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白菊唐诗七首:即将瑶朵冒霜开,多少清香透入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形容白菊的七绝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形容白菊的七绝诗(晚秋白菊美诗七首)

形容白菊的七绝诗

晚秋白菊唐诗七首:即将瑶朵冒霜开,多少清香透入来

实际野生的白菊花应该不稀罕,先秦的诗经里记载了很多植物,比如萧,荼 ,蒿, 莪,卷耳,现代有些被认为应该是菊科植物,其中不乏那些开着细碎百花的,在原野上迎风摇曳的野白菊。

但是通常被人们辨别食用和药用的是野生黄菊花。因为色彩分明,而且应对农历九月的晚秋,蓬勃开放。所以菊花最初有最鲜明的名字,叫作“黄华”。

而作为人工培养的,也是这种容易辨别的黄色野花,在汉朝时候,野生的菊花肯定是不够用的,自然会人工种植,以满足九月九已经流传到大江南北的辟邪节令风俗。

陶渊明固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要知道他不是采菊南山下,而是在固定的院落篱笆上。他本人也种植了大的菊花园,以至于太守很快就能通过成片盛开的菊花,带着酒,找到他所住的地方。菊花在此时已经形成了产业,用以供应药铺,九月九的时令用花,以及都市的菊花酒。

但这种菊花大多数都是黄的,因为产地不同,略有大小颜色深浅之分。

而唐朝的太平富庶,则将菊花的审美提升起来。

唐朝尚紫红色,所以花卉培植都以紫红为贵。

唐朝中宗时代,就已经培养出了观赏用的紫菊花,很可能是野生紫色菊花嫁接在黄菊枝干上,得到更加丰美的花朵。“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这是给中宗皇帝的重阳节观赏花卉。

但是白菊花的人工培养,则明显是在中唐偏晚时期。

那么这种白菊花到底是野生白菊花和黄菊花杂交的品种,还是人工黄菊花在培育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现在已经很难知道了。

最早描写白菊花的,是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他们被丞相令狐楚邀请到长安的宅邸,去看白色的菊花。对于令狐楚的白色菊花,据说,也有来历,是他在河南宣武节度使任上,从河南带回的白菊花。我倾向于是人工黄菊的变种,有着人工菊花那种清美多瓣,所以格外显眼,所以他移植到京城。

不多久,这些菊花繁茂成丛,被邀请作客的刘禹锡和白居易也甚为惊讶,因为白居易是园林种植专家,可以知道白菊花不常见,而且这丛白菊花,有着和黄色观赏菊一样的美丽。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唐朝: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节录

令狐楚的白菊花诗不见流传,但是从他的徒弟李商隐的作品来看,令狐楚非常喜欢白菊花,并自号山翁,而且刘禹锡的这首诗里,也应该是有令狐楚咏白菊花诗在先的。晚唐时候,有人也见过令狐楚的白菊花诗,但可惜,不知道内容。

那么最早发现最爱白菊花的令狐楚没有白菊花诗流传下来,但是他的好友刘禹锡白居易,弟子李商隐补了这个缺。

刘禹锡在这首白菊花诗里写到,京城家家都是黄菊,但只有你这里,菊花如雪,晶莹安静,那白色的菊花像仙人披着的白色的道袍,像仙女不涂抹脂粉,而且白菊花的香气更浓烈。

那么白色菊花的香气真的会比黄色菊花香吗?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是有可能的,因为浅色的花朵,可能更芬芳,因为它需要用香气来吸引虫媒授粉。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园林专家白居易,则正对路子,白居易姓白,且最喜欢白牡丹,白莲花,一看见这几丛俏皮盛开的白菊花,那简直是代入了自己。

白居易头发白得早,所以常常中年以后,就以白头翁自称。

你看这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只有这中间的一丛是白色的。

像不像今天的我,进入重阳节的宴会,那一头白发打眼在这么多的青鬓青春了?

