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雍正王朝》中,弘昼没有夺嫡之心是不可能的,初露头角时,他也想过单兵作战,暗待时机。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好不容易等来一次表现机会,却被自己哥哥坑了,还差点搭上性命,看到哥哥用心险恶,目睹父亲那一辈激烈斗争,弘昼对帝位早已经没有了竞争的意识了。但他不竞争并不代表可以独善其身,兄弟也会来拉他,防不胜防就进坑。但弘昼是聪明的,他选择了一条很多世人都觉得很正确的道路,那就是变成一个荒唐和糊涂的人。

那么,弘昼起初夺嫡之心是怎么燃起,后来又从什么时候开始破灭的?而这个过程中,他真的是糊涂蛋呢,还是假装糊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重新分析一下剧中的弘昼。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1)

弘昼初露头角时,天真以为有才就有希望

雍正是清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是在子息的繁衍上却大不如自己的父亲康熙和自己的儿子乾隆。雍正在世的儿子有四个:弘时、弘历、弘昼、弘瞻。雍正为了不让夺嫡悲剧再发生,雍正选择了秘密立储,但争夺还是在儿子之间悄然展开……

雍正继位后,遵从父亲康熙得嘱托,着手收拾康熙晚年的烂摊子,开始整顿吏治、推行“摊丁入亩,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还有后来推行“火耗归公”,不过对雍正来说,这远远达不到他心目中的目标。

于是,又整改祖制为旗人划分土地,并损害了大部分贵族的利益,所以很多人对雍正推行新政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强烈。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2)

八阿哥胤禩就是利用这点,背后开始策划:

第一步,先给弘时点眼药水,将他拉进策划中,以拥立弘时上位为条件,让弘时向雍正提议让关外各旗主王爷以整顿旗务进京城,弘时早对皇位垂涎三尺,毫不犹豫答应了。

第二步,八阿哥提前见关外各旗主王爷,从中周旋和撺掇,提议以“八王议政”,推翻新政,推倒雍正,关外旗主王爷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自然声声叫好了。

第三步,再以拥立弘时的名义,拉九门提督隆科多入局,如此一来,八阿哥手里除了有弘时的配合,还有关外旗主王爷的撑腰,甚至又多了个隆科多这支武力的壮胆。

这三步走得简直无遗漏,八阿哥意得志满,声称他这次策划的“八王议政”有9成的胜算,剩下那1成,只能在天算了。但他错了,这一成不是在于天算,而是弘昼。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3)

弘昼初露头角,老爹雍正就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到丰台大营给关外旗主整顿旗务传口谕,一同去的还有三哥弘时,此时,弘时嘴角掠过一丝阴笑,心说:刚好拉个垫背的。

开始弘昼还天真以为只要自己认真办好老爹交代的事,多积攒经验和阅读,只要自己比两个哥哥有才,说不定老爹雍正这一高兴,下一个继任者或许就是他了呢。

可惜,刚幻想,又被现实打破了。在给旗主王爷传达旨意时,他什么都没有,三哥弘时把“整顿旗务”说成“整顿防务”,又歪着脑袋问弘昼:弘昼,是皇阿玛的旨意吧?

弘昼愣了许久,心说:不是整顿旗务吗,怎么又成了“整顿防务”了,但弘昼一时半会也没想到会被自己哥哥坑,所以就应了声:是。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4)

也就是因为他的这句“是”,差点被坑死了。返回途中,弘昼越想越不对劲,起疑三哥弘时找他背锅的,就试探问:三哥,皇阿玛不是说“整顿旗务”吗?怎么成了“整顿防务”?

整顿旗务和整顿防务,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不同。整顿旗务实质是“旗人自食其力”,意思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要知道,大清开国以来,旗人不事生产,由朝廷供养。刚开始人口不多,还能勉强供养。但雍正年间,旗人人丁滋生,人口不断增多,已经有了上百万,而这些人都是依靠朝廷供养,已经造成了朝廷的负担。

整顿防务的主要内容是“军事上的防御和调配”。而丰台大营的防务,雍正已经全权交给十三阿哥胤祥,期间,如果没有雍正和胤祥的旨意和手印,是无权干涉和管理的。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5)

当弘昼质疑传错口谕了,弘时却是旋即板起了脸,说道:那你当时为啥不说,算了,等明天皇阿玛旨意下来不就改过来了吗?

