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隋唐演义类小说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秦琼是使双锏的,尉迟敬德是使单鞭的,李元霸是使双锤的,靠山王杨林是使囚龙棒的。这些猛将,拿着这些短柄钝击打兵器,在隋唐时期大杀八方,成就了赫赫战功。除了鞭、锏、锤、棒这样的钝击打兵器,在隋唐演义类小说,各路英雄使用的兵器,也都是个性十足。比如宇文成都使镏金鎲,程咬金耍三板斧。这些人物被说书人、小说、影视剧不厌其烦的向人们灌输,潜移默化之下,人们就真的认为他们是使用这些个性十足的兵器了。演义只是小说家言,真实的历史上,将军们使用的兵器,其实都没有什么个性,他们使用的武器,都是长柄击刺类兵器。

隋唐英雄尉迟恭给李世民拉犁(李世民部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1)

秦琼剧照,感谢原作者

以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为例,使镏金鎲的宇文成都,正史上查无此人。大家去翻看《新旧两唐书》《隋书》就会发现,正史上既没有宇文成都,也没有宇文重庆,所以他使镏金鎲的故事,纯属虚构。再比如靠山王杨林,正史上也是不存在的,他使囚龙棒也是子虚乌有的。李元霸正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李渊的儿子,原名李玄霸。清朝时期说书人避康熙皇帝“玄”字讳,将他改名为李元霸。李玄霸在正史上是个书生,武功不是很厉害,而且死的很早,根本就没有使用双锤的记载。所谓的双锤将李元霸,只是小说家言,认真,你就输了!

宇文成都剧照,感谢原作者

宇文成都、杨林、李元霸使用个性十足的兵器,被查证是杜撰的了。正史上确有其人的秦琼是不是使锏?尉迟敬德是不是使鞭呢?程咬金是不是抡八卦宣花斧呢?我明确告诉你们,正史上的秦琼不使双锏,尉迟敬德不使单鞭,程咬金不是抡板斧的。他们用的都是长柄击刺类兵器,这种兵器名叫马槊。

隋唐英雄尉迟恭给李世民拉犁(李世民部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2)

杨林剧照,感谢原作

打仗不是过家家,那是玩命的营生。像小说里那样,抡着两柄几十上百斤的锤、锏、鞭去打仗,只能是找死。正史上的战争,既不会有演义里那样武将单挑,小兵看戏,也不会出现将军拿着锤、锏、鞭类钝击打兵器当主要武器去打仗的情况。原因很简单,打仗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使用长柄击刺类兵器,肯定会比使用锤子之类的短柄钝击打兵器更具有杀伤力。锤子之类的钝击打兵器,肯定会用在战场上,主要对付重盔甲目标,但是使用者不会把它当成主兵器,只会当副兵器使用。历史上,肯定有将军用过锤子,但是只能是副兵器,主兵器肯定是长柄击刺类武器。正史记载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都使用马槊,马槊是什么样的一种兵器,为什么隋唐时期的猛将都喜欢用马槊呢?

隋唐英雄尉迟恭给李世民拉犁(李世民部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3)

李元霸剧照,感谢原作者

槊这种兵器,非常的长,按照汉朝人刘熙撰写的古籍《释名》第二十三卷《释兵》的解释就是“矛长丈八尺曰槊,马上所持言其马槊。”根据《历代度衡量简表》的数据,汉朝的一尺等于现在的0.231米。一丈八,就是18尺 ,18×0.231=4.158米。一根标准的马槊,长4米1,加上人的臂展,再加上马的冲击力。你可以想像一下,一个古代武将,拿着短柄武器去跟4米1的马槊对打,那就只能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隋唐英雄尉迟恭给李世民拉犁(李世民部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4)

尉迟敬德剧照,感谢原作者

槊和矛、枪都是长柄击刺类兵器,它们有什么区别呢?“齐眉曰棍,九尺是枪,丈二乃矛,丈八为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棍是乞丐版,枪是标配版,矛是高配版,槊是土豪定制版。”古代的时候,没有复合材料,武器的长柄,只能靠天生的树木。要找到长4米左右,没有节,没有弯曲,韧性好的木材做马槊,是非常难的。就算找到了,还得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所以马槊非常难得,价格非常昂贵,普通的士兵肯定用不起槊。他们只能用标配版的枪或者高配版的矛,马槊这种成本昂贵的武器,那是給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那样有身份的将军用的。

隋唐英雄尉迟恭给李世民拉犁(李世民部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5)

程咬金剧照,感谢原作者

在古代战场上,手里拿着一丈八马槊,去跟拿着一丈二的长矛或者拿着九尺长枪的敌人拼命,有巨大的装备优势和心理优势的,这就是隋唐名将都喜欢使用马槊的原因。马槊的击刺能力对付重装甲效果不好,比如《资治通鉴》就记载了,王世充曾经被部将用马槊暗杀。王世充当时穿了重甲,所以没被刺穿,结果是王世充安然无恙。到了唐朝后期和宋朝的时候,盔甲工艺越来越先进,隋唐时期的神兵利器马槊越来越不实用,因此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书目:《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释名》《历代度量衡简表》

版权声明:本人已和版权公司签约,未经授权转载者,本人将委托版权公司投诉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