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优秀散文(70后诗人档案梁小曼)(1)

梁小曼:70后诗人、摄影师,居住深圳。大学修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英语和西班牙语。2009年开始写诗和翻译诗歌,诗歌作品、翻译作品发表于《今天》在内的各种文学刊物上。是2013年度香港国际诗歌节的西班牙语诗翻译。

*自选代表作10首

葡萄

为春夜水墨而惊讶

叙事的乌有乡

被无间奏的鸟语浸洗

你的眼睑抬起

世界此刻是极简主义的

裸睡的人有神秘呼应

大雾的修辞熟透了葡萄

母语不断返回声音

如同葡萄籽,总落入泥土

叙事的乌有乡

被无间奏的鸟语浸洗

葡萄籽的梦,从风景醒来

无题

从坪洲码头一次次的离岸

方可练就从此不晕浪之身

黑犬偶尔也要叫唤几声

却不在深夜

深夜属于大风、诗人

坪洲的灯

此刻岛上谁人睡眠更安稳

梦里失去的河山

更迭的朝代已换作一席欢筵

那南宋诗人说:

出门左拐便是伶仃洋。

冬天的客人

乐器的族谱在冬天更新

海边的人如是说。

她的背后,一面被翻转的铜镜

脚下踩着琐碎的贝壳

货币得走多久才能抵达亚马逊流域

她手里掰着一根枯枝

褐色的树枝,被海浪送上了沙岸

听说,大海的另一面

是牧民的神山?

像此时此地的你我,在海边,等待冬天的客人

而将铜镜翻过去

是大唐公主和将军西北风横吹的山坳口远望长安

乐器的族谱在冬天更新

琐碎的贝壳不再翻山越岭

火车站

它不是昨夜的车站

它属于幸福与光明的日子。

曾如此近,无限近

油脂与血,残肢与惊骇

仪容来不及修饰

你倒下的姿态有欠风度。

诗人被命运带来此地

穿黑皮衣如罗马人

银盐之脸,流动与浮现

属于八十年代的负片

轨道调度时间的经纬

海上的马披雨归去

超载的你被宣告:抵达昆明

油脂与血,残肢与惊骇

你倒下的姿态过于狼狈

仿佛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夜晚。

敬亭山

在唐朝。敬亭山的容颜

只有飞鸟的全画幅眼可记载

湿润罗袜锦履的露珠

比孤云消退的缓慢更缓慢。

只有飞鸟的全画幅眼可记录

携手返归的现代诗人

与遁入深山的回鹘髻银钗

交错蛛罔。

在唐朝。敬亭山的容颜

与羽衣霓裳入时更相认

云螺乌蛮。

隐去斜云花钿的岂有雾霾……

独坐,莫如对坐。

邀来澄空云径鸟影入席

与君销此春意至万古。

银狐(给东东)

轻晃的地铁里,迷一样的双眼

银狐寻觅一张纸牌默许的意义

转头来,她便以红桃皇后的语气

相问:十年之后别君去,还

手栽桃树乎?指拨弦琴乎?

从内窥镜的孔眼,黑桃国王

看见斑斓如蝶舞的汉语

对节用之爱始终不渝,他

伸出一根食指,然而不指向

日月或天地

轻晃的地铁里,迷一样的耳朵

银狐捕捉喧嚣人声允许的翻译

她忽然怀念冬天的森林

如怀念一句迟到二十年的话。

乌鸦

这城市没有乌鸦,没有。

她不属必然之事物,如牙膏

她不关心人类生活

是否结构完美.......

没有刀锋或传说的爱情

唉,乌鸦!她属于六月,属

雨中之长途通话,多年以前

雨中,乌鸦被模仿。

乌鸦,只属远方与六月

或是一部无声电影

她不关心人类生活

是否结构完美.......那些年

一场场梦魇,阴影里的涅槃

乌鸦,毫不关心。

远山

疏影说,诗总来自地铁……

想起隧道里孤独的人,他的目的地轮回套轮回,再轮回。

山顶基塔是海沟缆线的延伸而你的哭泣

被绿水青蛙辨认以回忆,不,并非19世纪的声音——

青铜器的时代更远,比远山之上的浮云更迷离。

暴风雨饱满的情欲扑来,落地玻璃隐匿不了激烈的回忆。

地铁的复调与重量,不比远山扑来的风雨更饱满,能察觉两者之间最深邃距离的必然是墙角那一只,它负责一声定音。

尚湖

我想像一匹马走向湖心

我想像一匹马夕光里走向湖心

男人交换词语与酝酿半世纪的表情

而我,想像一匹马走向湖心

她翻过虞山,翻过乌云,翻过一页“导游图”

我想像一匹马走向湖心

夕光,马蹄下的深红地毯

那张忧伤的脸即将落入湖心

它的黯淡喻示了黄昏与随之而来的夜

我想像一匹马走向湖心

仿佛,她所有的岁月只为了走向湖心

庞大的夜

这些夜晚,庞大而疏松

缝隙足以让一天分割成

八又二分之一

梦中,你默默数着现实里的人头

醒来,是梦的延续

一个水獭的祈祷,突如其来

为这个孤独的夏天

作出不完美的诠释

她给他写信,翻来覆去地读

为荒谬的念头而忧虑:

一个女诗人的情书比

一个水獭的出没

更难以隐匿

费里尼说,人生

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明尼阿波利斯

九月来了,冬天还远吗?

大雪将蜡封松鼠的爱情

邂逅不再的院子里

剩余一个诗人的踌躇

此时,喧哗的秋天下

番茄的饱满几乎

要撑破自身的沉默

然而,一切达成共谋:

沉默与将要撑破的........

交换下一个秋天。

冬天,很快到来

大雪,早已落在

诗人的归途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