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2)

1912年10月17日, 马毓宝授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

地点:

北京

类别:

人物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3)

马毓宝像 图源:《大革命写真·第九集》1912 年 3 月

马毓宝( 1864 年-1933 年 2 月 1 日),字元良、孝先,安徽蒙城马圩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毅军统领马金叙之子。

1908年,马毓宝毕业于北洋陆军大学正则班第 1 期。后来升任陆军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辛亥革命时,他在江西九江起义,任九江都督。后来他被拥立为江西都督。因不接受孙中山委派的熊樾山到内务部任职,受革命党人排挤,马毓宝于 1912 年 1 月辞任。此后,马毓宝曾任北京政府大总统顾问。1912 年 10 月 17 日,获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22 年 9 月 14 日,获将军府授为宝威将军。国民政府时期,马毓宝曾任参军处参军。

1933 年 2 月 1 日,马毓宝逝世。享年 70 岁。其遗体归葬老家蒙城。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4)

民国初期与九江相关的马毓(音“玉”)宝有两位,一位是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安徽蒙城人马毓宝,另一位是参加了李烈钧领导的湖口二次革命,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牺牲在欧洲的云南人马毓宝。两人相差了 30 岁,级别也相差甚远。但如今在网络上介绍马毓宝的文章,却常常将两人的照片搞混。

两位马毓宝的名气都不大,影响力有限,关注的人少,出现史料上的失误也不足为怪。然而,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也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情况,当年被赞誉的,或许现在被贬低,可能在以后又被抬到供桌上。

两位马毓宝的前一位,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举个例子,纸币是中国发明的,从宋代到现代,被印制在纸币上的名人(那种群众形象的不算),仅有数十位,包括孔子、关羽、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等人,这其中就有江西第一任都督马毓宝。试问,他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5)

1921 年江西银行五圆劵 图源:上海阳明拍卖

马毓宝成名于九江,曾领上将军衔。在《九江市志》、《九江人物志》等志书中,却都没有他的单独条目,几家百科网站对他的记录也只有寥寥数语,他的名气远逊于同样被印在纸币上的民国政府主席——林森(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林森同样成名于九江,还是马毓宝的部下。

马毓宝是安徽人,世家子弟,父亲马金叙曾为清军统领,甲午战争期间在朝鲜、辽宁等地抗击过日本人,似乎战绩不佳。八国联军犯北京期间,马金叙率领马毓宝等四个儿子奋力抗击,似乎战绩又不佳。他保着光绪帝、慈禧太后西逃,可谓忠勇之将,算得上勇敢,也很忠于清廷。

马金叙忠勇么?请看下面这则新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马金叙为直隶提督。1912 年,大清才亡,忠勇的马金叙摇身成为了民国将帅,直隶提督可不是一般的位置。​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6)

《申报》1912年4月8日

笔者特别写这一段,是因为还没见到挖掘这段历史的文章,也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本篇讲述的马毓宝的背景很不简单,他是个军二代。

揭开马毓宝这个身份,就能理解他为什么很顺。维基百科称,马毓宝 1908 年毕业于北洋陆军大学正则班第 1 期。这段记录的年份或许有问题。北洋陆军大学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唯一一所最高级别的军事学府。1906 年 5 月创设时被称为“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学员分为速成、深造两班,深造班即正则班。两班在 1909 年春先后毕业,合称为第 1 期。因此马毓宝应在 1909 年毕业。

毕业时已有 45 岁,这个年龄上军校,还是 1 期的深造班,论资历马毓宝可以排在所有民国将领的前几位。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7)

上谕·宫门抄 《申报》1910 年 5 月 8 日

1910 年,马毓宝被授予正军校官衔。清末新军仿照普鲁士军制建立了军阶等级,正军校是正五品,相当于原清军守备。请注意笔者另划出的一个名字,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应该知道他是谁。

被派往南昌任职的马毓宝先任参军一职,1911 年 1 月升任陆军第二十七五十三标标统。混成协是新军的编制,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师,二十七混成协是驻江西的最高军事单位,下辖两个标(相当于旅),其中五十三标驻九江,九江还有五十五标的两个营。就任五十三标标统的马毓宝,成为了九江最高军事长官。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8)

赣浔两防军统之小更变 《申报》1911 年 1 月 24 日

后面的故事就是辛亥革命了,本系列讲述的九江近代著名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多与 2011 年 10 月九江光复有关。包括李烈钧、吴铁城、林森、蒋群、刘士毅等等。关于九江辛亥革命的故事,会在本月 23 日单独讲述,本篇略过。

