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不幸,是个人原因多一点,还是社会原因多一点?

每个时代都有不幸的人,他们流离失所、家道中落、众叛亲离,究其原因,除了自身不争气的因素存在,还有时代不可抗拒的原因。

普希金笔下的小人物驿站长就是这样一个不幸又不争气的人,勤勤恳恳,唯唯诺诺,最后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跟别人私奔,他也只能自哀自怨,凄惨不已。

不幸的事造就不幸的人,那么这种不幸到底该由谁负责呢?

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作品《驿站长》。

普希金的妻子最后结果(女儿为了爱情抛弃老父亲)(1)

驿站长是俄国十四级文官的最低一级,是第十四级受气包。

驿站长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随时都要干活。

来驿站的旅客们经过长时间无聊的旅行之后,心里满是怨气。

当到达驿站后,就把这些怨气全部发泄到驿站长身上,他们抱怨道路太难走,天气太差,车夫不行。

若是驿站长为他们安排的条件是非常差的住所时,旅客更会脾气暴躁,无情的咒骂甚至毫无道理地威胁驿站长。

几乎没有人不跟驿站长发生冲突,要投诉驿站长。

但若是站在驿站长方面,放平心态想想,就会同情驿站长的处境。

那些遭到咒骂的驿站长,其实非常友好,乐于助人,把钱财和荣誉看得很平淡。

但是由于身份地位,驿站长只能对那些高位官员点头哈腰,只能将驿站剩下的所有马车送给将军使用,即使得不到一句感谢。

这种行为都无可厚非,小官尊敬大官是一条普遍适用的法则。

韦林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驿站长。

与其他驿站长不一样的是,他有一个女儿,叫杜尼娅,十四五岁,拥有一双淡蓝色的大眼睛,十分美丽。

过路的老爷们被杜尼亚的美貌吸引,用吃午餐或者晚餐做借口故意停下来,太太们也很喜欢杜尼娅,送给杜尼娅耳环和小手帕。

杜尼娅也很勤劳孝顺,聪明伶俐,不论是做饭还是收拾房子,她把每一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路过的人没有不夸赞杜尼娅的,就算有再大的火气,经过杜尼娅的安抚,也会消下去。

驿站长韦林把女儿当做是生活的希望和寄托,满心以为这样平淡的日子能长长久久地过下去。

普希金的妻子最后结果(女儿为了爱情抛弃老父亲)(2)

