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北齐、南陈是南北朝时期最后的分裂国家,常被称为“后三国”,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最长的也仅30余年,就湮灭在南北统一的历史潮流中。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

在三国短暂的和平共处一段时间后,陈朝首先按耐不住,主动向外展开军事行动。在现实和历史的双重因素下,陈朝将北伐对象确定为北齐,陈朝北伐纪律严明,势如破竹,仅半年就重占淮南。

北齐则因内部政治腐朽,君臣昏庸无能,导致军事上的节节败退。而北齐军事上的失利又给北周伐齐可乘之机,在经过几次小规模试探后,北周确定了一条合理的“攻齐”路线,一鼓作气,直下晋阳。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2)

然而,陈朝过度打击北齐,反而破坏了周、齐、陈三国之间微妙的平衡状态。北齐灭亡后,北周实力大涨,给陈朝带来了极大的军事压力。

吴明彻在徐州与北周交战失败后,陈朝不得不退出淮南,重新龟缩在长江以南。北周将陈朝牢牢困锁在江南一隅之地,陈朝的灭亡己只是时间问题。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3)

北齐对外失策之处分析

北齐在与北周对抗中,逐渐由占尽优势,演变为全面败落,最终身死国灭,历经了一个短暂却深刻的过程。高洋亲政后,志向高远,且热衷政事,裁并州郡,整顿吏治,矢志不忘其父高欢灭西魏,天下一统的愿望,高洋的亲力亲为,励精图治。当然,这是前期的高洋,后期的高洋,逐渐忘却国家政务,沉湎享乐,不复人君之志。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4)

孝昭帝高演即位后,继承其父兄早期志向,积极进取,然而孝昭寿命不长,突然去世,其弟高湛(武成帝)匆忙即位,高湛临时登基,并未获得北镇勋贵集团的认可,于是高湛决定利用宗室亲王平衡勋贵势力。此举果然见效,政局一度稳定,然而高湛忙于稳固统治地位,逐渐放松乃至放弃了对外进取扩张的野心。

武成朝“朝政渐紊”,其诱因在于平秦王高归彦叛乱。大宁元年,高湛大封宗室,此举明显带有利用宗亲子弟牵制勋贵的目的。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5)

高归彦的谋反,破碎了高湛对宗室的信任,此后,高湛愈发依赖宫室中人,北齐恩悻集团开始崭露头角,执掌朝政,皇帝依靠恩悻制约宗室和勋贵势力的做法成为常态,北齐朝政也因恩悻集团的参与,表现的更加复杂且残酷,恩俸为一己之私也失去进取心,北齐逐渐走向衰落,对外扩张也成一纸空谈,不复存在。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6)

陈朝对外失策之处分析

北周武帝时,鲍宏“与杜子晖聘于陈,谋伐齐也。陈遂出兵江北以侵齐”。陈朝之所以同意联盟攻齐,与陈与北周的两次摩擦冲突是分不开的,在这两次军事交锋中,陈朝都未能占到多少便宜,因此对于北周主动抛出的橄榄枝,陈朝君臣问达成了战略共识。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7)

既然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在西边和北边均无法打开突破口,故而在外交上实现周陈的联盟,并使之稳固不失一个可行办法。正是在这一符合客观实际的外交战略指导下,才有了与周联好,连周攻齐等一系列决策的提出与实施。

陈朝能够为达到长远的战略目标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变外交策略。在这次与周联盟的前期,陈朝统治者以其长远的政治眼光,不在眼前局部利益做过多纠缠,放眼长远目标,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8)

周陈联盟是周、陈两国试图联合取齐土的外交产物,并随着北齐势力对双方威胁的大小而不断地强化或弱化。换句话说,周陈联盟是极不稳固的,随时会因为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双方亲疏关系。

在联盟内部,北周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联盟首先由北周提议而成,更主要的是北周寄希望从中攥取更大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陈朝在联盟中更多扮演的北周灭齐路上的先锋军。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9)

一旦北齐实力被削弱,早已对北齐虎视眈眈的北周必然与陈朝争夺北齐领土,向外拓展本国政治与军事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破坏周陈联盟也是在所不惜,这也是其国家利益使然。

太建二年,周陈联盟达成后,陈朝北伐进展一路顺利,仅用半年就将失去的淮南之地重新收归。在北伐前期,北周两次遣使报聘陈朝,会见内容史籍虽无具文详述,但从周陈边境未见军事摩擦可以看出,周陈此时还处于联盟的蜜月期。陈朝攻取淮南后,实力迅速膨胀,引起了北周明显的注意与警惕。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0)

一方面,北周从陈齐之战中觉察到了北齐政治上的腐朽和军事上的虚弱,新一轮的灭齐战争提案就摆在了北周君臣面前。

另一方面,北周警惕的不仅是陈朝力量的增强,更深刻的矛盾在于:陈朝在重据淮南之后,有虎视中原,进一步向淮北拓展的意图,而黄河以北是北周一直觊觎,未来势必要抢夺的战略要地。这是因为,虽然此时北周僻处西陲,但东出崤函,灭齐向东发展,继而独霸中原是北周既定的战略目标。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1)