可以看见,就是这丛白菊花,绝非天然野生的那种细碎白花,它起码已经和黄色的菊花并在一起,不遑多让,甚至别有晶莹白亮的霜雪之美。

令狐绹可能不是种白菊的第一人,但是唐朝京城的白菊花,因为有了令狐楚白菊花异军突起,成为了一个新的菊花亮点。

令狐楚死后的十年,李商隐拜访恩师的故宅,这里人去花空。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李商隐《九日》节录

李商隐回忆起十年前的重阳节,令狐楚最喜欢的白色菊花,绕满了台阶左右。客人们在这样不同的菊花里,把酒清谈,成为美事。

可以看到晚年时的令狐绹,是真爱白菊,菊花从一丛到几丛,甚至开遍了他的住所。

李商隐作为令狐绹的弟子,也帮他将菊花分送给需要的人。

作为难得的人工培养的菊花,此时的白菊还是稀有品种,作为贵重的社交礼物。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李商隐《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那么李商隐这首白菊花,写了令狐楚菊花的样子。

白色,繁华,小朵,新鲜的花朵放在茶杯里,像云朵一样漂浮,密密的花朵在枝头,仿佛一片白水晶。看惯了黄色菊花的人,这娇美,秀气,冰清玉洁的朵朵小白菊,给人更清爽圣洁的感觉。

不几年,长安城开始流行白菊花。其中很大一部分品种出自令狐家。因为菊花很容易养活,扦插,分株,不几年就可以成片。

唐朝尚紫,所以白色的菊花有,但是种植还是相对稀少,不够广泛。

但喜欢的是真喜欢。

晚唐有一个诗人酷爱白菊,他就是陆龟蒙。

还是延年一种材,即将瑶朵冒霜开。

月中若有闲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唐朝·陆龟蒙《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节录

说白菊花也和黄菊花是一样的药用,而且马上就要开了,正是开的时候特别清香,他不免得意,和朋友炫耀,我这白菊花好什么程度呢,我希望嫦娥不仅要种桂花,最好月宫里也要种满白菊。其潜台词是,白菊真香。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蒙唐朝·陆龟《忆白菊

他在外地,接到孩子的家书,说家里的白菊花开了呀,这陆龟蒙马上就想起一个场景,在家中月光的窗前,白色的月光,白色的花,多少醉人的香气穿过窗纱缭绕在室内,这是特殊的他的家园的味道啊。让他更有浓浓的思乡和眷恋。

“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唐朝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其一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奇特,就是云垂四幕,非常压抑的夜晚。仿佛到处都昏暗一片。

但是只有一丛白菊花在暗夜里傲然开放,像雪一样的光彩。

诗人说自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只是因为有了白菊花,这生命和夜晚才有了光亮和意义。他此生只为白菊而来,用生命去互相照耀。

那么晚唐实际上对于很多人讲,也的确是个黑暗无路的时期,有才的李商隐,温庭筠,尚且很难施展抱负,更何况更多普通的走在仕途中的人,国家动荡,国家和自己的前途都不明朗,所能依靠的,很多是生命本身的动力和对理想的坚持。

这首白菊花,也就有了心灵灯塔的微妙寓意。像白菊花一样干净,像白菊花一样坚韧,傲然,像白菊花一样,只为生命在暗夜里的自在圣洁与高贵。

宋朝以后,白菊花广泛种植,白菊花和黄菊花在药用价值上,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区别不大,黄色的菊花,疏风散热效果好,但是白菊花则清肝明目的功效更好些。

比如黄山贡菊,原本是黄山一种人工种植的白色观赏菊,逐渐药用。清代光绪年间,紫禁城里流行红眼病,徽州知府献上此地菊花干,效果显著, 名扬京城,定为贡品。

秋天多燥,很多人会泡上枸杞菊花茶,不妨试试白色的菊花,比如杭白菊,贡菊,让一朵朵雪白的小菊花,滋养你的眼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