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是行测逻辑最重要的知识之一,绝大多数题干都是以假言命题的形式表述的对假言命题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逻辑推理得分的高低所以小伙伴们,这一个知识点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学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考行测可能性推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国考行测可能性推理
假言命题是行测逻辑最重要的知识之一,绝大多数题干都是以假言命题的形式表述的。对假言命题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逻辑推理得分的高低。所以小伙伴们,这一个知识点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学哈!
一、假言命题的分类
假言命题其实只有两种: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充要条件假言命题:标准形式为:P,当且仅当Q。这种假言命题最无脑,P和Q实际上就是一回事。当P是Q的充要条件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标准形式为:如果P,那么Q。这是在逻辑推理中最重要、最常见、最难理解的形式。在这个标准形式下,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
其他形式的假言命题没必要讲了,因为它们99%都可以转化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形式,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面对一个假言命题,在思维上都是先把它转化成充分条件的形式,再进行推理的。另外那1%属于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基本不会考,即便考到,也一定简单的要死。
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
这是假言命题的精髓:我们把形如“如果P,那么Q”的描述简记为P→Q,即P推出Q。我们日常对这种假言命题的理解是:只要P发生,Q就一定发生。那么其推理规则是:前真推后真、后假推前假。即P→Q有两层含义:P可推出Q,非Q可推出非P。其他情况不能推。非Q推出非P,这就是我们强调的:逆否命题
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矛盾
根据以上分析容易得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即:
“如果你考一百分,我就奖励你一台手机”的矛盾是:
“你的确考了一百分,但是我并没有奖励你一台手机”。
四、其他假言命题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转化
(1)“只有P,才Q”可转化为“如果Q,那么P”,即Q→P。
例如:只有你不和那个狐狸精一刀两断,我才抱着孩子去跳楼。等于在说:如果我抱着孩子去跳楼,你就不和那个狐狸精一刀两断。也就是:我抱着孩子去跳楼→你不和那个狐狸精一刀两断,然后前真推后真,后假推前假。
(2)“除非P,否则Q”可转化为“如果非P,那么Q”,即(非P)→Q。
例如:除非你不和那个狐狸精一刀两断,否则我抱着孩子去跳楼。等于在说:如果你和那个狐狸精一刀两断,我就抱着孩子去跳楼。也就是:你和那个狐狸精一刀两断→我抱着孩子去跳楼,然后前真推后真,后假推前假。
注:不要管这合不合道理,你就记住只要有人这样说,你就这么理解就对了。
【经典例题】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并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了,那么蔬菜的供应将大幅增加;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蔬菜供应将大幅增加,那么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将没有保障;如果蔬菜供应大幅增加,那么或者农民增收,或者社会福利增加。而事实上,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
由此可见:
A.农民增收了 B.社会福利增加了
C.民众的消费心理没有发生变化 D.民众的消费心理变化了
【答案】C。解析:题干的三个命题均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逻辑推理关系如下:
①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并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了→蔬菜供应将大幅增加;
②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蔬菜供应大幅增加→居民最低生活将没有保障;
③蔬菜供应大幅增加→或者农民增收,或者社会福利增加。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效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否定了第二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因此得到否定的前件“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并且蔬菜供应没有大幅增加”。“蔬菜供应没有大幅增加”,即否定了第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可得出否定前件“或者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民众消费心理没有变化”,根据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了相容命题的一个选言肢即肯定另外一个选言肢,由前面的推论“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可以得出民众消费心理没有变化。故答案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