弘昼心说:三哥,不会是坑他的吧,事情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弘昼越想越不对劲,第二天,早早就到殿堂门口等十三爷,把昨天发生的一切告诉十三叔胤祥。胤祥一听,掉头赶过去把丰台大营兵权夺回。

八阿哥的这一成天算,其实是被弘昼打破了,最终让八阿哥这次又付出东流。而弘昼虽力挽狂澜让雍正化险为夷,但因而遭雍正怀疑有夺嫡之心。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6)

经历被坑后,弘昼对权力争彻底失去了信心。八阿哥失败后,雍正派子弘时、弘昼派去抄家,还有三爷胤祉三人一起到八阿哥家抄家,这三个人各有各的心思:

三爷胤祉是秉公办事,表面走个形式给雍正一个交代就回去了。弘时乐祸幸灾,因为参与在其中的人,幸免于难。弘昼唯恐避之不及,为了不再被坑,硬生生给自己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丧事。

弘昼这么做有两目的:一是不想掺和,能躲则躲,不然三哥弘时万一怕他说漏嘴,对他下手。二是做给雍正看的,表示他无心皇位。

此时,里里外外连家人在内足有七八百人,胤祉和弘时对弘昼一顿指责和催促,而弘昼以“几个高人给我算过,这几天不宜出门,否则会有血光之灾”,以此为由拒绝抄家。

但这招可蒙不了雍正,事后,雍正召弘昼进宫,试探他到底有没有夺嫡之心?那么面对雍正的质疑,弘昼该怎么回应呢?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7)

看似童叟无欺的弘昼有没有夺嫡之心,面对雍正的质问,他是如何回应

老八失败后,雍正对怀疑丰台大营一事不解,所以很想搞清楚这两儿子是不是参与其中。

雍正故意问道:听说好人,你不能出门一出门,就有血光之灾,我把你喊来,你不怕?

其实,雍正就是在试探弘昼活出丧的事儿,看他够不够诚实,如果弘昼在雍正面前继续装神弄鬼的,那雍正肯定会觉得这个儿子是在利用“活出丧”把戏隐藏自己的野心。

毕竟老爹雍正我是过来人,当初为了不接“宰白鸭”一案,下狠心,弄一出冰火两重天把自己整出病来躲避了。要是弘昼随他这么有心机,那十个弘历都不是弘昼对手。

弘昼洞悉到雍正的心里想法,立马挑明说:“儿臣那些都是搪塞世人的昏话。”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8)

雍正心说:行啊,你这小子,还算实在,不瞎蒙我。

紧接雍正又挖坑,说:你跟和尚道士搅一起,总比跟官员搞一起好,你这年轻小小的就学会明哲保身,比你老爹我强啊!

这是一大坑,不管弘昼说跟那边,雍正都觉得他用心不纯,所以弘昼马上以贬低自己,说:皇阿玛,儿臣百无一用的人,就是再修上十辈子,也跟赶不上老爹您的项背。

言下之意就是明里暗里告诉雍正,儿臣就是没用的人,要不然丰台大营那事都没给办好,跟老爹您比起来,我差得十万八千里。

雍正觉得这样试探下去,也试探不出个事来,于是,雍正再给弘昼抛出第三个大坑。

雍正说:你小子在几个兄弟中,跟我最像,你看吧,你老爹我年轻时候也是潜心佛法,也不想参与争夺皇位,但是你皇爷爷硬是把这重任塞给我,我这身上责任大啊。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9)

弘昼一听,吓得不轻,自己本不想参与其中,才搞这么一出,老爹这话明显怀疑他,所以弘昼说:皇阿玛事天上太阳,他是小小萤火虫,根本不适合继承皇位。

后来,雍正将曾经骂他的折子递给弘昼,让他说出他的看法,弘昼一哈腰,说:这些都是疯话,儿臣不屑一看,皇阿玛也不用去理睬。

这份奏折其实就是拿来试探弘昼夺嫡之心的工具,不管奏折奏的何事,弘昼说和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彰显了他参政与不参政的野心。而弘昼只是不屑一看回避一切。