然而在一年冬天,驿站长韦林的安稳生活被打破了。

驿站迎来了一个上唇留着黑色胡须,身型优美的年轻骠骑兵,叫明斯基,他想要马,可是驿站的马都派发出去了。

明斯基得知没有马后,大发雷霆,抡起了马鞭。

此类场面,杜尼娅已经见怪不怪了,立刻跑出去询问是不是明斯基饿了,是否需要吃些东西。

杜尼娅的出现赢得了明斯基的谅解,明斯基不再生气,反而和善地跟杜尼娅交谈起来。

没过一会,驿站的几匹马回来了,驿站长韦林立刻让人将它们套到旅客的车上。

但是当驿站长韦林回到屋里,却发现明斯基躺在长椅上。

明斯基说自己头疼得厉害,恐怕无法上路了。

驿站长韦林只能让明斯基到自己的床上休息,看看情况。

明斯基的“病情”似乎恶化了,只能躺在床上,不停地哼哼。

驿站长韦林赶紧让仆人骑着马去城里请医生。

明斯基不停地表示口渴,杜尼娅就在床边一直看护着,为他倒水。

明斯基每次把杯子递还给杜尼娅时候,都会用手握几下她的手,杜尼娅也没有拒绝,还为明斯基做了一大杯柠檬水。

然而这一番郎情妾意的景象,驿站长韦林并没有注意到,反而十分放心女儿陪护明斯基。

医生赶来后,为明斯基把了脉,用德语与明斯基交谈了几句,然后用俄语告诉大家,明斯基身体没有大碍,休息两天就可以痊愈。

之后,医生还与明斯基一起吃了午餐,他们吃了不少东西,还喝了一杯酒,显得很愉悦。

没错,明斯基看中了杜尼娅的美貌,装病留了下来。

杜尼娅知道明斯基没病,医生知道明斯基没病,唯独可怜的驿站长韦林傻傻地,不明就里。

明斯基装作恢复了健康,不停地跟驿站长韦林说笑,还殷勤地帮助驿站长韦林处理驿站事务。

这让心地善良的驿站长韦林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明斯基要走时,驿站长韦林还十分不舍得。

普希金的妻子最后结果(女儿为了爱情抛弃老父亲)(3)

那天是星期日,杜尼娅照例要去教堂做礼拜。

明斯基给了驿站长很多钱,提出可以送杜尼娅到村边的教堂。

杜尼娅站在原地,拿不定主意,很是犹豫。

驿站长韦林便劝说女儿没什么好怕的,就接受大人的邀请,坐大人的马车去教堂吧。

杜尼娅站在地上,犹豫得不仅仅是 是否乘坐明斯基的马车,还有是否真的跟随明斯基离开,而驿站长韦林却以为女儿是在胆小,羞怯。

漠视女儿爱情渴望的举动,彻底动摇了杜尼娅与父亲相依为命的想法,而父亲的一句话“你怕什么?大人又不是狼,不会把你吃掉”,更鼓动了杜尼娅的心。

终于,杜尼娅坐在明斯基身旁,与明斯基一同离开了。

可怜又愚蠢的驿站长空有一颗疼爱女儿的心,却是亲手送走了女儿。

而前往教堂寻找女儿的驿站长韦林只能是一无所获。

并且日落时分,送行的车夫回来了,还带给驿站长韦林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

杜尼娅又跟着明斯基往前走了。

这个不幸的消息令驿站长韦林备受打击,晕倒在床。

此时,驿站长韦林才悔悟过来,明斯基压根没有生病,只是为了糊弄他,拐走他的女儿,故意装出来的。

驿站长韦林不由气急攻心,病倒了。

之前给明斯基看病的医生才站出来说话,承认明斯基是装病,不过他人微言轻,害怕明斯基手里的马鞭,才不得已配合明斯基演戏。

驿站长韦林此时哪里管得上事情的真相,他迫切想要找回女儿杜尼娅,找回他卑微无辜生活里的光。

所以驿站长韦林病刚好,就请了长假,徒步去寻找女儿。

他曾在明斯基的驿马使用证上看到,明斯基是个骑兵大尉,要从斯摩梭斯克去彼得堡。

普希金的妻子最后结果(女儿为了爱情抛弃老父亲)(4)

驿站长韦林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回那只“迷途的羔羊”——那自己被拐走的女儿。

因为回来的车夫说杜尼娅一路上都在哭。

对于驿站长来说,这更像是女儿后悔了,却无法回头。

他一心想要找到杜尼娅,这就像是一个父亲要拯救自己被陌生男人拐骗的年幼无知的女儿。

他不会想到女儿哭,是因为愧疚,因为无法照顾年迈父亲的愧疚,因为选择爱情而放弃亲情的愧疚。

来到彼得堡后,驿站长韦林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明思基。

一见到明斯基,驿站长韦林眼里就充满了泪水,颤抖着声音,请求明斯基发发慈悲。

驿站长韦林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只说出了这几个字。

哪怕错的不是他,当面对一个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时候还是会如此卑微,这不仅仅是因为地位悬乎,还有性格原因。

明斯基竟然羞红了脸,他一把抓住驿站长韦林的手,把驿站长韦林带到书房,关上门,诚恳地说:

自己知道这样做对不起驿站长韦林,但是自己是真的喜欢杜尼娅,也绝不会抛弃杜尼娅,杜尼娅跟自己在一起也一定会幸福的,希望驿站长韦林不要再来寻找了。

说罢就往驿站长韦林折袖里塞了一卷钞票,送驿站长韦林出了门。

驿站长韦林呆愣在原地,眼里充满愤怒的泪水,森严的等级制度意味着阶级不可逾越,为人温顺的驿站长韦林也无法抵抗明斯基的权势,只能恨恨地将钞票揉烂后扔在地上,还用脚狠狠地踩了一下。

但是想要再见女儿一面的念头特别强烈,驿站长韦林第一次勇敢起来,不顾佣人的阻扰,跟随着明斯基的脚步,就追了上去。

那是一间布置得十分典雅精致的房间,明斯基正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

杜尼娅穿着华贵,倚坐在明斯基座椅扶手上,深情款款地望着明斯基。

这样一副场景,极大地震撼了驿站长韦林。

他从未见过女儿这么高贵美丽,就如同他不理解女儿的爱情一样,此时父女的隔阂才突兀地显露出来。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杜尼娅的反应,看到站在门口的老父亲,杜尼娅惊叫了一声,吓得晕倒在地。

杜尼娅异常的反应吓了明斯基一跳。

当看见站在门口的驿站长韦林时,明斯基气得浑身不停颤抖,他用憎恶的语气撵驿站长韦林,甚至上手抓住驿站长韦林的衣服,把其推到外面。

普希金的妻子最后结果(女儿为了爱情抛弃老父亲)(5)

按照中国的习俗,驿站长韦林应该是明斯基的岳父,即使谈不上尊重,但是对长辈无礼,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礼法制度的混乱以及如驿站长韦林这样的小人物的命运悲哀。

毫无还手之力的驿站长韦林只能回到自己居所,日渐憔悴。

驿站长韦林朋友劝他去控告明斯基,驿站长韦林放弃了。

看到女儿衣着华服,对自己的出现不是惊喜而是惊吓时,驿站长韦林那颗拳拳爱女之心再次说服自己放弃吧,不要阻碍女儿的幸福。

但是驿站长韦林又忍不住担忧,担忧女儿迟早有一天会被明斯基抛弃,这样的忧虑和对女儿的思念让驿站长韦林从此一蹶不振。

短短三年,驿站长韦林就从一个精神抖擞的人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

头发花白,后背躬驼,整日酗酒。

他管理的驿站像是很久没住人的样子,窗台上的花已经不见了,一切都显得颓唐荒废。

最后,听说驿站长韦林是喝酒喝死的。

他死后,就被埋在村子外面的坟地,在一片没有栅栏的光秃秃的地方,到处都是木头十字架,却无人上前祭拜。

直到一年后,一位像天仙那样美丽的太太,乘坐一辆六架马车来的,带着三个小少爷和一个奶妈前来找驿站长韦林。

那位太太知道驿站长韦林已逝,只能趴在驿站长韦林墓上,痛哭流涕。

那位太太就是杜尼娅。

驿站长韦林料想女儿会沦落到非常凄惨的结局的画面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女儿富贵安逸的生活更衬托出驿站长韦林寂寥的死。

驿站长韦林是个小人物,相信命运。

他以为是自己把女儿推进一个深渊,是他当初没有看出明斯基的企图,他对此感到深深的自责,而且失去女儿,他再也没有了生活的依靠,最后只能郁郁而终。

而杜尼娅实际上一直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她渴慕爱情和富贵,为了能与上层社会的明斯基相爱,她放弃了自己的父亲。

普希金的妻子最后结果(女儿为了爱情抛弃老父亲)(6)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就连明斯基也是希望与杜尼娅在一起,才瞒着驿站长韦林拐走了杜尼娅。

这样看来,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最终却导致了驿站长韦林的死,这透露出另一层原因。

社会等级森严,小人物没有话语权,生活总是在夹缝中迎接风雨。

驿站长的不幸是必然的,因为社会的黑暗,给他的选择也是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