锐批判性。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6)

郭冬临

当然,它的创作者们保持着一种现实而聪明的态度,始终让剧作的基调在表面上处于上扬的积极走向。但剧中牛大姐不断重复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在很多时候遭遇的却是带着强烈嘲讽意味几乎触碰那个时代底线的“擦边球”:

比如,在《小保姆》一集中出现的这位好吃懒做挑剔贪婪的家庭服务员在先前的大陆影视作品中几乎不能想象:再早十多年如果某位编剧以如此方式刻画一位底层劳动者,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一顶“现型反革命”大帽子。在《飞来的星星》中,当小行星撞地球的谣言在编辑部内四散,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孩子”立刻陷入了末日来临的醉生梦死,刘书友甚至“堕落”到要抓紧时间多吃几个鸡腿好把失去的人生“赚回来”的地步,连“立场无比坚定”的牛大姐也慌了神儿,匆忙安排后事。在通篇充满强烈讽刺口吻的《吃不消》里,这群想要通过文章批判公款大吃大喝丑态的编辑却自己陷入了不断要用公款请客吃饭的怪圈中,行为与思想的悖论矛盾状态昭然若揭。而《谁是谁非》则借夫妻内讧争斗演了一场罗生门的认知游戏,谁对谁错事实为何,完全取决于站在什么立场听信哪一方的陈述,从实质上挑战了唯物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更不用提在《娶个什么好》里,张国立扮演的赵永刚被带着明显“男同志”倾向,以极其暧昧的眼神和说话口吻不断挑逗李东宝,这恐怕是大陆国产影视剧中正式出现的第一个同性恋人物。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7)

傅彪

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带着过火政治调侃意味的细节:在《谁主沉浮》中,当大山用“很多斯巴达式的军队走了几万英里投奔那里,山上布满了原始人洞穴一样的兵营,每天早上一个穿着灰色制服的士兵吹着凄厉的喇叭,把人们从睡梦中叫醒”来形容革命圣地的时候,相信那个年代很多观众脖子后面都冒出了冷汗。在《侵权之争》中,当两个骗子驱使着浑身涂满黑色油彩的儿童排练五十年代歌曲《我的祖国在黑非洲》时,那种荒诞的错位感几乎把我们带到了政治讽刺的边缘。最精彩的当属《人工智能人》,通过一个科幻式的人工智能设定,从“机器人”的角度观察揭露了人性之中的自私、贪婪、势利和见利忘义,而接近结尾处同事之间互相揭发甚至是批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绝对会让人回想起中国历史上某些让人极端痛楚的时刻。

尽管在每一集的结尾,编剧都会以正面口吻插入固定的积极向上内容,整部剧的最后一集甚至是为南方水灾捐款处出力的“正能量”大结局,但是上述那些“处心积虑的夹枪带棒”依然如同刀割针扎一样不断刺痛人们内心的历史和政治疮疤。它们突兀而醒目的伫立于剧中,与每一个阳光明媚的大团圆结局都形成了极端对立的反差。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8)

冯小刚

不能忽视的是京腔京韵和北京文化描述事物的独特思维逻辑为《编辑部的故事》所带来的感官魅力。当张国立扮演的赵永刚用“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儿。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压扁了。都躲过去了吧,什么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你说赶谁都是个九死一生”来形容人生的艰难时,我们无法不感叹这种排山倒海波浪暗涌的口语所带来的压倒性气势。做为编剧的王朔和冯小刚在这部剧中第一次把北京方言的强大表现力和冲击力发挥到了极致。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9)

英达

《编辑部的故事》对语言的雕琢和对人物个性的丰富塑造也为演员们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来发挥个人表演的魅力。葛优,在此之前一直在影视剧中徘徊于主要配角的边缘,通过《编辑部的故事》终于让人意识到他内敛而充满丰富细腻变化的表演能力,这个剧打开了他通向中国第一号男演员的通道。侯耀华,虽然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次子,但此前只能在电视剧和小品中客串出演,正是在《编辑部的故事》中那利落简练而筋道准确的表演为他带来了第一个标杆性的角色,让他走入了著名演员的行列。而像吕齐和张瞳这样的北京人艺资深老演员,以前只能在北京的舞台上展现他们的精湛娴熟演技,正是《编辑部的故事》让全国观众见识了他们四两拨千斤式的扎实表演功底和表现力。更不用说李诚儒、张国立、刘蓓、傅彪等人正是因为在此剧中的精彩客串而让全国观众对他们熟识起来(多年后,更有人认为张国立在本剧中扮演的大龄未婚男青年赵永刚是他演员生涯中的最佳表现)。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0)

