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宇宙空间,从宏观天地到微观世界,都浑然太极之理。古人云:“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又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的确,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详细揣摩,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无一不处于阴阳动静的运动中,因此用阴阳哲理来剖析某一特定事物的始终,就一定会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样,用阴阳哲理来指导实践,也一定会理为吾用,成事圆满。
本文立题之意图,是想把自己几十年在太极拳研究和体用上的一些心得体会贡献给读者,以期能抛砖引玉与读者共勉,愿太极拳这份珍贵的祖国遗产,能在众多有心人的努力探讨中不断发扬光大。
目前流传于世的太极拳派式很多,有关太极拳的理论论述也不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集诸家百说于一理,我想是否可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之,即“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应该是太极拳的庐山真面目。
俗话讲:“天下把式是一家”。就理论上,任何拳术讲究动静分阴阳,变换循八卦,运行轨五行,这岂不正是任何武术运动的普遍规律吗?为此本文命题为:阴阳、八卦、五行功法。就是想从武术正宗上来探讨下太极拳的理论问题。
一,太极要义
老拳谱上讲:“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这种观点,应该是武术运动的普遍真理,就太极拳这个特定事物来讲,因为太极之初廓然而无象,动则分阴阳,阴阳即为太极。
例如:盘拳之初的预备式,其体象为清心寡欲浑然无象,实际上这就是无极,由动才变,变则生阴阳,阴阳为两仪,两仪由太极而生,所以说:太极是无极而生,阴阳之母。至于拳谱所指之法即寓阴阳孕生之哲理。同时告诉人们,太极拳在技击过程中,没有固定招数,只有在动静阴阳中,才能形成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种种法则,而任何法则的精髖千变万化也决不会离开阴阳。大到无限的多维空间,小到不可再分的几何学上的一点,每动有每一动的阴阳虚实瞬间,每处有每一处的阴阳虚实变换。由体到形,由表及里,无一违背阴阳之理。所以说,太极拳体用演练者,头脑中时刻应该想阴阳,每动必须循阴阳,否则枉下功夫终生,到头来还是会瞎子摸象,谈所非谈,用所非用。
二,太极八法要义
拳谱上常见太极十三势之说,在理解中,有人把十三势说解十三个姿势,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太极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经常讲的,棚、搌、挤按、采、趔、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个字是八种手法,后五个字是五种步法,即俗称八门五步,或称八卦五行都是指定这十三法。
前文提到,怀抱八法,也就是指的前八种手法,而这八种手法又与文王八卦方位图有严格的四正四隅对应关系。
太极拳理属内家拳种。因此,八卦方位与人体对应各有其窍,而每窍在人体经络脏腑中又各有其位。这样在太极拳运行中,以意引气,按窍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就是太极拳内练要义的根本所在。实践证明,太极久练得道者,不但在技击上可出奇效,在保健上也会起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为了使读者确切了解太极八法所属经络脏腑窍位与八卦的对应关系,现按八法顺序详述如下
1.棚:在八卦中是坎中满。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八法中此字主棚劲。
2.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经。八法中此字主辗劲。
3.挤:在八卦中是震(三)仰盂。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经。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4.按:在八卦中是兑(三)上缺。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胆中穴,此穴属肺经。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5.采:在八卦中是乾(三)三连。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八法中此字主采劲。
6.趔:在八卦中是坤(三)六断。方位隅西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八法中此字主趔劲。
7. 肘:在八卦中是艮(三)覆碗。方位隅东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肩井穴,此穴属胃经。八法中此字主肘劲。
8.靠:在八卦中里巽(三)下断。方位隅东南,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玉枕穴,此穴属胆经。八法中此字主靠劲。