从地缘因素来说,北周绝不会容忍一个新的强敌染指中原领土,构成日后北周在北方又一个争斗对象。因此,北周面对形势的变化迅速做出两手应对方案。

其一,加快灭齐步伐,避免北齐领土被陈朝占领太多。

其二,无视陈朝继续联合灭齐的提议,撇开陈朝,单独行动。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2)

况且周陈间此次联盟只是双方的一个口头协议,也没有具体详备的权益分配。陈宣帝希望北周割让荆襄一隅以表诚意,杜杲却认为以齐土作为两国的瓜分战利品,因此双方在此中的利益分配可谓空白一片。

这种结盟形式,一方面是古代尚未发展出完善成熟理论支持外交盟约的成立,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北周在这次结盟中并没有表现出足够诚意,以一个还未实现的目标(攻占北齐)作为双方的利益分配点,更没有具体到双方能够分领到的疆域范围,明显带有敷衍陈朝的意昧,也为联盟最终走向破产埋下了伏笔。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3)

毕竟任何外交手段或措施都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才提出或制定的,北周不可能坐视陈朝势力的不断壮大甚至威胁到自身的安全。

陈朝在灭齐战争中力量迅速增长引起北周上下一致的警觉,并针对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修改对外政策,甚至不惜撕毁周陈联盟,以遏制陈朝的膨胀发展。然而,陈宣帝此时尚未觉察到陈军攻取淮南后国际形势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并且一再犯错。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4)

首先,在陈、周、齐三足鼎立时期,维持己国生存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各方面势力的军事平衡。陈朝占领淮南,对齐已造成重创,北齐本身又陷入多方包围局面,国家实力大为下降。陈朝本应该停止对齐军事行动,努力恢复新占领区的治安秩序和经济发展环境,同时也减轻北齐边境压力,增强其对抗北周军队进攻的力量。

然而,陈军却依然徘徊于淮北河南等地。河南是北齐政治之根本,不得不防,陈朝此举间接地削弱了北齐防御北周进攻的能力,以后北齐迅速溃败于北周军队进攻,陈朝实际出了几分力。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5)

其次,在没有明确完备和成文的条款制约下,只有口头约定的盟约是不可靠的,陈朝北伐后,北周两次遣使陈朝,陈也相与唱和,表现了盟友之间的亲密无间。

然而陈占淮南后,陈朝再次出使北周,却不见北周积极回应,可见周陈联盟间已出现明显裂痕,这是因为北周己觉察到了陈朝下一步军事动向,提前采取防备措施。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6)

北周占领齐土后,迅速接管北齐各军事要塞,与陈朝将领吴明彻在吕梁展开激战,最终大败陈军,活捉吴明彻,重新将陈军赶回长江以南。陈朝北伐最终功亏一篑,功败垂成,令人惋惜。

而北周能在三国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则在于,在北周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多次遭遇到即将被困死绞杀的危险境地,但由于北周创建者及统治者的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困境中冷静分析敌我态势,笼络一切可以笼络的力量,并成功分化瓦解敌对联盟,从而保障了自身的安全。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7)

纵观这三国局势兴衰来看,北齐之亡在于内耗,北齐从齐宣帝高洋统治后期开始,政治上渐趋腐朽,高洋也失却开拓进取的雄心,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孝昭帝即位后,希望继承父兄大志,命大臣上书对外攻战策略,然而孝昭帝寿命短蹙,一番蓝图化为泡影。

武成帝即位后,忙于巩固自己的帝位,引用近侍制衡外朝大臣,北齐恩悻势力渐渐抬头,并与贵戚勋贵、汉人文士争夺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权利。北齐就在这种各势力的相互倾轧中逐渐衰落,直至灭亡。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8)

陈朝之亡在于不懂平衡与轻信,陈朝为保障本国国防安全,因而进行对外战争,联合他国讨伐最强大的国家本无可厚非。但陈朝在这过程中犯下两大错误:一、过度打击北齐,导致三国实力失衡,威胁自身;二、过于相信与北周达成的同盟关系,放松了对北周的警惕心,也对北周实力估计不足。

北周之强在于永远选择对自己最好的方案,北周在由弱变强的过程中,擅长因势利导,认为任何对手又可以充当暂时的盟友。北周曾先后借助与之有利益矛盾的柔然、突厥和陈朝力量为本国服务,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又果断地与之决裂。北周这种笼络一切可以笼络的力量,又不局限其中的对外方针政策,是其最终成功统一北方的完美蓝图方案。

北周和陈朝谁建立的 后三国时代北齐(19)

不过最后完成一统天下宏图霸业的却不是北周,而是隋朝。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后,在对外方面延续北周策略。主动放低姿态,与陈朝保持友好关系,集中力量解决了北方突厥对新生的隋王朝的军事进犯。在成功消除突厥的致命威胁后,隋朝集合全国军力,不费吹灰之力消灭偏安一隅的陈朝,完成了南北统一,为三百年来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