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的茫茫戈壁滩上,往往上百公里荒无人烟。只有西北风经年累月留下了一座座形态迥异、怪石林立的“古堡”。当风呼呼吹过时,发出非常可怕的鬼哭狼嚎的声音,这就是雅丹魔鬼城。这里全年少雨、日照强烈,夏季燥热、冬季干冷,因此黄沙漫天。

黄喉蜂虎最早什么年代出现的(蝎虎现身青海戈壁)(1)

01蝎虎现身青海戈壁,它们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晒太阳

在茫茫戈壁滩上徒步,还时不时被一些窜来窜去的小动物吸引。有的根本就不把你当人看,根本就不理你,摆着各种姿势在晒太阳。

有的则站在沙堆上,像个诗人在吟诗,又像在翘首远望,似留守儿童盼望千里之外打工的父母这时能回家。

这家伙常年生活在雅丹魔鬼城,栖息在干旱的沙地里。常常一到上午8点多就趴在洞口,尽量地伸展四肢晒太阳,一直晒到太阳偏西,它们才打道回洞里去。

若天气持续转冷或出现异常时,它们就会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小精灵,青海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为“蝎虎”,意为“跑得飞快的小东西”。 蝎虎的中文学名叫青海沙蜥,也有的地方称其为蝎虎子、蛇皮溜、沙婆子、沙虎子。

黄喉蜂虎最早什么年代出现的(蝎虎现身青海戈壁)(2)

02遇敌则断尾求生,从空气中获取身体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辐射能量来提高体温

蝎虎体态十分娇小,身长4-7厘米;光溜溜的圆脑袋很像癞蛤蟆的脑袋,头上似乎还有戒疤一样的痕迹;周身布满鳞片,像一个全身穿上铠甲的士兵。

一个长长的尾巴总喜欢摇摇摆摆。公蝎虎尾部末端的颜色是黑色的,但是母蝎虎是暗黄色的。公蝎虎的个体一般比母蝎虎的体重更重,体长更长,尾长更长。没办法,不长得帅气点,向来好色的母蝎虎看不上。

背部中央长有灰黄或橘黄色的脊纹,沿身体两侧还有深色斑点,这样一来,与沙地的背景很协调,隐蔽性好,天敌找不到它;腹部整体呈白色,这样能反射沙地表面的高温辐射。

蝎虎的上下眼睑边缘的鳞片特化成锯齿状,形成两排密密的“ 睫毛”,鼻孔内侧则生有皮瓣,这可不是好看的花瓶,它是有用处的,可以凭借它阻拦风沙侵入眼鼻。

这货的四肢粗短,爬行速度很快,出乎你的意料,方便它们在荒漠中活动、挖穴或者寻找食物;指趾两侧鳞片特化成栉状,可以增加与沙面的接触面积,以免陷进沙中,变成天敌的口中食。

水向来是万物之源,但蝎虎压根就不用喝水,蝎虎有什么“黑科技”呢?因为它们仅仅依靠食物中的水分和早晨相对湿润的空气中获取水分就可以满足一天的用水量。难怪说连骆驼都甘拜下风。

蝎虎全身布满了鳞片,这东东可不是用来好看的,主要是防止散失身体里的水分;加上蝎虎的皮肤没有腺体,不分泌液体,排泄物也干燥少水。这么节约用水,真可以评为荒漠节水能手。

蝎虎的腹部有较大的黑斑,清晨它们刚出洞活动时,用它可以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这样能更加快速提高体温。

嘿嘿,蝎虎还有更毒辣的一招,为了保护自己而“自残”。当遭敌袭击时, 蝎虎常常留下断尾,更有意思的是,断尾还能不停地跳动,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而蝎虎则趁这个机会溜之大吉。

黄喉蜂虎最早什么年代出现的(蝎虎现身青海戈壁)(3)

03复杂的“尾”体语言,习惯用卷尾摆尾动作来交流,还用卷尾摆尾来求爱

蝎虎长大后,也要结婚生子,这货整日只知道嗮太阳,但一旦要找对象了,它还是有一套的,它用卷尾摆尾来求爱。

梳妆打扮后,它并没有立即钻出洞穴,而是探头探脑在洞穴口张望,先是机警地观察周边的环境,查看是否有敌人。确定很安全之后,就飞快地爬上沙丘顶上。但是,上面已经有好几只公蝎虎在。

它深知优胜劣汰的道理,为了战胜情敌,他们抬头挺胸,斗志昂扬。在此后的战斗中,它会不断摇摆和卷曲自己的尾巴,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对方宣战:我比你强,赶快滚开!