张国立

最后,除了演员之外,《编辑部的故事》还把一个重量级人物捧到了前台。冯小刚,在整个八十年代一直是电影和电视剧组中的技术工作人员。正是通过《编辑部的故事》,他由技术人员转为创作人员,和王朔一起为这部剧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剧作。他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编剧继而导演,最终定格为一个足以撼动影响整个中国影视圈的关键性人物。

《编辑部的故事》后来还有两次续作:1997年,导演赵宝刚和编剧冯小刚又集合原班人马拍摄了它的贺岁篇;而21年后,郑晓龙又拉着吕丽萍和一众“鲜肉”另起炉灶拍摄了《新编辑部故事》。遗憾的是,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因为失去了对现实的针对性而流于口水化,完全不能延续原作的精气神儿。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编辑部的故事》之所以能在大江南北脍炙人口为人所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它还原了那个时代我们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市井小人物,并以他们为载体用外柔内刚的犀利口吻针砭时弊嘲讽现实。这在1991年的中国影视圈,几乎是敢为人先的一次最大胆尝试。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1)

李玲玉

经典台词

1.别看平时都人五人六的,其实都是能为了仨瓜俩枣就载歌载舞的主儿。

2.八国联军的子孙们,来势汹汹,容不得您把儿女教育成社会主义新人,他们就变成八国联军的家属,杀回来挖社会主义墙角了。

3.多少迷失方向的青年,还不都是靠读好书追求真理的?!

4.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在黑暗中摸索了好多年才敢干给革命指南的事儿,您刚会背两句革命口号就敢吹这么大牛?

5.裸体一旦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道德一旦沦为虚伪便是最下流的。

6.就你这样的,但凡警惕性高点儿的都觉得可疑。

7.没想到你长的那么有喜剧效果,而且是强买强卖的那种。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2)

李成儒

8.我怎么就不能让她觉得如获至宝呢?

9.从你梳理头发的时候,我就感觉你有一种少年老成的眼神。当你对这镜子用冷眼审视那张端庄的悲严时,完全不同于你这个年龄的女孩在镜子面前所表现出来那种搔首弄姿。你只是随便梳了一下头,如果再略施粉黛...说实话,我不善于赞扬别人,所以我只能用白描的办法描绘呈现在我面前的美好的事物。何况众所周知,技艺再精湛的画家,对大自然本身所缔造的美的表现也只是皮毛。站在你这样的女孩面前,我常常感到有无限的失望和气馁。幸好能给我这种感觉的女孩在女性中只是凤毛麟角。 纯粹让我感觉自己是一悲剧性的人物。不然出了门,看见那些浅薄的俗不可耐的女人满街都是,我又找不着北了。

10.居然有人怕把我给打坏了。你胆子有多大呀?我告诉你,你脾气不好?我脾气也不见得就比你强。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3)

丁广泉

11.我又一次深深的体会到,象咱们这样,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人,怎么能不进步呢,进步的怎么能不快呢!

12.象话吗,您说,本来我对这帮小日本也挺同情的,就这么点儿小国家,要嘛没嘛, 不比咱们那,地大物博,怎么折腾他也能对付着过。一门心思跟他友好。可要这样,就甭怪我大汉族主义,是你先不跟我友好的。

13.当年参加革命,就没想到要挣人民的币。

14.你小看我了,就为地球上这点儿俗事儿,我犯不上跑这么远的路跟您磨牙来。再说了,国内外的事我一点也不比你们知道的多。就真知道也不爱跟你们瞎传。您听新华社就行了。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4)

大山

15.跟知识分子就是这点不好,干轻浮的事儿还得出师有名。

16.其实就是为省钱,这知识分子就惯会给穷酸找台阶。赶明儿有钱了吧,我照足了腐蚀你一次,或者你腐蚀我一次。

17.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18.咱们把他捧成圣人,他就得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19狗玉子他妈就算一胎生五个,也没你什么事儿。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5)

吴斌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6)

跟现在比当年确实很嫩很嫩

20.趣味高雅,爱好文艺,精通各种雕虫小技

21.要是有什么事办不到,你也别怨我不尽心,那是我没能耐。

22.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儿,就可能长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儿!啊,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前把脑袋压扁了!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咱们呢!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儿!哎呀,钙多了不长个儿,钙少了吧螺圈儿腿儿!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儿了,天上下雹子,地上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躲着个坏人,你说,赶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这都是明枪!还有暗箭呢!哼!势利眼,冷脸子,闲言碎语,指桑骂槐!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让人瞧不起!忠厚人家说你傻,精明了人家说你尖!冷淡了大伙说你傲,热情了群众说你浪!走在前头儿挨闷棍儿,走在后头儿全没份儿!这也叫活着!?纯粹是他妈练一辈子轻功!

