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2)

本期话题公元前666年,嬖爱骊姬的晋献公决定将三个儿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派遣到远方去,只留下骊姬的儿子奚齐在身边陪伴自己。朝臣们纷纷以为晋献公此举是为了要废黜太子申生,扶立奚齐作新的储君。可谁也没想到,暗地里,晋献公其实正下着一盘深谋远虑的大棋局。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3)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4)

根据《左传》与《国语》的相关记载,骊姬谋划废黜太子申生,代之以奚齐,是从奚齐出世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66年开始的

这一年的《左传》写道:

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中略)。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5)

《左传》说,为了让儿子奚齐正位太子,骊姬贿赂了晋献公身边的两位亲信大夫梁五与东关五,由他们出面向晋献公提出建议,派遣太子申生出镇宗邑曲沃,公子重耳与夷吾分驻边邑蒲城与屈城。

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国语》补充道,骊姬的盘算是要将太子申生远远地支开,以方便自己在晋献公面前进谗言,离间献公与申生的父子关系。

《国语》的这一论断很可能是由10年后骊姬借故诬陷申生向晋献公投毒,意图弒君的后事倒推回去得出的,未必符合事发当时的实际状况。倘若我们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去解读三公子的分封,它传递出来的政治信息很可能是这样的: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6)

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国君的嫡长子有权继承大统,他应该以太子的身份住在国都侍奉君父,同时等待着宫车晏驾、登基嗣位的那一天。而他的兄弟们,那些不具有继承权力的公子们则会获得封邑,成为国君领导下的世袭大夫。

申生既是太子,自然不应有封邑。获封曲沃意味着申生已经被视作献公的别子而非嗣子——他失去了晋国君位的继承权。

因此《史记》在申生就封曲沃之后写道:

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史记·晋世家》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7)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8)

太子申生可能遭到废黜的政治讯号一经传出,大臣们并未当着晋献公的面坚决反对——毕竟申生只是献公的庶子,而奚齐是嫡妻骊姬所出,废庶立嫡,于理为合——但许多人仍在私下里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担忧,他们担心的是,晋国会因为这一次的废立储君生战生乱。

要知道,在晋献公上台之前,晋国刚刚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没有人愿意噩梦重温。后来发动政变,诛杀骊姬与奚齐的中大夫里克也持有类似的态度。

在政变当时,里克对自己的盟友丕郑说了这样一番话:

夫孺子岂获罪于民?将以骊姬之惑蛊君而诬国人,谗羣公子而夺之利,使君迷乱,信而亡之,杀无罪以为诸侯笑,使百姓莫不有藏恶于其心中,恐其如壅大川,溃而不可救御也。是故将杀奚齐而立公子之在外者,以定民弭忧,于诸侯且为援,庶几曰诸侯义而抚之,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国语·晋语二》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9)

奚齐以嫡长子的身份取代申生成为嗣君,里克对此无话可说。但是,骊姬采取极端手段疯狂迫害太子申生和两位公子重耳、夷吾,引发晋国政坛的大动荡,这让里克及许多晋国官员对她印象恶劣。

要不是这样,晋献公的近卫亲军也不至于在七舆大夫的领导下集体倒戈,支持里克政变。刚刚继承君位就遭遇杀身之祸的奚齐其实是受了母亲的连累而罹难的。

里克的话给了我们另外一番想象的空间:假如骊姬在夺嫡的过程中适可而止,不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奚齐是否就能顺利地接掌最高权力呢?

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在当初申生已经远避曲沃,奚齐事实上成为嗣君的情况下,骊姬又为什么要丧心病狂地对申生、重耳和夷吾三兄弟痛下毒手呢?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0)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如果公元前666年的那一次分封只是单纯为了解决太子名位的归属问题,那晋献公只须将单独申生封到曲沃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他没有,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也同时就封,就封地点是晋国的边境重镇蒲城与屈城。这说明此次分封在更换继承人之外,还潜藏着晋献公其他的政治考量。

这个考量是什么呢?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1)

有这样一个事实可能是许多人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所忽略的,那就是骊姬嫁给晋献公以后的这些年,也恰恰是晋国有史以来对外扩张最迅速的时期。