这就是弘昼的聪明之处,不管雍正抛出什么大坑,他都能接住,而且雍正还很满意。

雍正对弘昼还是不放心,继续给他给他出两个难题。雍正把弘昼拉在身边坐下,问弘昼上次是怎么误传的?雍正之所以这样问:一是,看弘昼是不是参与老八密谋一事;二是,看弘昼会不会对自己兄弟落井下石。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10)

弘昼装记性不好,说自己都不记得三哥说什么了。其实,八阿哥口中就说:弘昼小时候读书,哪一次不是倒背如流的,论记性,你弘时差远,论狠毒,你弘时比弘历差多了。

显然,弘昼这人不光记忆力,还很聪明。就从知名度比较高的《金樽吟》来看,弘昼绝非一个不学无术且肆意妄为的糊涂王爷。而是恰恰相反,弘昼的文学水平比较较高,起码不会低于自己的那个皇帝哥哥。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酷爱舞文弄墨,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但是质量参差不齐。而弘昼的《金樽吟》被文学家称为清代的名篇,更被历史学家称为救命诗。

所以要说雍正四个孩子中,弘昼是最聪明,最有内涵的人,弘昼刚开始也有夺嫡之心,就因为被弘时坑一次,就死心了?其实,并不是!是弘昼看透了雍正的心思。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11)

弘昼无心夺嫡,是看透雍正的心思

其实,传皇位给谁,皆在皇帝的权衡和一念之间,而弘历,在康熙朝时,就对他格外偏爱,还接弘历入宫亲自教导,就是如此,雍正对弘历的认可度几乎是百分百,谁都无法取而代之,可以说,整个朝堂都十分了然弘历就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

可是,弘时却不死心,想逆转乾坤,试着去改变,可最后呢,却被雍正赐死。而弘昼也明知,但他看懂了雍正必保弘历的心思。谁敢有取代弘历之心,那就必死无疑。

弘昼“活出丧”事后,从雍正找弘昼问话并对弘昼进行了了一次别有用心的试探后,弘昼也看出来了,自己也只能当个糊涂王爷,四哥弘历的皇帝形象在皇阿玛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想改变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当时雍正将河南罢考和重大事务都交给弘历去办,弘昼肯定看出雍正的心思,懂雍正对弘历的众望所归,弘昼想藏而不争。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12)

就如雍正后来对临终前的十三爷说:我不知我还有多少时日,不过我们这辈没法完成的,弘历一定会帮我们完成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雍正对弘历期望有多高了。

所以,弘昼无时无刻都给自己树一个孝顺和无能的标签,孝顺得雍正的父亲心,无能得雍正的帝王心,两者皆得,他给自己留了一条最好的路,走一条与三哥弘时不一样的路。

后来,弘历继位后,对弘昼弟弟也是百分百容忍,宠他没形,但是有一点,政治权力,乾隆丝毫不让他染指。不让他管什么事。给他钱,随便花,想掌权,没门。

不过,弘昼早已对权力没了意识,他既和皇帝哥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又不威胁到他的皇权,这才得以游戏人生,全了兄弟之道和君臣之道,所以乾隆对他非常放心!

这里套用邬思道对四爷胤禛说的那句:“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当年胤禛干实事而不争,而现在弘昼是荒诞不经而不争,雍正不争得了皇位,弘昼不争得了最好的善终。

雍正王朝里雍正是如何看待弘昼的(才懂五阿哥弘昼没有参与夺嫡是因为他真懂雍正)(13)

写到最后

其实,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剧中,弘时与弘昼俩人的命运截然相反。弘时明知道自己没戏,斗不过弘历,还是拼死一搏,最后年纪轻轻惨死。而弘昼看得很快,虽然刚开始有夺嫡之心,但看清形势后,他抽身很快,拿出格和荒唐作为自己的保护色。从八王议政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弘昼从从雍正身上深刻体会了当皇帝的苦和累,更看懂了雍正传位给弘历的决心,所以他宁愿做一个无烦恼、无忧无虑的王爷,也不想提着脑袋争夺本不属于他的皇位。

所以他伪装成一个自己是个糊涂王爷,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伪装与道士搅在一起,远离官员们,让雍正顺心和放心,留了一条最好的善终之路。其实弘昼,才是那个最智慧的儿子,只是与弘历同父不同命。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