上述八个字的卦、位、体三者之对应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三、太极五步要义
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中的一五种步法,前文中提到脚踩五行,就是指的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这五种步法同样也对应着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对应着天之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现将其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1.·前进:在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2.后退:在五行中属火,方位正南,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肝经。
3.左顾:在五行中属木,方位正东,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心经。
4.右盼:在五行中属金,方位正西,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经。
5.中土:在五行中属土,方位正中央,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
上述五步的五行、体、位对应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四、天干地支要义
以上讲了十三势与八卦、五行及人体穴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关系中,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十三势功法在保健和技击上的意义。因为功法在人体有穴,所以十三势行动时,实际上就是循经内练,这样必然会使人体的气血流通无滞,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保健效果。
前文提到、太极十三势是十种方法,这里所指出的方法,究竞与理论上所讲:“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前文也提到太极由动而生法,这里所讲的动,在太极运行中就指意动;这里所讲的法,实际上是在意念引动下阴阳产物。在技击中也可以说是舍己从人,后发先至的听劲反应。总之只是有劲时才生阴阳,有了阴阳才能产生出基本方法中的某一特定方法。
不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描述十三法的特定状态,就无法理解太极拳中的每动有每动之虚实、每处有每处之虚实的说法。我们可以把太极功运行者,看成一个在空间运行的浑然大球,球中可孕阴阳,阴阳因意动而生,而十三势正是在大球运行中因意念引动而产生的基本方法。
所以说浑然大球并无法,只有意动才生法,这就是十三势与拳论上所讲有关论述的内在联系。从整个太极功法的运行来看它是连续的。但是从基本方法的任一特定状态来讲它又是连续中特定状态下的一个瞬间O点。
太极功法在技击中,就劲别来看,由十三种基本方法的不同组合,可出劲法三十六种之多。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劲法的产生是由意动而来。意念如何动?劲法如何生?这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要析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天干地支说起。因为天干地支本来是我们的祖先用来描述天地目月运行规律的计时符号,但是在太极拳法中天干地支又被用来描述阴阳变换和劲法产生的基本原理。
在五行统论中,天干立十,以应日象,它为天之五行。十干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们与五行方位之对应关系见下图:
地支十二,以应月象,它为地之五行,十二地支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戍亥,它们与五行方位之对应关系见上图。
天干地支在太极拳法中,用十天干对应人体之窍以应十三势中之五步;另用十二地支对应人体之窍位通过六合六冲以应十三势中之八法。
十天干与五步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讨论如下:由上图可知,天干与五行之对应次序是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前文讲过五行在人体都对应有窍,所以天干与五步的关系即,左顾木、右盼金,前进水,后退火,中定土。如下所述:
1.前行:如欲前进,只要意想会阴穴,眼神朝前上方看,身体便会自然前进。
2.后退:如欲后退,只要意想祖窍穴,眼神向前下看,身体便会自然后退。
3.左顾:如欲旋转前进,只要意想夹脊穴往实脚之涌泉穴上落,
身体便会自然地螺旋着前进。
4.右盼:如欲旋转后退,只要右手拾至与乳平,(即以姆指和膻中穴相平)同时左手拾起至肚脐与心窝之间,而左右两手手心均朝下意放膻中穴微收,眼神顺左手食指往下看入地三尺,身体便会自然地螺旋后退。上述为左虚右实,反之亦然。
5.中定:如欲立稳重心,只要意想命门和肚脐,立时就会身稳如山岳。
所以说五步应五行,五行在人体应五窍。因而五步练在内。形于外。只有内外合才能生活奏效。
十二地支与八法的关系是通过六合六冲产生的,所谓六合六冲可由下图表示:
图中按地支顺序编号,如果规定奇号为阳,偶号为阴,则六合中每一合都是阴阳相合而互为根,而同奇或同偶不能存便为冲。
十二地支对应人体也都可归窍。但是它与前面所讲的八门五步之窍位不同,前者有形的指出了四正四隅八方的固定符号;而十二地支与人体窍位之对应,完全是通过意念的变动和想像所产生的结果。正因为有这种意念活动,与意想中的穴道合或相冲就产生了太极八法诸劲。
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其中的要诀,现将十二地支对应人体穴道之分布情况说明如下:
子在腰(命门或会阴穴),丑在胯(环跳穴)寅在脚(涌泉穴),卯在背部(夹脊穴),辰在肩(肩井穴),已在手(劳宫穴),午在两眉中间(祖窍穴也叫玄观),未在肩(肩井穴),申在手(劳宫穴),酉在胸(膻中穴),戌在胯(环跳穴),亥在脚(涌泉穴)。
由文中可以看出子午卯酉各作支固定不变。肩胯手脚作两支,原因是冲合变化随重心转换而变化和转换。除子午卯酉不变外,余者各干也因重心变换而换穴位。例如:重心在右脚时,辰在右肩、未在左肩丑在右胯,戌在左胯,巳在右手申在左手,寅在右脚,亥在左脚反之类推即可。
详见下图
由地支分布图可以看出,重心的转换并不影响子午卯酉,这就是说的四正。其余各支都因重心转换而变换,这实际上就是四隅在太极功的运行中,重心是通过意动而变换的。而重心的变换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意念引动下通过地支的六合和六冲来完成的。地支的六合完成,重心的转换也就完成。六冲实际上也就隐涵在六合之过程中。合是地支相结合。冲是地支相排斥。又因地支在人体对应有窍,所以合与冲的过程,就是在意念活动中人体的穴位相合和散的过程。
但是不要忘记开合是阴阳,阴阳必须互为其根。否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而六合六冲这就是阴阳,这个阴阳消长过程就是意念引导下的地支冲合过程。太极功法的八法五步正是由地支的不同合冲而产生的,现详述如下:
1. 堋劲:搠劲是通过地支中子与丑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命门穴与右环跳相合拥劲便会产生。反之亦然。(以下类推,后文不再赘述。)
2. 搌劲:劲是通过地支中午与未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祖窍穴与左肩井相合,揠劲便会产生。
3.挤劲:挤劲是通过地支中寅与卯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夹脊穴与右涌泉穴相合,挤劲就会产生。
4.按劲:按劲是通过地支中申,与酉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膻中穴与右劳宫穴相合,按劲便会产生。
5. 采劲:采劲是通过地支中戌与亥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右环跳与右涌泉穴相合采劲便会产生。
6. 趔劲:趔劲是通过地支中寅申或已玄相冲而产生上趔和下趔之劲。例如:右手心朝上时,意念就想左脚的脚心(涌泉穴)向后蹬地,这样就产生了上趔之劲;右手心朝下时,意念就想右劳宫穴与左涌泉相合,这样下趔劲便会产生。
7. 肘劲:肘劲是通过地支中辰与已相合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右肩井穴与右劳宫穴相合肘劲便会产生。反之亦然。
8. 靠劲:靠劲是通过地支中辰戌或丑未相冲而产生。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右肩井穴与左环跳穴相合,这叫辰戌相冲;重心仍在右,意想右环跳穴与左肩井穴相合,这叫丑未相冲,前者为肩靠,后者为背靠。
从以上所讲天千地支与太极十三法的因果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太极功法的锻炼都是由意念导引通过人体窍位的冲合完成的。因而冲合的完成过程,也就是太极十三总势的锻炼过程。目前虽然流派很多,套路也长短不一,但是万变不离其法,谁也没离开太极十三总势,即阴阳、八卦、五行功法,聪明的读者到此一定会领悟到,太极拳路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六合六冲的反复变换过程,所以说太极本无法,或太极浑身都是手。这里所阐明的哲理就是阴阳哲理、而在体用中的具体意义是指太极拳运行中,每瞬间,每一点,都会因动而生法,有法即出劲。太极盘拳所以要慢,慢在意念要把六合六冲在体内不断变换,练时慢,用时会因意动生法,反应骤然攻防永在人先。为了让读者能把上述心得要决用于盘拳实践。下举一例可与读者共享,为体用实践证明冲合要诀。
例如右抱七星,六合是这样形成的,就拿右实腿为一条直线,作为六合的集中点。六合开始拿子(腰)与丑合,即腰与右胯相合之后均往右脚的位置上集中。接着寅与卯合,即拿右脚与脊背相合之后也往右脚那里集中。以下类推。如辰(右肩)和巳(右手)相合,即右手拾起使拇指与心口窝前后对正,手心朝前;午(祖窍)和未(左肩)相合,即用意想一想左肩,眼神仍保持向前平视;申(左手)和酉(膻中穴)相合,即左手向前上方抬起使拇指与鼻尖前后对正,手心朝向前胸;戍(左胯)和亥(左脚)相合,即相合之后使左腿往前伸直,脚跟着地,脚尖扬起,这时,意念全往右脚集中,所谓抱七星式的六合便完成。在拳路中,因为重心又要随意动而变换,所以六合完成也正是六冲的开始,在整套拳路中,六冲六合始终在意念引动下,阴阳互回的在不断共存变换中,而太极功法的各种劲别,也正是在六冲六合的不同组合中孕育产生。
请读者根据上例所谈,自己去揣摸太极拳的真正精髓吧!
文|王培生
图|胡邵长
中国教育服务网-会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