晋献公终其一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韩非子·难二》),不但将整个山西南部纳入了晋国的版图,势力范围还翻越中条山,侵入河南。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2)

领土扩张如此之迅速,该如何巩固对新占领区的统治呢?晋国后来的争霸对手楚国的解决方案是,于边境的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在线设县,在楚王的直接领导下建立面积广阔的县邑和战斗力强悍的县师,以此作为楚国的藩屏。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套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在春秋时代是最先进和高效的。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3)

但设县是楚国的首创,因为楚国本来就是游离于西周主流政治文化之外的南蛮诸侯,没有历史渊源与传统观念的束缚,因而能独创新生。

与它相比,晋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晋国始祖唐叔乃是周成王的亲弟弟。想当年,成王将这个少弟封到山西,一方面是要依靠自己的血亲在北方执行武装拓殖,另一方面也要藉此抵挡少数民族对中原腹地的入侵。既然晋国是西周王朝开疆拓土的急先锋,那它的领土扩张方式自然也会受到西周的强烈影响。

对晋国来说,西周封建是一个现成的“样板房”,仿效成王和周公的遗法,循“亲亲上恩”的原则将晋国的公族子弟们分封到新占领区去做封君,让他们成为拱卫晋国的藩篱,这才是正途。

但是走这条路,晋献公却面临一个现实的困难:晋国的公族在献公上台后被诛杀殆尽,眼下献公乏人可用。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4)

对自己的同宗骨肉大开杀戒,晋献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在献公的父亲晋武公以前,晋国曾有过一段长达67年的分裂历史:晋穆侯的嫡长子一系以晋侯的身份控制着国都翼城,他的少子一系则以大夫的身份割据于曲沃。曲沃系经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晋武公三辈人的努力,直到公元前677年才最终吞并大宗,重新统一了晋国。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5)

鉴于这样一段同宗相残的血腥历史,晋献公对曾祖曲沃桓叔和祖父曲沃庄伯遗下的旁系亲属深怀疑虑。

于是在公元前669年接受了大夫士蒍的建议,以铁血手段清洗桓、庄之族。除少数人侥幸逃亡虢国之外,晋国的同姓公族在这次大清洗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李孟存、李尚师二位先生在《晋国史》一书中写道:

从当时的诸国形势看,异姓之族在诸侯列国中虽有弒君之能,但却不能自以为君。相反,那些能够篡位自立为国君者无一例外全是公族的叔侄昆弟们。所以,晋献公为了消除公族逼君的忧患,深刻地认识到任用异姓比任用同姓公族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也深深懂得,只有重用异族姓氏的势力来剪除其亲近的公族力量,才能保住自己的君位。——《晋国史》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6)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晋献公确曾大力提拔过异姓军功贵族。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御师亲征,一举伐灭霍、魏、耿三个小国。战后,献公将新占领的耿与魏分别赐予在战斗中立功的赵夙和毕万,任命他们为晋国的异姓大夫。

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封邑均在国都绛邑的西部,沿黄河东岸上下分布。耿地监临少梁渡,魏地控扼蒲津渡,晋献公这样布局的目的可能是要利用赵、魏两个封君防范秦国的东进。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7)

提拔异姓军功贵族是晋献公推进领土扩张的一手棋,但他可不只有这一手棋。公元前666年分封三公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就是晋献公的另一手棋。

梁五与东关五两位大夫向晋献公建议分封三公子的时候说:

“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8)

命申生居于曲沃,震慑晋国内部潜在的反对力量,让重耳、夷吾两兄弟坐镇边疆,支撑晋国开疆拓土的扩张形势,这个建议准确地命中了晋献公对外扩张政策的最大焦虑——建立封君,乏人可用。

所以,骊姬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将三公子逐出国都,并不完全是因为晋献公嬖爱于她,更重要的是,献公要藉此重构晋国的同姓公族力量,让他们与异姓大夫相互制衡,共同服务于晋国的扩张战略。

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迁在《晋世家》中径直将分封三公子说成是晋献公本人的主张,而不是骊姬的提议。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徐元诰《国语集解》

李尚师、李孟存《晋国史》

本文系小书房1538(XSF1538)的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晋献公个人资料(一场宫斗三子被逐)(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