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南疆那场战争,爆发得很突然,结束也很突然。其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别的不说,就以我军前线两名指挥员的人选来看,就透着许多令人琢磨的神秘。

我军参战部队主要是广州军区部队和昆明军区部队,指挥员分别是许世友和杨得志。

许世友当时73岁高龄,杨得志68岁。

年龄都不小了,许世友当时身体已经不大行了。杨得志将军的情况更特殊,当时还在武汉军区司令员任上,邓小平为何让他跨军区到云南指挥作战呢?

一连串的问题,现有官方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好在各位当事人的传记都隐约透露了一点信息,可以多方对比得出一些结论。

这也正是笔者庆幸的,能借这个机会,与诸公作一笔谈。

一、邓小平的坚定决心

1978年前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对越南的态度,反对地区霸权,反对越南侵略柬埔寨等邻国。

尤其是越南频频在中越边境挑衅,打死打伤我国军民,中国不得不进行自卫还击。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时,曾向美国总统卡特表示要修理修理越南。这件事大多数人都知道,不再赘叙。

超过70岁的将领只有许世友一人 超过70岁的将领只有许世友一人(1)

其实,在访美之前,邓小平与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有过一次会晤,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越南的态度。那次说得更具体,更有细节。

李光耀一直围绕越南问题与邓小平谈话,各种试探、引诱,想让邓小平表态对越南怎么看,准备怎么办。

为了让邓小平多说一些干货,李光耀刻意拉近关系,甚至有点讨好的意思。李光耀选择与邓小平在总统府见面,这里原本是禁烟区,但李光耀特意交待,要在这里准备好痰盂,完全按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时的设置。

邓小平对此很满意,特意向李光耀道了谢,随后两人便自然而然地进入李光耀事先准备好的谈话方向:怎么看越南在中南半岛的军事行动。

邓小平说得云里雾里,先讲了足足两个小时关于苏联的话题,一会儿讲苏联在欧洲的战略,一会儿又讲非洲,再说到南亚、中南半岛。

最后才讲到越南,李光耀关心的其实就一个问题,如果越南继续对柬埔寨出兵,中国会不会出兵干涉。

邓小平对李光耀的意图洞若观火,他只是笑了笑,继续自己的节奏,说中国已经决定停止持续了多年的对越援助,越南方面很恼火,他们也很有骨气,直接去找北方大国要援助,但北方大国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只好把越南加入到经济互助委员会,把越南的经济需求转加到东欧国家上。

说到这里,邓小平似乎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表示,越南这完全是舍近求远,人为地把最亲密的朋友推远了,在可预见的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中国终将会把迷路的越南拉过来。

李光耀听得入了神,他完全想不到邓小平的着眼点并不只是在眼前的战争上,而是预见了长远的未来,这和美国、英国的战略思维完全不一样。

说到最后,邓小平才慢悠悠地表态,至于中国会不会出兵惩罚,要看越南的过火行为会走多远。

李光耀明白了,这位74岁的中国领导人,鲜明地亮出态度了:中国已经做好打的准备了。

果然,一个多月后,邓小平远涉重洋到美国访问,据美国报道的说法,邓小平要求美国,如果中国出兵进行自卫反击,美国不要和苏联站在同一个阵线针对中国。

邓小平在两个国家同时发表近似的观点,谁都看出来,老人家下的决心有多大!

二、徐向前粟裕都无法出战

形势越来越明朗,越南根本不听中国方面有什么警告,仍然不断在我边界挑衅。

中央决定出兵,但谁来当最高指挥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之前有成例,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十大元帅都在,虽说没有挂帅出征,但刘伯承等老帅在中央参与了作战指导,一线由解放战争时当过军长级别的人物主持,这阵容足够印军喝一壶了。

1978年末岁初之际,还有四位老帅健在,除了刘帅多病无法起身,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三位身子骨还算扎实,不过都不合适,一方面聂、叶二帅已经很久不抓作战的事情了,徐向前也是刚刚结束蛰伏出任国防部长,一线情况都不熟悉;另一方面,几位老帅也都年纪大了,有点廉颇老矣。

十大将也有四位健在,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

估计大家一看到粟裕这个名字都两眼放光,是的,其余三位都各有各的职责,基本不参与作战了。那时粟裕71岁,身体还算可以。他在1978年主要从事军事外交活动,接待了外国30多个军事代表团的来访,他还率团去了一趟朝鲜,与金日成会了面。

粟裕对当时国际军事局面留了心,对越南方向有所预感,1978年接连做了一系列不一般的事。

那年8、9月间,他到新疆实地调查了那里的战备情况,回来之后就向军委报告。这与邓小平在新加坡谈论中越形势时,不提越南而先提苏联,在战略观念上是一致的,主次有别,北方是主要威胁。

