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修持的方法(心经训诂第九讲)(1)

(经文: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如果说《心经》的“空”字大刀砍去了凡夫俗子对三科的妄想执着还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刀把修成辟支佛所依靠的参破“十二因缘”法以及修成阿罗汉所依靠的“四圣谛”法也砍得灰飞烟灭,却是非常的惊心动魄了。

在佛教修行的乘级中,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的境界是层层深入的,而修成辟支佛所依靠的就是参破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人生死轮回的一条因果链,他环环相扣首尾相连。一旦参破了这十二因缘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那么这条因果链就断开了,人就摆脱了生死轮回,就修成了辟支佛果。这些因为参破十二因缘法而觉悟的圣人被称为“缘觉”。

经文中的“无明尽”就是消灭了十二因缘这个因果链中“无明”这个环节,“老死尽”就是消灭了因果链中“老死”这个环节。

虽然十二因缘是循环往复的无所谓首尾,但是无明被看成是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的起因,老死则是这个生命周期的结束,而老死后无明又发挥作用形成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所以在表述十二因缘时把“无明”排在第一位,把老死排在最后一位也就是第十二位。其它十位分别是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心经》在“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与“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之间加上“乃至”来替代剩余的十项因缘。

如果我们再用繁琐的方式说一遍《心经》的这句话,就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行亦无行尽,无识亦无识尽,无名色亦无名色尽,无六入亦无六入尽,无触亦无触尽,无受亦无受尽,无爱亦无爱尽,无取亦无取尽,无有亦无有尽,无生亦无生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十二因缘每一项的具体含义:

我们先来说说“无明”,无明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有暗”,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有光明的佛性,因为这佛性的光明被我们种种业障所遮蔽,所以本性就晦暗了,烦恼就产生了这就是无明。

因为被无明业障所牵引,我们就有了欲望、贪婪等心里活动,这种心里活动就是前面我们在讲五蕴时提到的“行”。十二因缘因果链的第一环就是“无明缘行”,缘在这里当“产生”讲,就是由无明产生了行;而行呢,又都是通过于神识在起作用,所以“行缘识”,神识我们暂且理解为魂魄,魂魄是国产宗教的概念,原装进口佛教是不认可这个概念的,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我们权且这么说;因为有了神识于是就产生了尚未成型的胚胎,这个胚胎被称为“名色”所以是“识缘名色”;胚胎通过发育生长出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这六根,前面我们讲过,六根也叫六处、六入,所以“名色缘六入”;有了六根就得以和外界的事物接触,所以“六处缘触”;婴儿出生后和外界接触就会有苦和乐的感受,这就叫“触缘受”;因为有了苦与乐的感受,所以对能产生快乐的因素,比如情色、金钱、权利等就有了贪爱,于是由受生爱叫“受缘爱”;因为有了贪爱所以他就会去占有好的,把不好的施加给别人,这叫“爱缘取”;因为有了占有和施加,所以就造了业,种下了善与恶的种子叫“取缘有”,有是指有了善业恶业;因为有了自己造的业,为了还业债来生还要轮回去投胎,这叫“有缘生”;投了胎还会老死再投胎轮回不停,这叫“生缘老死”。

如果要修成辟支佛,就要断除十二因缘。比如断除了无明,那么他后面的十一项依次也都没有了产生的因,也自然就都断除了,辟支佛的果位也就修成了,这就叫“无明尽”或“无明灭”。因为十二因缘是因果相连的,所以无论是断除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其它各项也就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灭掉十二因缘就摆脱了生死轮回,这一点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心经》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怎么“空”中连“无明尽”和“老死尽”也没有呢?如果这样,那些参破十二因缘法的辟支佛们不是白忙活了吗?

读过《妙法莲华经》的人都知道,佛陀在这部经里面给大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群人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宝藏,但是道路艰险难走。当走到五分之三路程的时候就有人退缩了,不想去了。这时候人群里有一位大导师,会法术,就在中途用法术变化出一座大城。大家喜出望外,纷纷进城休息。第二天早上大家精神饱满,想要继续出发的时候,这位导师才告诉大家,刚才的大城是变出来,并非真实存在。当大家回过头再去看的时候,那座城市已经消失不见了。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也有,说有一次曹操带兵行军,天气炎热,士兵们都走不动了。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对大家说:前面不远有一片梅林,我们赶过去就可以在梅树下乘凉,吃梅子解渴了。士兵们并不知道梅林其实并不存在,这不过是曹操的计谋而已,于是来了精神,继续行军。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

化城也好,梅林也好,其实并不存在,都是为了让大家坚定信心才虚构出来的东西。所以,无论是修成辟支佛所依靠的参破十二因缘,还是我们后面将会提到的修成阿罗汉道的四圣谛,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一照,就会发现他们的本质都是虚幻不实的,是空的。《心经》的“空”字大刀再次发挥威力,这一刀把辟支佛乘也砍得无影无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