23.我就是那,苦孩子里的头儿头儿,黄连树的根儿根儿,苦瓜藤的尖儿尖儿,药罐子里的渣儿渣儿!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7)

马晓晴

24.我们女人一生总要疯几次,不像男人,永远清醒...

25.听说城里生活好,我就来了,鸡窝关不住金凤凰,牢房锁不住自由人!

26.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

27.我一个人风餐露宿,弹尽粮绝,用最后一块钱买了这本人间指南

28.你那罗伯特进行曲想好了没?

什么罗伯特?

就是萝卜的特别做法啊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8)

李建华

29.谁裤裆破了把你露出来了

30.蕾丝本说自己靠晒太阳充电,后来找借口吃了余德利的饭,余德利无奈地说:得,我出去晒太阳吧

31.一个小保姆在挑雇主的时候说:那不行,别的我可能带着大家一块儿玩,可看电视我得一个人静静的,左手拿把瓜子,右手拿条手绢,边看边流泪,我得为以后当演员打基础,你说呢?

32.以前老师挺费劲的教,我们也挺费劲的学,后来又挺费劲的还给老师了。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19)

李绪良

33.长大了修理地球,然后喂猪,喂完了猪又去喂人

34.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官肚里也能骑自行车吧

几圈?

四圈没问题!

打麻将呀?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20)

姜黎黎

35.你不是说插队的时候你能杠二百多斤吗?”

我说过一次扛吗

36.哦。。。。。原来如彼!

37.就冲你这双无知的大眼睛

38.我不是一直这么。。。。。道貌岸然的坐着吗?

39.你说什么?美国人要我脑袋?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21)

刘斌

40.你说我粘个痣,几天不糊子,像不像在炮火隆隆的战争年代出生的那拨儿人?

不像,你像那些三年自然灾害时出生的营养不良的人

41.您要还是梳大辫子那会儿,我非扎您怀里不可

42.余德利夸一诗人写的诗:“你瞧瞧人家这。。。。这标点儿点的。”

43.你们这位女同志是不是脾气不好?

她的脾气已经好多了。我们这位同志过去是开公共汽车的,要在那时候,象你这么说话她板儿砖早拍上你了!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22)

修宗迪

44.余德利:我怎么装坏蛋就这么象呢?

老张: 没事儿,小余。 有那么多老演员不是一辈子专演坏蛋吗?观众也没把他们自个儿当坏人。

葛玲: 人家老演员是形似,咱余德利是神似。

45.咱俩才叫有缘。那句诗怎么说得来着?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咱编辑部。

46.合着只要有一线生机, 我就没戏。

47.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就是这笑起来……夜猫子似的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23)

梁冠华

48.这叫大尾巴狼,玩深沉

49.脸皮真厚,能插得住筷子

50.描述一个人:年龄在十八到三十八之间

51.诗和词的区别你都不懂?就是一个叫“诗”!!!一...一个叫“词”……

52.对不起您了,最远最远我就想到月亮,其实知道月亮都多余,我们是“人间”指南!

53.上老虎凳咱就扛着,要是施美人计咱就招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24)

陈肖依

54.敌人的糖衣炮弹来了,我就把糖衣吃了把炮弹给扔回去

55.读者:你是“知音大姐”吗?

李冬宝:对,我是“知音大姐”……

读者:不对呀!怎么是一男的?

李冬宝:“知音大姐”是栏目的名称,我是这个栏目的编辑。

读者:没劲,真没劲!我以为“知音大姐”是一温不筋儿的,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儿,弄了半天是一大老爷们儿,得了,再见吧您呐!

李冬宝:戈玲,明天把“知音大姐”改成“姐们儿大爷”得了,省得老让读者扫兴。

马未都为啥叫于谦谦哥(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参与编剧)(25)

韩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