更有意思的是,蝎虎还有复杂的“尾”体语言,无论公母都表现出有趣的卷尾摆尾动作:它们的尾巴时而像竹竿一样直立,时而小幅度弯曲,就像天津麻花一样极度弯曲。有的时候就像微风拂动般轻微摆动,有的时候就像狂风暴雨般急剧摆动。

它们卷尾和摆尾的每一个动作到底代表什么意思,这个目前还没有科学家研究出来。

动物爱好者猜测,它们应该是通过这个动作在进行交流,就如同我们人类的肢体语言一样,或许是在示好,或许是在拒绝,甚至是在警告。

不过,如此有趣的行为确实为雅丹魔鬼城增添了不少的生机。

黄喉蜂虎最早什么年代出现的(蝎虎现身青海戈壁)(4)

04母蝎虎把自己肚子作为育婴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乱跳

在新疆海拔1000-3000米地区,雌奇台沙蜥通常将卵产出,让它们在外界环境中独立发育并孵化出小沙蜥。

在青海高海拔地区,雌蜥的卵通常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型后以幼蜥的形式产出。这就是卵胎生,蝎虎就是这种生殖方式的代表。

因为高原上温度低、含氧量少,蝎虎可以活动的时间大概只有每年的5月初-9月底,比低海拔地区的沙蜥至少要短1个月。

如果在青藏高原的洞里产卵,小蝎虎很可能孵化不出来,或者刚孵出来就要进入冬眠期,没有足够的能量让脆弱的新生命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季。

于是,这就演化出了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卵胎生。而且母蝎虎性成熟时间滞后,体型通常更大一些,达到性成熟的母蝎虎体长一般7厘米。“聪明”的雌蝎虎便把自己肚子作为育婴室,给后代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发育环境。

当然,相较于哺乳动物,它们并非纯粹地待在子宫内由胎盘供给养分,而是在卵内发育,靠蛋内的养分滋长。受精卵可以在母亲的子宫内完成发育,一出生就是活蹦乱跳的小崽崽。

黄喉蜂虎最早什么年代出现的(蝎虎现身青海戈壁)(5)

05喜欢与“陌生人”同穴过冬,不是与别人妈妈,就是别人爸爸

大多数沙蜥的繁殖,都会选择在食物丰富和气候适宜的春夏季进行,但是蝎虎却选择在8-9月繁殖,这个时候即将进入秋季,青海的气候已经十分寒冷了。

在这个时候,刚出生的小蝎虎就要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但是蝎虎越冬存活率却高达84.4%。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这样的存活率是非常少见的。其实,这与与蝎虎独特的越冬模式有关。

随着冬天的来临,蝎虎就要进入冬眠,可是这个时候不仅小蝎虎还很小,即使是成年的蝎虎也很难通过阳光来获取温暖。于是,聪明的蝎虎便决定“抱团取暖”。这样既可以保证小蜥蜴的存活,也可以让成年蝎虎安全越冬。

专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蝎虎的洞穴中,有的母蝎虎和小蝎虎一起越冬,有的是公蝎虎和小蝎虎一起越冬,有的母蝎虎、公蝎虎和小蝎虎一起越冬。不过,一般是母蝎虎带着小蝎虎一起过冬。

最为奇特的是,蝎虎在洞穴中“抱团取暖”过冬时,同一洞穴中的蝎虎绝大多数都不是父子、母子或兄弟姐妹关系,也就说,许多是“陌生人”,它们是一种非亲缘的关系。那么,宝宝为何不与自己的“亲人”住一起过冬呢?

黄喉蜂虎最早什么年代出现的(蝎虎现身青海戈壁)(6)

结语

蝎虎是一种不起眼的爬行动物,它既不像狮子老虎那样威猛,更不像兔子那样灵敏,可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避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别以为这小家伙只知道晒太阳和睡觉,它们可是人类的好帮手呢,在沙漠里成了植物的保护神。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大自然》杂志、《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