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起草出来的稿子,需要逐级上报领导进行修改。对于一个新入行的文字匠来说,看看领导对文稿做出怎样的修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修炼。

对,是“修炼”。你没看错。我在这里没有用“学习”,因为认真体会各级领导对稿件的修改不只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修炼”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慢慢道来。

一般情况下,一个新入行的文字匠写出一篇材料来,会先由本处(科)的负责人进行修改,处长或科长改完之后再上报给更上级的领导,一直到用稿子的主要领导之手,这个过程大约要经过四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领导进行修改。一个有心的文字匠如果有条件,尽量把每一次修改的稿子都收集到手,然后进行比较和学习。但这个收集每次修改的过程其实就是“修炼”的开始。因为现在的稿子修改都是在电脑上进行,不像我们当年写稿子那样,领导都是在纸上进行修改,具体在哪里进行了修改一目了然。而且领导的每次在纸上的修改,最后都要原起草人负责在电脑上改过来。这样一来,收集领导的每一次修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现在不同了,领导在电脑上修改后稿子很可能就不再退给你,你对每一次修改的具体内容很可能无从知晓,只能看到最后的定稿,中间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个“黑箱”。所以,设法找到每一次修改稿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需要你培养和领导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让领导愿意将自己在电脑上修改过的稿件给你看。

这项“修炼”的第二个环节是你怎样得到和看待更高级的领导对你的直接领导修改后的稿件怎样改。这句话有点绕是不是?我把话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你的处(科)长修改之后的稿子,送到分管领导手上,分管领导又进行了改动,这次改动的稿子你能否搞到手,以及拿到这份修改稿后你怎么看。这里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上级领导改动不大,这时你找到直接领导拿到稿子不会有太大问题。第二种情况是上级领导做出非常大的修改,甚至是结构性修改,这时你的直接领导往往会叫上全体起草人员根据分工重新起草,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比较容易了解上级的意图和修改意见。第三种情况比较尴尬,那就是上级领导对文稿的修改恰恰是你的直接领导对你起草原稿的修改之处,换言之,是上级领导通过修改肯定了你的工作,而否定了你的处(科)长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最能看出你的“修炼”功力如何。能够拿到上级的修改稿是功力之一,如果你为此沾沾自喜,甚至对你的直接领导大不以为然,那就大错特错了。必须知道,在起草界里能够站住脚的人,都是有些真本领的,因为干这一行如果靠关系,写出来的东西不行,他的上级自己势必替他干活,所以没有人会容得了一个“混子”在这一行里干的。正是因了这个原因,当你看到你的直接领导把你写的东西改掉之后,又被上级领导改回来了,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进行两次学习和思考,即第一次思考你的直接领导为什么对你原来起草的文稿做这样的修改,第二次再思考上级把这块内容改回来了,理由是否就是你原来起草时的理由。

这项“修炼”的第三个环节才是学习和思考。就是我在前面曾经说过的,对照领导的修改稿,体会领导的思考层次和思考方式,想想“如果是我会这么写吗”,“领导为什么要这么说”,等等。写稿子本身不能是“狗熊掰棒子”,而必须是写一稿就随时总结一次得失,不占糊涂便宜,不吃糊涂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益和有效的积累,思路才会逐步开阔,视野才会不断提升。作为新入行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心浮气傲,对“老把式”不屑一顾,特别是当他们有时候否定了你的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沉下心来进行换位思考,即使上级领导把稿子改回到原来你写的那一稿时,也还要思考几个“为什么”,很多时候上级把稿子改回来,但理由未必是你原来思考的理由。对此,我们自己要心知肚明。

当我们每次都带着“问题意识”,以学生的态度去看领导对我们起草的文稿所进行的修改时,才会慢慢领悟到文稿起草当中的奥妙,也才能在每次稿件的起草和修改过程中不得得到新的提高。

机关副职领导的十个谨记(话说机关里的文字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