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的李子柒。
来自江油的乡村女子李子柒,用一种全网罕见的田园风格,收获了无数粉丝,甚至还“出圈”到海外。
这两天,三个月来一直没有更新作品的李子柒,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在央视《鲁健访谈·对话李子柒》节目中,她与主持人鲁健谈到了自己近期的状态,并回应了一些网友关注的话题:她是怎样创作视频的?对于未来又有什么规划?
记录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
2016 年初,李子柒开始发布古风美食短视频。创作期间,她和摄影师只要有空就会外出拍摄,有意识地记录自然万物的变化,比如玉米开花了,水稻抽穗了。如果得知第二天会起雾,她的团队一早就去守着镜头,只为捕捉禾苗上的露珠。
“因为好多东西过了就没了,比如说那朵花开得正好的时候,下雨了,吹风了,它的状态其实是不一样的。还有傍晚的时候,夕阳跟大自然结合的景色,我觉得这个时候拍的东西,它是会有生命力的。”
她曾制作过20多种作物的“一物一生”系列视频,把作物育种、浇水、发芽、开花、收获,以及采摘的过程记录下来,获得了大量网友的喜爱。
相比三五分钟的短视频,要把玉米、水稻、香菇、油菜等20多种作物的一生,分别浓缩在十多分钟的视频里,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光是种植和拍摄,就要贯穿季节交替,经历日出日落、风霜雨雪。
对于“一物一生”系列视频,李子柒说,希望让城里人知道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谈及创作素材,李子柒说,因为生活在农村,她的衣食住行都是灵感来源。“因为你的生活在继续,你的日子在过,一年又一年,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都做了什么,我觉得如果真要做的话,其实这个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衣着古朴、劈柴做饭,李子柒的视频发布后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她认为视频走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美食和传统文化。“我做的是食物,美食无国界,吃是大家共通的;其次我觉得是传统文化,因为现在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保护意识,所以他们就爱屋及乌,多喜欢我一点点。”
对于美食制作、手工技艺的视频是否有持久生命力,李子柒很有信心,“我是怀着敬畏之心来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手艺,我觉得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沉淀,而不会消失。”
李子柒曾为了拍视频专门去学东源木活字印刷,那次体验也让她大为震撼,原来真正意义上会操作那门手艺的,只有两个人了。“很多非遗文化,像极了一个垂暮的老者,站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回望,就是那种无力感。所以他需要被很多人看见,需要被很多人关注。”在后来的视频创作中,李子柒尽可能把更多精力转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来。
未来想做三件事
李子柒说,接下来的生活规划,有三件事最想做。一是有关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二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三是有关青少年的引导。
李子柒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创造可复制、可传播、可循环、可推广的试点,真正为老百姓增收;第二件,是继续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是她做视频的一大动力;第三件,想做好青少年的引导工作。自己就是“网红”的李子柒,却表示并不希望孩子们都想当网红,当明星。“我希望他们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好好读书,真正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抓住每一个机会的人。”
李子柒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四川农村长大的,爷爷去世后,奶奶就成了李子柒在这世上的至亲之人。
由于家境清贫,14岁她就辍学出去打工了,2012年因为奶奶的一场重病,她决定抛下所有,立刻回家。
虽然生活不易,但李子柒也遇到了许多温暖的人。在少年求学时,她得到了当地妇联的帮助,“在我可能没有办法上学的时候,我奶奶找了妇联的人帮我解决读书的问题,然后妇联的阿姨过年的时候,都把我接到她们家去了。”
李子柒认为,人生没有一段路是白走的。“我的世界有人给了我一束光,所以我记着这束光,很迫切地想把这些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如今,“李子柒”的IP 已有了巨大的市场价值,但对于个人而言,她仍将自己视为一个农民,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甚至我是不想让‘李子柒’IP以后有所谓的太高的市场价值,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双刃剑。”
面对未来,李子柒想放慢速度,“以后我觉得可以慢一点,尽量把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陪好我想要陪的人。”她也勾勒出了理想中乡村的样子,“就像我视频里拍的那样,自己有一个院子,里面想种什么种什么,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水果、蔬菜,四季都是花香。”
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条微博“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去努力”,李子柒坚定地认为自己还保有当初的勇气和力量。她说:“我最不缺的是勇气……既然决定做了,那一定要尽力做到最好。”
文图据CCTV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