这场在九江革命党人下鼓动举行的起义,几乎没有流血,在之后成立的九江军政府分府中,马毓宝就任都督。从这一天开始,马毓宝的名字响彻全国,他很快又成为浔皖都督,统领了九江和安徽。九江起义后,李烈钧率领革命军首先向安庆进发(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江西都督李烈钧》),使得安徽率先光复,因此安徽人奉九江为赣皖革命之首府。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9)

专电 《申报》1911 年 12 月 10 日

1911 年 12 月 1 日,南昌光复。9 日(上图为阴历,宣统三年十月十九日),马毓宝在民众的欢呼中到达南昌,就任江西都督。之前曾有两任江西都督,就任时间短暂,无论从贡献还是影响力,马毓宝被公认为民国赣省第一都督(其实是第三任)。

马毓宝在都督的位置上也没坐多久。1912 年 3 月(很多资料声称在 1 月),他被迫辞职,让位给部下李烈钧。关于这一段公案,说法各一。有的说是因为马毓宝因不接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派来的人,受到了革命党的排挤。有的说是李烈钧在暗中搞鬼,派出流氓搞事情,使马毓宝难以招架。有的说是因为马毓宝不能弹压洪帮势力,江西民众请求铁腕的李烈钧来治理本省混乱的局面。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0)

江西马都督在南昌欢迎同盟会支部职员 图源:《大革命写真·第九集》1912 年 3 月

显然最后一种说法不可信:李烈钧并没有上任,谁能知道他能治理乱局?马毓宝下台也是必然,他的能力不足以培养嫡系,做大做强,都督的位置必然会被虎视眈眈的革命党人抢走。

笔者以为,马毓宝被搞下来,还是南北之间的对立所致,江西革命党的势力太大,旧军官出身的马毓宝压不住,直到李纯带着北洋部队杀进江西,才将革命党人扫除干净。

从江西都督的位置退下来后,马毓宝没有什么太大作为。但毕竟是为辛亥革命做过巨大贡献的老人,历届政府对他仍很尊重。马毓宝先到了北京,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22 年 9 月,获授宝威将军。1932 年 7 月,马毓宝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政府参军。1933 年 2 月 8 日,马毓宝在上海病逝,年 59 岁,民国政府以上将待遇为他办理后事。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1)

国民政府命令 《申报》1933 年 2 月 20 日

关于马毓宝其人,一些文章在介绍九江辛亥革命时会提到他。据说马毓宝曾坚辞不肯当都督,却“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勉强应允。不少作者声称,马毓宝懦弱无主见,且无革命思想,同盟会员和起义将领或威望不足,或为他的部下,只能公举他做领袖。

有人将他与黎元洪相比。黎元洪在武昌起义时是协统,起义当晚被吓得魂飞魄散,躲在朋友家里,却被革命党人找到,推举他当了湖北都督。马毓宝和黎元洪,都是的旧官僚,却白白拿到了胜利果实,扮演了一个“英雄”角色。

笔者以为,做出这种评价是对历史的无知。试问:革命成功后,谁不想抢夺胜利果实,为什么大家都推举了保守的官僚担任最高统帅?换一个角度看很简单,革命党人都是下层军官,谁敢坐上这个位置?不能服众就等着掉脑袋。这是博弈的结果,官场上这种情况太多了,不是马毓宝、黎元洪白拿了胜利果实,而是只有将果实交给这种不左不右的将帅,胜利才能保得住。待到革命党或者保守党人的翅膀硬了,就会把他们赶走,就如李烈钧等人所为。

马毓宝不是个饭桶,更不是没有势力,请注意本文之前的一段,1912 年 3 月,他被李烈钧挤下来,4 月,他的父亲马金叙被任命为直隶提督,袁世凯的高级军事顾问。别忘了他是军二代,还以为他真的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角色?

后记:

本篇写得特别累,介绍马毓宝的文章太少,有关他生平的资料错误甚多。笔者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在故纸堆里翻找,本篇中大部分图片、资料都是网络上没有的。

笔者觉得还是值得,他或许是个懦弱无主见的人,但我们不应该否定他的贡献。如果不是马毓宝领导了九江乃至江西省的辛亥革命,江西的光复未必这么顺利。作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马毓宝必有其价值之所在。

九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九江历史上的今天)(12)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