然后,带有强烈寓意的组合拳来了……

粟裕连续参加了三次座谈会,一次总参座谈会,一次军委座谈会,一次军事科学院内部的报告会。

在总参说了一番关于革新战争理念的话,把总参震惊了。

在军委阐述了新的条件下打大仗的话,又把军委震惊了。

在军事科学院做的报告,讲未来战争是什么样,大胆否定了我军过去许多经典作战理念,尤其提出,不要停留在抗日和打国民党军时代了,引起全军震动,各总部机关、各大军区纷纷到军科去,要来粟裕报告的录音带,组织各级干部学习。

有的单位怕大家听不懂,甚至编印了《粟裕同志讲话名词解释》……

粟裕所说,大都是关于当前战争应该如何准备,未来战争形式会是怎么样,尤其是重兵集团作战和以往抗战、解放战争甚至抗美援朝时代,都不一样了,我们应该怎么打、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笔者以为,这绝不是粟裕偶尔为之,而是中央有目的安排的,让我们的战神再给大家上上课,重新认识现在的战争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可以视作开战前的总体思想准备了。

不过邓公并没有安排粟裕亲自出马,如果真让他到南疆指挥作战,那后来的结果肯定另有一番模样。

理由是什么呢?

钩稽各方资料来看,大概一方面是粟裕1976年发作过一次心脏病,邓公担心他无法胜任高强度的作战指挥;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当时北方大国陈兵百万,与南方小国一南一北互相呼应,使我首尾不得兼顾。我军在北方也有重兵驻扎,将来一旦有事,北京必须要有元勋宿将镇守。

当时军界谁是定盘星、压舱石?一乃徐帅,二乃粟大将。哪能随随便便派出去呢。

老帅、大将不能去,派太年轻的,又不放心,邓小平和其他军委领导挺犯愁。

那么,杨得志、许世友这两位指挥员是怎么选定的呢?

三、昆明军区之怪现状

我们先来看看昆明方向。

杨得志上将,生于1911年,1969年起出任武汉军区司令员,至1978年底将近十年了。

在此之前,他风闻桂、滇两省已经开始进行有关战备工作,只是两地均远离武汉,杨得志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1978年12月31日,正在北京参加中央会议的杨得志,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准备接手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

超过70岁的将领只有许世友一人 超过70岁的将领只有许世友一人(2)

昆明不是有司令吗?为何要杨得志跨军区去当这个指挥员?邓小平是怎么考虑的呢?

其实,最初云南方向的指挥官有人能胜任,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也是一员虎将。

王必成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华野六纵司令员,当年与张灵甫整编74师有过数场血战,孟良崮战役飞兵鲁南、切断整编74师垛庄退路,就是他干的。

王必成论资历逊于杨得志一筹,虽然年龄上王必成只比杨得志小一岁,但早在1948年杨得志就当上了十九兵团司令员,王必成那时只是纵队司令员,差了两级。1969年杨得志当上武汉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是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论打过的大仗和指挥能力,杨得志上将也明显强得多,华北、山西、西北都打过,是聂帅手下头一号大将。

1978年末邓小平选将时,其实并没有一上来就换掉王必成,以他的能力,收拾越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实际上1978年上半年,王必成已经嗅到相关政治信息,中央已经做了打的准备,这位人称“王老虎”的虎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在中越边境察看边防战备情况。

当时军区领导们都劝他不要去,1970年时王必成就是因为在滇西察看边防,走了3000多公里,时间长达一个月,长期奔波劳累,导致胃溃疡加剧成了胃穿孔。当时云南条件比较差,做完手术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因为延误治疗时间太长,恶化成弥漫性腹膜炎。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赶紧命令用飞机直接把王必成送到北京,到301医院进行治疗。

一场病,差点要了“王老虎”的命。大家也都意识到,那时不到六十的王必成,战争年代留下的创伤掏空了身体,已经不是当年那位怎么造都不会有事的钢铁将军。

1978年这次边防战场踏勘,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怕他再出事。但怕什么来什么,8月的一天,王必成突然发作脑梗,虽经抢救没有大碍,但昆明军区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员张铚秀等人都吓坏了,劝王必成不要再这么拼命。

王必成仍然不听,国事为重,现在军委正在调兵遣将,战争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开打,他不敢停下来。等脑梗稍微好一些,他又前往边界的老山一带察看情况,为给官兵们做一个表率,他坚持自己登上一处无名高地,给大家指示老山未来可能的战斗会如何打。

