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族谱—文化委员会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14年前,一则“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新闻,感动了许多人。在当时那个网络还算不上发达的年代,刘秀祥与母亲的照片和故事被疯狂转载。许多人被这个山区的孝子感动地热泪盈眶。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1)

时光荏苒,14年一晃而过,当年在大学里一边照顾着患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难以自理的母亲、一边努力完成学业的刘秀祥,如今已经是家乡望谟县实验中学的副校长、全国最美教师、感动中国人物、贵州省道德模范。

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超越常人的励志逆袭

刘秀祥可以说是罕见的苦命人,他从幼年起,就经历了人世间的极致凄凉,他出生于1988年,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一家人陷入极度贫穷,他连住都是问题,一度住过猪圈。

不久之后,哥哥姐姐接连离家,不知去向。母亲由于过度伤心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难以自理。这些事对于小小的刘秀祥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这时刘秀祥刚上四年级,双肩单薄,手臂细弱,同龄人还在对着父母撒娇要零花钱时,他则扛下了养家的重担。

小刘秀祥为了帮患病母亲养家,天天出去捡废品,可是他年纪小力气小,攒一个星期也卖不到十块钱,根本无法维持与母亲日常吃饭的开销。他又去山上挖中药,每次回家,他都要小心翼翼提防母亲发病,当母亲发病,是他最害怕的时候。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2)

后来,他要辍学之际,幸亏一位老师资助了他的学费。因此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努力学习,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但由于实在没钱读,他主动选择了一所民办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免费入学。

为了不离开母亲,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带着母亲一起学习生活。每天早上她要提前起床,给母亲做好饭,帮母亲洗漱好,自己再匆匆地吃两口早餐跑到学校。

下课十分钟同学们都是玩耍休息,他则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知识。中午还要赶回去给母亲做饭,下午放学后,就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捡拾破烂。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3)

就是在这样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里,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龙县第一中学。他这次只够钱在学校旁边租一个农户家的猪圈,打扫干净,放了个木板床,和妈妈安顿进去。又是像初中一样的艰苦过日子。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4)

高三的时候,刘秀祥已经是个小伙子了,可是长期的营养不良,使他身体状态很差,他常年只穿一件破烂衣服,放学就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吃的又很差。到了高考前夕,一下就病倒了,第一次高考,他失败了。

他痛苦无奈,也实在没钱再复读,只好变卖了家当换来86元钱,带着母亲来到了兴义市,并在当地的一家洗浴中心找到了一份工作——给客人搓背。

搓一个人能赚5块钱,刘秀祥就这么干了50多天。这期间他时常怀疑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前路的希望,内心只有压抑和绝望。悲观消极的情绪充斥着大脑,他在下班后翻看起来读书时写下的日记。其中2002年周末写下的一句话,让他为之一振。

“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他已经不记得写这句话时的心情,只是再看到时,曾经勇往直前的勇气又回来了。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5)

“我至少还有一个妈妈。至少有她在,我有一个家,有一个牵挂。”刘秀祥反思了近期的心态,想清楚了自己的未来,生活有无数种可能,他不想一辈子给人搓澡。他开始在兴义市联系能够准许他复读的高中,联系了五六所,但是都被拒绝了。刘秀祥拜访了其中一位校长五次,终于打动了校长,破例收下了他。

刘秀祥满怀感激,他的班主任也被他感动,还发动了全校捐款,他告诉自己不能辜负大家的恩情,更加拼了命的学习,在2008年终于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6)

从此,师范学院的校园里,便常常能见到一个背着母亲,或牵着母亲的孝子,学校的师生们都被他感动了,媒体也开始报道他。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7)

刘秀祥一边上大学,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还要还利用全部空闲时间,发传单,摆地摊,做服务员,当家教......赚到的钱除了自己的日常开销,剩下的部分钱他还要寄回老家,资助上中学时认识的也是家境贫困的弟弟妹妹。上大学起,他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学子病患儿童筹措善款。

因为励志的人生经历,他在2009年被评为临沂市道德模范、201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2012年毕业,来自北京、深圳、南京等多家企业给他提供了酬劳丰厚的工作岗位,其中北京的企业给他开出了55万的年薪。

本来可以出人头地终于摆脱家乡贫困和命运的苦难,可是让人预料不到的是,刘秀祥毅然选择了回家乡。

刘秀祥带着母亲回到家乡,复习、考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特岗教师,然后被分配到望谟县高中做了历史老师。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8)

“受教育的目的是摆脱家乡的贫困,而不是贫困的家乡。”如今,他是受学生爱戴的校长、全国最美教师、感动中国人物......

