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除御宴之作外,美食多带地方特色,加持以地方文化,名为地方特色小吃。因其小,在街边路旁就可买到,更平民化和大众化了。

武大郎的炊饼因小说巜金瓶梅》而闻名天下。想大郎三尺之躯,娶潘金莲如花之貌,而后演绎出的情恋荒淫,爱恨情仇,和那炊饼似无葛。但只因武大郎曾挑担子在都城开封叫卖过炊饼,由此也有名了起来,至今被定为阳朔特色美食。

武大郎的蒸饼为什么叫炊饼(武大郎的炊饼和缙云烧饼)(1)

武大郎炊饼

而我却从未得尝其味。今度娘得看其貌如上。制作过程:和好面,加好陷,放入一两层抽屐般的烤箱中,下层闷,上层敞,两个流程。闷着烤后放入上层翻着烤,倒真有让饼吹风透气之意,为“炊饼”也实至名归了。

又看着视频中那烤饼西施不停开合那抽屉,很有韵律,美感,忍不住截屏如下。

武大郎的蒸饼为什么叫炊饼(武大郎的炊饼和缙云烧饼)(2)

炊饼的烤制

缙云烧饼可是伴着我长大的。儿时村里春节夜间演戏,空地处往往会立一个烤桶,桶陷一圆柱形的铝锅。锅里滚着沸水可烧馄饨,桶里烤着烧饼,那麦香、霉干菜香、香油香、肉香全被闷在筒里。一开筒口,那香却和热气一起溢出,年里便多一重厚重的乡土味,全是用自家土产制成的美食呀。

武大郎的蒸饼为什么叫炊饼(武大郎的炊饼和缙云烧饼)(3)

拍于路边的烧饼桶

缙云烧饼也是有诗文典故记载的,作者可是辅朱元璋开国的刘伯温,诗文名即巜烧饼歌》。

传朱元璋吃过缙云烧饼后念念不忘,称帝后还将制饼的师傅弄去为他做饼。一天,朱元璋吃饼才咬一口,刘伯温来见,则将饼盖起,问:“先生可知碗下何物?”刘伯温:“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算来,乃烧饼是也。”皇帝大赞。

武大郎的蒸饼为什么叫炊饼(武大郎的炊饼和缙云烧饼)(4)

店铺

想刘伯温是青田人,故居离缙只百里之遥。他吃过烧饼,他辅弼的明太祖也吃过烧饼是可信的。唯他的巜烧饼歌》暗喻明朝国运,远不及巜金瓶梅》流传广泛。于是我早年以为武大郎的烧饼,便是我儿时吃的那桶内烤出的,却是差得太远了。

从儿时的戏台外,到上学后的路边摊,以及工作后的路边店,那总用桐油清漆妆饰过的饼桶就跟了我一路。

武大郎的蒸饼为什么叫炊饼(武大郎的炊饼和缙云烧饼)(5)

招牌

而今它却亦如沙县小吃一般,香遍了大江南北,小有美名了。

只名字上似和武大郎炊饼比还差点什么,不如改名为刘伯温烧饼,如何?

武大郎的蒸饼为什么叫炊饼(武大郎的炊饼和缙云烧饼)(6)

缙云烧饼

烧饼

烧饼飘香岂百年?大江南北各亲传。

烘焙炭火休偏猛,一伴馄饨一铁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