这次边境之行又是数千公里,回来之后,王必成脑梗进一步恶化,想动也动不了了。

但换来的是云南部队战备工作的极大推进,杨得志来了之后能顺利地指挥,就是王必成将军打下的基础。

邓公大概也是考虑这一层,主将必须保证健康,保证有一个好的状态,这才把杨得志、王必成进行了对调,王去武汉军区,杨到昆明军区。

也有人说,昆明军区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张铚秀也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靠他们指挥前线部队应该也绰绰有余啊。

是绰绰有余,张铚秀少将也是经历过血战的人,华野时期是许世友的老部下,九纵的师长,华野历次大战几乎全都参与。抗美援朝时随宋时轮入朝,参加了长津湖之战,坐车往前线赶时车翻了掉进沟里差点摔死。大难不死有后福,后来平安回国。

能打是能打,但是当时昆明军区需要一位更有资历和威望的将军坐镇,光靠政委和副司令是不够的。

杨得志明白中央的考虑,接到任命后当即去找徐帅、聂帅和叶帅等请教机宜,而后迅速坐飞机赶赴昆明,与王必成交接之后,按照王必成走过的路线,把滇西边防走了个遍。

刘志坚和张铚秀非常佩服,两位司令的打法套路看来都是一样的,连路线都一样。

2月17日凌晨我军发起攻击,一切顺利进行中,不料打了八天后,2月25日杨得志的老胃病发作了,便中带的都是鲜血,由于持续出血止不住,血压一度降到20毫米汞柱,呼吸也非常微弱,脸色腊黄,已无法再指挥作战。

连续两位司令都弄成这个样子,也真是怪了。

中央军委得知,赶忙派飞机把杨得志接回北京治病。

后续的作战,只能交由副司令张铚秀指挥,杨得志让秘书在病床前架上电话,实时掌握前线战况,有大事第一时间与刘、张商量。

所幸战前部署的妥当,部队动员的也比较充分,后续的作战并没有出现多大差池。3月16日,云南方向部队撤回国内。杨得志不顾身体仍然虚弱,坐飞机返回昆明迎接得胜回国的官兵。

四、许世友人生最后一战

再说广西方面。

担任广西方向指挥员的是许世友上将,许上将出生于1906年,比粟裕大将还大一岁,当时已经73岁。

超过70岁的将领只有许世友一人 超过70岁的将领只有许世友一人(3)

许世友1973年由南京军区司令员调任广州军区。

其实当时广西方向指挥员有比许世友更合适的人,韦国清。

韦国清上将生于1913年,时年66岁。他也是华野老人,只不过资历略逊于许世友。但他有一个许世友比不了的优势:对越军非常了解。

1950年越南抗法战争中,我国曾派出军事顾问团,赴越南指导越军作战,韦国清就是第一任团长。其间陈赓曾受命赴援指导过一段时间,陈赓回国治病后,韦国清继续担任顾问团长,一直在那里待了三年多。

越军起初啥也不是,没有干部,不懂战法,缺乏规章制度,韦国清带领顾问团一点点教越军如何建军,如何运用战法,把我军的看家法宝全都拿出来教会他们。

说这个并不是后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凭越军那两下子,在我军面前还嫩点。

韦国清最清楚越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有什么特点,包括他们的统帅有什么样的指挥风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本来,用韦国清为广西方面指挥员最合适,但中央有顾虑。

韦国清上将在广西主政近二十年,大部分精力都转入地方经济建设上了,对部队的情况有所生疏。而且1977年已上调军委总部,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再去一线指挥作战,两头生疏,怕不好办。

让广西军区的主官指挥,怕也不是那么回事,对越作战毕竟非同小可,须由大军区司令来,才能镇得住,也方便统一集中广州军区的力量。

多方权衡之下,尽管许世友也已老迈,邓小平仍决定让他负责广西段的作战指挥。

接到命令后,许世友似乎挺伤感,对部下们说,想不到这辈子还能再打一仗。

古稀之年的老将军豪气勃发,拿出珍藏的茅台酒,和几位军区领导痛饮一场,紧张地投入作战中。

他也像杨得志一样,亲自带车到广西边境线上走了一大圈,传闻越军侦知许世友亲自出马,甚为戒惧,还派出特务到边境活动,企图偷个冷子袭杀中国高级将领。

只不过都传为笑谈,许世友当时面对部下们的善意提醒,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这糟老头子都70多岁了,命值几个钱,只要你们年轻人在,就能打赢。

言下之意,其实许老将军对中央的意图很明白,他在广西,坐镇的意义更重于实际指挥。

实际上,广西方向作战的主要工作,就是许世友的参谋长直接主持的。

回望40多年前那场来去匆匆的战争,战争烈度并不是特别大,政治运筹似乎才是真正的主题,尤其是邓公、许杨诸将军在关键时刻展现的气度、担当,国有难,挺身出,战则至,打必赢,这是我军永远不能丢的宝贵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