刘秀祥当上教师之后,比他自己学习的时候更加努力,他用百倍的精神,去帮助学生学习和进步。

他主动选择最差的班级做班主任,每天不断鼓励班上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最后他全班47位学生全部考上了本科。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9)

他的家乡,很多人因为贫困而不愿意让孩子上学考大学。他就一个村一个村去演讲,去教育那些人,影响他们。

他常常骑着摩托车奔跑在各个乡村,灰头土脸风尘仆仆,也最终感动了乡亲们。很多人会来拜托他教育自己的孩子。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10)

由于他工作出色,饱受爱戴,三十岁就被提拔为副校长。并且很多企业都邀请他去演讲,可是他受邀演讲都是分文不取,唯一要求是对方要资助两名贫困学生。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11)

经过他与全校老师的努力,望谟实验高中在2020年本科上线率达到了63.44%,已有上千名学生进入了本科院校。如今他已巡回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到了上百万人,直接或间接受到他帮助的学生已有两千余人。在2020年,他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最美教师”和“第七届贵州省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12)

他常说:“受教育的目的是摆脱家乡的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现在条件艰苦一点,不要怕,只要有梦想,有行动,未来一定会更加的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为自己,为家人和家乡。”

笑贫不笑娼的当下,人们早已忘记了苦出身励志逆袭的可贵和孝顺父母的美德。

反观我们当下的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在温室里幸福成长,他们不缺学费不缺玩具有人照顾,依然还心事重重常常抑郁逆反不愿上学,可是,在大山里,在广大的贫困地区,那里的孩子,连一双好鞋子也没有,上学要走几十里山路,他们吃不好穿不好,却也懂得孝顺父母,为家庭为自己勤奋努力。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13)

放眼看去,有钱人的炫富被人吹捧,娱乐明星被人崇拜,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无视他们的道德和心理,只望着他们成为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者。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14)

是什么变了,变得让我们笑贫不笑娼、变得让我们普遍无视那些真正真诚善良的美德,对于那些苦难中的逆袭,我们不是嘲笑就是漠视,对于负责任和孝顺父母的美德,我们内心却毫无感动触动。

我们对富二代趋之若鹜羡慕不已,却对那些在底层为了梦想靠自己奋斗的人,嗤之以鼻。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刘秀祥为什么依然要在毕业后回去家乡,用余生来帮助别人,命运曾让他置身于危崖之巅,而他却回报给人间“桃李芬芳四月天”。

刘秀祥,这个从黑暗中爬出来的人,最终却成为了一盏照亮他人的灯。

有人说他真笨,可他明明活得比谁都清醒。

他唤醒了一颗又一颗沉睡的种子,他用自己做模范,去引领别人。

他的故事,也绝非是让人去歌颂苦难,而是歌颂那些虽身处苦难,却依然昂首挺胸,直面苦难,战胜苦难,走出自己人生大道的“孤勇者”。

35个大孝子的童言无忌时刻(14年前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孝子)(15)

强者自救,圣者才渡人,而有的人,先是强者,然后甘愿做圣者。因为强者之路,恰是以自我的奋斗,和他人的帮助结合而才能达成,因此,理所当然,要回馈和感恩。这份所谓的圣,实际就是做本该做的分内之事。不过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实在过于稀少难得,因此我们称之为圣者。

新式族谱,一个小小的APP,一个大大的梦想

我们每次都感动于这样的故事,不仅是因为他励志、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虽然是一个人的故事,却闪耀着人性中正念的极大的光芒,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而这样的力量,能支持鼓励、改变更多的人。

我们研发新式族谱APP的梦想,其实就是要唤醒当下人的心灵正念,回归真善美的人性温暖和力量中。只有每一个小小的个体都正念正行,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和国家,才会更加美好。

让尊亲爱家,励志勤奋,直面苦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通过人与人的传递,通过家族文化的越来越普及,回归到我们更多人的心中。


如你期望家族能长久兴旺,情感和谐,可在平台搜索“新式族谱”下载体验。祖国在复兴和强大的路上,每一个家庭和家族都有机会在复兴和兴旺的路上前行,让我们一起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繁荣和传承,让我们的家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让世人共同感受到我们的文化魅力和自信。让我们共同守护好家国传承文化的火炬,让其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符号和凝聚力的源泉。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关注,鼓励我为你提供更多有益你成长价值的内容!

,