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女性而言,大多会很关注大姨妈,因为经期的变化可以感受到身体的某些疾病情况,而对排卵期却不是很在意;对于备孕和不孕不育的女性来说,会更加关注排卵期;而对于不想怀孕的,可能会关注危险期。

实际上,排卵期和危险期是一样的,只是一件事的“正反两面”罢了。

一、如何判断排卵期?

排卵期的范围是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加上排卵日共10天。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7天),大多数是28-30天,提前或推迟7天均属正常。在排卵期内同房受孕几率很大,所以想受孕的要把握好时机;反之想避孕者要尽量避免,或者要做好避孕措施,我们也称之为危险期。

成熟的卵子从卵巢排出后被输卵管伞捡拾,进入管腔,而男性的精子正好进入女性的生殖道内,进入输卵管内,通常可维持2-3天受精能力。受精多数在排卵后数小时内发生,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如何推算排卵期呢?轻松掌握,在家就能搞定了。

排卵期怎么判断受孕率高(专家讲述如何同房提高受孕率)(1)

1.月经周期推算法

如果月经周期正常,排卵通常就发生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如果周期28天,排卵就在月经周期中间。卵子在生殖道内能存活24小时左右。为什么有的女性明明有排卵,也适时同房了,却没有怀孕呢?

这是因为排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情绪、紧张、健康状况以及药物等,导致排卵可能提前或者推后。我们在临床上会碰到一些女性,结婚多年不能受孕,做了很多检查却查不出病因,做试管婴儿没成功,过几个自行怀孕了,这就是受情绪的影响。如果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就没法使用该方法。

排卵期怎么判断受孕率高(专家讲述如何同房提高受孕率)(2)

2.基础体温测定法

正常排卵后基础体温会升高。如何测基础体温呢?在清晨刚睡醒未行任何活动前,先测量舌下体温5分钟。未排卵前的体温持续在36.5℃左右,波动范围在0.1℃之内,如果第二天体温比前一天低0.3-0.4℃,就预示着排卵日到来。

排卵后体温会上升0.2-0.4℃左右,提示进入黄体期。如果基础体温连续升高超过14天以上,应考虑是否怀孕。如果基础体温升高小于12天,应考虑是否存在黄体功能不足,可在排卵后补充孕激素10天以上,因黄体功能不足也会影响受孕。

排卵期怎么判断受孕率高(专家讲述如何同房提高受孕率)(3)

3.宫颈粘液检查法

排卵期受雌激素的影响,宫颈粘液为白色透明、呈蛋清状,拉丝度长达10cm以上。排卵后受孕激素的影响,宫颈分泌物会变成白色稠厚。

女性朋友不妨留意一下排卵期的白带,如果为蛋清样透明,提示进入了排卵期,可隔日同房,增加受孕率,至白带变稠厚,基础体温上升后,可随意同房。有些患者比较死板,以为就是排卵期才能同房,其实不然,只不过在排卵期稍稍增加同房次数,另外千万不要带着目的性,情绪紧张反而不利于排卵。

4.尿LH试纸检测法

卵泡生长成熟后,雌激素水平升高会诱发血促黄体生成素(简称LH)的生成,形成一个高峰,从而诱导排卵。血LH峰通常在清晨出现,尿中LH峰会比血中的晚6-8小时。所以,用尿LH试纸检测应选在下午2点后,晚7-8时之前。

若测到强阳性,预示将要排卵。排卵一般发生在出现强阳性的24-48小时内,建议此时连续2天同房,可提高受孕率。需注意尿LH峰持续时间较短,仅为24小时左右,只有排卵前能检测到。所以要把握好时机。

排卵期怎么判断受孕率高(专家讲述如何同房提高受孕率)(4)

5.阴超检测卵泡法

于来月经的第11天开始使用阴式B超检测卵泡发育,根据卵泡大小决定监测次数,当卵泡大小为18-20mm,视为成熟卵泡,36小时左右会破裂。因此,用阴超检查来确定排卵期,是最准确的,不仅可以检测卵泡,还可以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在监测到成熟卵泡后连续2天同房,可提高受孕率。

二、排卵期间如何同房提高受孕率?

想成功受孕要满足以下条件:

1.男性精液检查正常。

2.女性卵巢正常排卵且输卵管通畅。

3.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要达到8-10mm,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受孕成功率。

排卵期怎么判断受孕率高(专家讲述如何同房提高受孕率)(5)

排卵期间如何同房提高受孕率?下面就告诉你同房的技巧。

前面也说过,卵子的存活时间在24小时左右,最佳时机是在排出后数小时内,6-8小时后受精能力就开始下降;而精子在女方生殖道内可以存活2-3天,所以务必在排卵期前1天及排卵日同房,可增加受孕成功率。

但是,排卵经常会受到情绪、心情的影响,导致排卵提前或推后,为保险起见,在排卵期7天左右隔日同房,如果男方体力比较好,每日同房也不是不可以。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同房时要放松,享受性爱的过程,不要想着怀孕的事情,以免造成压力大,白白浪费了机会。

通常一对正常夫妇,一个月经周期自然妊娠的机率是10-20%左右。所以,一个月内没有怀上也属正常,不要心急。当然如果准确测定排卵期后,半年仍未受孕,而年龄又较大者,建议尽快到生殖医学中心就诊,夫妻双方均需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它病因。另外,要调理饮食、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备孕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